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 FDI 的影响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对 FDI 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光 , 其中海默博士的产业组织理论最有影响 , 这一理论从产业结构角度对 FDI 进行解释 , 认为如果外国公司的产业组织结构与当地公司完全相似 , 他们进入当地市场就无法获取利润 , 因为到另一国生产会产生额外交易费用。公司要到国外进行投资生产 , 就必须具备某种独特的所有权优势 , 如技术优势和规模经营所造成的低成本优势 , 这种优势足以抵消在生产国与当地公司竞争的种种不利因素。
海默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继续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邓宁 , 他提出了著名的 “OLI”理论。 他认为 , 若想吸引企业的投资 , 必须为其提供三个方面的优势 , 这就是 :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是指别国企业难以获得的产品或生产工艺 , 如专利或蓝图 , 也可以是一些特有的无形资产或能力 , 如技术、信息、管理、营销等技能 , 企业的创新精神 , 企业组织系统 , 中间或最终产品市场的渠道。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 所有权优势赋予企业有益的交易能力或成本优势 , 足以抵消其在海外经营的不利因素。
除此之外 , 国外市场还须具备区位优势 , 使海外生产的利润高于国内生产再出口到海外市场所赚取的利润。区位优势不仅包括资源禀赋 , 还包括经济和社会因素 , 如市场规模和结构 , 市场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 文化、法律、政治和制度环境 , 法制和等。
最后 , 公司必须具有内部化优势。一家企业拥有专利产品或生产工艺 , 在国外组织生产可能比出口更有利 , 但如果在海外设立子公司的理由并不充分 , 它还可以选择特许一家外国公司生产其产品或使用其工艺。但由于这些无形资产在交易中的市场缺陷 , 有时候产品 在公司内部开发更为有利 , 即所谓内部化优势。
FDI 区位选择决定因素的理论支持。从 FDI 理论 ,可以把 FDI 的决定因素分为两类 : 供给方要素和需求方要素。
从需求方的视角来看,就需求方要素而言 , 东道国对 FDI 的整体吸引力取决于其拥有的区位优势。由于资源禀赋在国家间的不均衡分布和各国社会、经济因素及的差异 , 东道国对 FDI 的吸引程度也不同。这就意味着 , 假设供给方要素保持不变 , 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差异对 FDI 的分布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市场导向型 FDI 来说 , 更趋向于对产品差异性大、绝对资本成本高 ( 市场准入障碍大 ) 、经济规模大、产业多样化程度高、企业经营要求高的行业进行投资。根据这些特征 , 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前景、东道国经济发展状况 , 是市场导向型 FDI 非常重要的区位因素。出口导向型 FDI 则取决于当地廉价生产要素 , 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相对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 较低的工资水平 , 成为 FDI 区位选择的倾向性因素。
除了上述区位要素 , 其他诸如投资东道国的偏远度、文化、语言、 、政治稳定程度等 , 对发展中投资东道国吸引 FDI 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