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论1 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特征 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的代表作品为例 文\高莉莉 摘要:1 9世纪上半叶是正歌剧走向衰落,喜歌剧、大歌剧登上历史舞台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较前期 有了明显转变。本文着重论述了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第为代表的1 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及这种 风格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关键词:歌剧 风格特征 美声学派 影响 自1 5 9 4第一部意大利歌剧《达芙 个方面: 最基础的条件。这些对声音的要求在 一妮》在佛罗伦萨诞生以来.歌剧发展 至今已有4 0 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条 历史长河中,歌剧经历了17、1 8世纪 阉人歌手盛极一时的“美声学派的第 一(一)、声音要求灵活、圆滑、连 贯,注重抒情。这一时期的歌剧摒弃 了17 1 8世纪阉人歌手以为炫技得表 演,虽然有些作品仍有很多花腔唱 段.但是这时期已经赋予了花腔技巧 合乎角色的逻辑意义。另外,音乐的 发展常常是建立在一个短小动机之 上.并不断发展,这要求歌唱者唱出 些著名唱段中都有所体现。 (二)、这时期的作品,乐句的速 度、力度、节奏有了更自由的变化。 在演唱时有了更明显的渐慢、渐快的 处理。作曲家对有些音做伸缩处理, 在分句上把声音的强弱变化,自由节 个黄金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这一时代不断走向 衰落 进入1 9世纪上半叶,新的风格 逐渐形成.这就是以罗西尼、贝利 奏的处理和滑音技巧结合起来,使得 旋律线条更为连贯、华丽、轻盈。另 外,重音在乐句中变得更为重要了, 歌唱家可以在处理中加入明显的重 尼、多尼采第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 的歌剧时代 也即是 美声学派的新 时期”。 的旋律线条连贯、悠长.音质抒情圆 润。有人曾问罗西尼演唱歌剧需要什 么条件,罗西尼回答说“第一是声 音,第二是声音,第三还是声音 。 要,包括节奏重要和语气重音,用以 更好的表达角色内心的 隋感。 (三)、情感高潮往往出现在极弱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较之前 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 可见,一个好的声音在演唱歌剧时时 ●●●●●●●●●●●●●●●●●●●●●●●●●●●●●●●●●●●●●●●●●●●●●●●●●●●●●●●●●●●●●●●●●●●●● 稳点就更完美了。我们来想象一下, 这首作品的感觉就像是在田野上漫 步,可是你弹得呢是不是有点像在丛 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对于小孩子最好 性。 每天分阶段练习,每一阶段20分钟一一 3 0分钟即可,但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 综上所述 在少儿钢琴教学中. 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 简单、生动的教学语言,师生间的交 流与家长的配合,才能使钢琴教学顺 利进行.从而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 坚实的基础。一 林里打游击(时走时停,弹琴中就是 忽快忽慢,强弱不分)。”然后我们再 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如果学生听不 出来.我们就要录下来.然后放给他 听,让他自己去听辨、去思考、最后 自己再去练习。 提高练琴的效率,把喝水、上厕所、 吃东西这些小动作在弹琴时全部省略 掉.然后认真练琴。其次要把本次上 课的重点以及孩子这周的训练要点告 知家长,课下以此来练习。因为在家 里,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陪练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 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 0 四 家长的配合 家长的配合在孩子学琴过程中会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上 完每一节课后留时间与家长交流。首 先要告知家长要给孩子养成非常好的 老师。最后还要告诉家长.在家中练 琴时,要有耐心,认真仔细地从旁辅 导,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顾,任其自己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 上海:世界图文出版社 练琴,家长在一旁看电视或玩游戏. 也不能因为不练琴或练不好琴打骂孩 练琴习惯,例如:每天几点开始练琴, 每次练习多长时间,每次练琴要达到 子.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心态会有很 大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练琴的积极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09级研究生) 黄河之声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1年16期田 ◎研究生论坛 QQ投稿热线:1 3 81 1 2 4 7 9 61/1 30 51 4 51 988 :54 906484 5/EmaiI:1w k一9 91 3@si na c0m 或不换气的停顿之上。歌唱不是音量、高音,花腔等的炫 技比赛,而是寻找一个合理适度的均衡点恰如气氛的表现 作品内涵。一些著名歌唱家用声都是很节俭的,他们通过 丰富的音色、力度、情感层次的对比,以最高明的省力来 实现最出色的艺术效果。有些作品,要表达强烈的情感和 戏剧冲突不一定要考大嗓门的咆哮,很多时候,弱音处理 才是艺术的高明之处。 (四)、歌剧戏剧性加强。1 8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走 向衰落。戏剧性表现退到无关紧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 声乐炫技。