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

来源:九壹网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课 题 教 材来 源 大 气 压 强 授课对象 课时安排 九 年 级 2 课 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及相关机械的工作原理。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存在。 (2) 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1)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3) 经历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1)认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 学 重 点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能够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矿泉水瓶 、水 、空易拉罐、面团、鸡蛋、吸盘、弹簧测力计、玻璃板、胶头滴管、吸管、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教 具 和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一 、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问题情境,使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参与,集中学生参与实了学生的注意力验,并观察实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验现象。 引出学习课题。 类比猜 测大气压的 存在。 学生分组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一 、 大 气 压 强 的 存 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演示有趣的小实验引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做“压手掌”小游戏。 提问:是什么东西“粘”住了手掌? 2.教师演示“易拉罐变憋”实验. 提问:是什么力量“压扁”了易拉罐? 【类比猜想】我们生活在地球表层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大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同学们讨论一下,气体是否和液体一样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它内部存在压强?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拿出一个空饮料瓶(瓶底有小孔), 将小孔用手指堵住,灌满水,用乒乓球顶到瓶口,慢慢倒置,水不流出,乒乓球不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掉下来。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掉下来?到底是谁托住了乒乓球和水?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是乒乓球下方空气的作用。 并总结结论:空气(大气)内部存在压强。

饮料瓶转向各个方向乒乓球均不掉下 来。 学生分组讨【设问】这又说明什么呢? 论大气压强【总结归纳】大气压强不但存在而且向的方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将手指松开,乒乓球和水立即掉下 来,进行对比分析。 【继续设问】为什么松开手指, 乒乓球 和水就会下落? 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松开手指, 外界空气立即从小孔进入瓶子,瓶子上下空气作用平衡,乒乓球和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设问】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压强可以托起一定高度的水(液体)柱。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结合课本86页,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强 1、塑料片托水的实验 2、“瓶吞鸡蛋”实验 3、吸管“吸”饮料 4、滴管吸水等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松开手指,乒乓球和水下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证明乒乓球没掉下来不是被水“粘”住而是大气压强的作用,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此实验突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试验体会,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课学生对科学知识本86页内的求知欲,让学生容,设计实验在动手、动脑、动并进行展示。 口的合作学习过 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

通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解释课题引入实验:手掌“粘”住和易拉罐变瘪实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曾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生动大胆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家看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并利用吸盘模拟实验。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设计估测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16匹马才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说明大气压非常的大,同时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时也能感觉到大气压的巨大“威力”。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观看视 频,利用吸盘 切身体验。 力。 二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 、 设计实验测量呢? 大 提升了学生结合课本87页【想想做做】,请同学们气 利用所学知识解思考、讨论如何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来测 决实际问题的能压 量大气压的值? 力。 (器材:玻璃板、小吸盘、弹簧测力计) 强 学生积 并提示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极思考讨论, 的 设计并完成 1、利用什么原理来测量? 测 实验。根据实 2、具体如何操作? 验结果粗略 量 计算大气压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压强”知识进行分组设计实验估测大气压。 强值。

【提问】通过实验,你是否发现此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实验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测量结果相对而言不很精确,但是,此法可作为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提问】如何才能更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呢? 1、带领学生回忆前面试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大气压可以托起一定高度的水(液体)柱,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Pgh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实验原理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弹簧测力计 2、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大气压托液体柱”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早在17世纪(13年6月20日),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也和我们进行了同样的思考,并最早设计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值。因为水银(汞)蒸气有毒,不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同学们结合课本87页的内容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 3、结合课本87页的内容和视频资料讲解“托里拆利”实验; 4、引出:760mm汞柱对应的压强值为标准大气压P。; 读数困难或 培养学生科学吸盘漏气探究的能力。充分等 。 理解“以液测压” 的思想。 学生回忆实 验现象和液 体内部压强 公式 学生结合课 本内容观看 视频

【提问】既然水银有毒,那么可否用其他液体代替? 1.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用水代替水银。 学生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水代 1.此实验在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思维延伸和转换的能力。 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到实验中,由于此实验的特殊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3.通过数值比较,提出“误差”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事务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4.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大气压强能托起多高的水柱? 替水银 2.分配具体任务到每个学生,重点强调 安全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 此实验,连续测10组数据,并详细学生注意安 记录。(由于此实验的特殊性,部分全,积极参 合作完成男同学安装、操作实验仪器,部分女与、 同学进行数据记录,剩下的同学观察此实验。 实验过程。) 3.告诉学生实验所用水的密度数值和 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指导学生应用计算利用水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值。 柱高度测得 的当地大气三 4.展示气象局给出的当时当地的大气压数值。 、 压强值,让学生进行对比。 影 响 【设问】为什么我们测得数值与气象局大 给出的数值不完全一样? 气 压 5.引导学生得出数据不完全一样是由强 于实验误差的原因。 的 因 6.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素 及 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测 量 【提问】大气压强数值是不是总是不变大 的呢?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气 1.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 压

的 工 具 四 、 大 气 压 强 的 应 用 高度是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之一。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即: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反之亦然。 2.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大气压强的其 他因素:如温度等。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往往 需要测量当地的大气压,有那些工具方 便我们使用呢? 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提问】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 实例吗?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抽水机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同学们通过 老师制作的动画分析抽水机如何实现抽 水过程。 学生分析讨 拓展到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论:是大气压 泛应用,重点介绍在航天中航天服上的使得水被抽 通过学生比较感应用。 上来。 兴趣的相关应用 实例,使学生进一【议一议】 步认识到科学技 术对人类生活的北京时间2008年九月25日21时 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物理、学10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七

物理、用物理”的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热情。 射成功,将中国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中华民族向太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宇 航员要在太空中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学生小组讨论 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几点吗? (防寒冷;防辐射;使人体内外压强平衡)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讨论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研讨】利用网络资源,写一篇以 “假如没有了大气”为主题的文章。 同学之复习巩固新知,提间讨论交流、高学生的环境保团结协作完护意识,激发学生成。 学习科学的热情。 五 、 课堂小结 六 、 板 书 设 计

105 第三节 大 气 压 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随高度变化 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气压计:水银、无液(高度计) 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四、大气压的应用 大气压强的特点: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马德保半球实验 喝饮料、滴管吸水 抽水机等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5一个标准大气压:p1.01310pa 2.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