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探讨■ 陈靖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真知的存在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检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价值的核心,并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推动作用,就是由于其不断接受着社会实践的检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保持其健康持续发展。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我国,意识形态还不够健全完善,不同的价值观纷繁复杂,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入,这属于正常现象,往甚至可以是人们的言谈举止,只要是有关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或是道德品质的要求,都可以作为我们深入研究的对象。而且,不仅要落实,更要细致、明确、具体的落实。但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保障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而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则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否则,很容易出现像某些地区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的现象。一旦出现且不及时解决也是每个建设中的国家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其多元化发展特征的根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
思想理论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重视。首先,遵循“三个倡导”要求。深入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全方面审视,对于其培育建设一定要遵从“三个倡导”要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用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这也是报告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要求,既为其建设发展指明方向,也将其社会地位大幅提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外,从国家治理视域来看其培训及体系的构建不应只流于形式,说空话、说大话,应以国家发展为前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这个过程中,应当通过不断实践来不断完善其价值思想,实现新时期从较为初期的价值观基本培训到“三个倡导”的深入践行,从而保证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寻求正确发展方向及改革道路上不断完善。
任何思想认识的推行与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面临一定的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培育构建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多方面的隐患。
1是转化能力弱,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要求着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要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与人民群众的共同作用,也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的确很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它可以取代法律,拥有管理国家及社会的权利。我国一贯奉行依法治国的的基本国策,不断进行法律体系的调整与完善,使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不断迈入新台阶,法律也成了保障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人也意识到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也发生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而对于法律体系中缺失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很多“有心人”便趁此钻了法律的空子,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可见法律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缺位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使社会中的丑恶行为不能及时清除,正确的思想观念也难以深入人心。经济化时代,个人利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不仅被无限扩大,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甚至是不惜违法乱纪来达到个人目标,与法律对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递的文明、和谐理论背道而驰。
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过于形式化
长期以来,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的不止是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质点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与时代发展相互融合,根据现实状况不断调整。根据机制的运行规律,它需要落实到实践,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其有效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更小、更细致的部分。“实”,即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即领导者不应只将目光放在某一个部分或者大的方面,而要尽力从小处着手,细致深入,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及价值选择的引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来说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里的“小”事可以是人们的日常实践,可以是琐碎的交际来
416
则很容易使事态扩大,甚至被恶意利用,影响人们对道德理念的判断,有碍于社会安定,甚至对国家发展建设以及伟大复兴之路构成巨大威胁。
3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制度过于零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整体,系统运行良好的运行才能使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外交都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为一体,加强教育、监督、法律、道德等全方面立体化的构建与强化。这不仅需要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制定长远目标,而且需要上述机制中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实现有机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将这些制度机制有效联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其稳定性还有一定的困难,过于零散性、实践、监督、管理与执行力差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深入,现实针对性也较弱,难以实现外化于行、内化
于心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培养也难以充分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宝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2)
[2]马琛琛,牟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话中渗透的路径探析——基于“三喻文化”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3(12)
[3]张立忠.科学认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6(01)
[4]王茂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家训传承路径探析[J].思想研究.2016(04)
[5]陈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党员(河北).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