歌剧成为了歌唱家们炫技的产物。但是到1 9世 纪上半叶,罗西尼三人对歌剧的戏剧性变得重视起来。基 于不用的戏剧功能,可以将咏叹调分为抒情性、叙事性、 冲突性三类型。但是在实际的演唱中,这三种戏剧性功能 又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 以上的这四个风格特征在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第 三人的写作中都有所体现,但是三人的风格又稍有差异, 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 (一)、在贝里尼、多尼采第的作品中,长句有更多的 强弱变化、节奏的伸缩处理等.风格更为敏感和忧郁。罗 西尼的作品虽然也有这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咏叹调也是 典型的慢~一快的回旋曲式.但他的作品中的这些变化要 有规律而且较为简单,更接近于古典主义时期那种平稳的 声乐风格。 (二)、罗西尼的作品有很多均匀快速的花腔唱段,对 声区的均衡和声音连贯有很高的要求.这与巴洛克、古典 时期的声乐风格是相似的。但是,他又强调要注意快慢之 间的过渡问题,在花腔唱段中不要添加无意义的装饰音, 这只会破坏乐句的连贯,使人觉得肤浅。贝里尼、多尼采 第赋予了花腔技术更丰富的表情以及角色的逻辑意义。重 音、滑音等手段在演唱他们的作品时是可以用到的。总 之.在演唱罗西尼作品时既要防止味如嚼蜡,又要防止表 演过头.或损坏了语句的连贯性。 (三)、不同于罗西尼,贝呈尼、多尼采第的作品情感 表达的更为直接、作品戏剧性冲突更清晰,歌剧中多以女 高音为主角。如贝里尼《诺尔玛》中的女主角诺尔玛被认为 是戏剧性花腔女高音。罗西尼则崇尚明亮头声的轻巧类 型.在他的歌剧中男主角经常是轻巧的男高音担任。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对意大利歌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继承并吸收了巴洛克以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 格.同时也对前期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与发展。 (一)、对前期的继承与吸收。1 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 歌剧吸收了巴洛克时期悠长连贯、舒缓平稳的乐句处理方 法,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更多的强弱对比以及伸缩节奏 的运用。另外.这时期也吸收了阉人歌手华丽的花腔技 巧,但是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为角色和剧情服务。 1 9世纪上半叶的歌剧作曲家们仍然保留了1 8世纪的创作余 风,即为某一位歌唱家量身定做的曲调。如罗西尼的《塞 维利亚的理发师》和 奥赛罗》是为老加尔西亚而作的.多 尼采第《安娜・波莱娜》是为女高音帕斯塔而作,贝里尼歌 固黄河之声YELLow RIVER OF THE SONG"2011年16期 剧《清教徒》是为著名男高音鲁比尼而写的 《梦游女》、 《诺尔玛》的女主角是为维特多特写的。这种风气知道1 9 世纪下半叶威尔第和瓦格纳时期才渐渐消失。 (二)、发展与进步。这一时期的作品仍有不少花 腔、装饰音和华彩乐段,但是自罗西尼开始,规定只能 按照谱上的华彩乐段演唱 歌唱家们不能随意发挥 这 摒弃了阉人歌手时期一味的卖弄技巧的陋习,给予演唱 以新的内涵。此外 罗西尼还取消了只用钢琴伴奏的 平 诵宣叙调”,以乐队的伴奏取而代之,这不仅加强了宣叙 调的戏剧性.还提高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地位。这一时期 的另一大进步是 实现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自然演 唱.淘汰了不人道的阉人歌唱 虽然没有了阉人歌手. 但是演唱技术的高超华丽仍不减当年.男声声部受到重 视,发展了以胸声演唱出更为丰满、雄壮的高音技巧。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虽然鲁比尼 属于上世纪唱法的男高音,但他的小字二组的B音以下全 部用全声演唱,开创了演唱艺术的新领域,是戏剧性男 高音的先驱,他和女高音帕斯塔为歌剧戏剧性推动做出 巨大贡献。随后,杜普雷像一颗金星一样出现在巴黎上 空,在1 837年4月1 7日扮演了罗西尼歌剧 威廉・退尔》中 的阿诺尔德后,以带有共鸣的混合胸声的男高音进行演 唱,轰动了整个欧洲。这次演出后,“关闭”唱法开启了 美声学派的新纪元。此外,这一时期.男中音声部开始 发展,隆孔内作为这一新行当的代表.运用 关闭”唱 法,增强了音量和戏剧性,扩展了音域。1 9世纪初,随 着阉人歌手在舞台上的消失,女歌手就迅速走红 在歌 剧创作中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适合女声歌唱的歌剧,这 一时期的女高音不再是只能发出轻巧花腔的百灵乌,而 是能表达内心情感,在戏剧性表演中起重要作用的角 色。 1 9世纪正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开始席卷欧洲的时 期,是正歌剧开始逐渐衰落,喜歌剧与大歌剧兴起的时 期。从歌剧发展史上看,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第 为代表的1 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创作是令人瞩目 的,他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形成自己 独特的风格.为意大利歌剧注入新的活力。一 参考文献: [1]李维渤西方音乐史简编.【M】.世界图书出版社. 1 999. [2]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 2003. [3]喻宜萱.罗西尼、多尼采第、贝里尼艺术歌曲选.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雷达 意大利歌剧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影 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 9 94(2). [5】胡郁青析杰出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J】.西 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