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050107Z10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冶金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杨志峰、刘静玲主编,《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2
2、仝川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1
3、方淑荣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 4、莫祥银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之一,属于学科教育模块课程。对于冶金工程及新能源与器件专业的学生,该门课程是学习我校特色专业冶金环境工程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讲解过程密切结合有色冶金过程中含有重金属的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治理等工程实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冶金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污染物的高效治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选择和选修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并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与社会、职业规划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本课程为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共分为4篇:第一篇:环境概述。论述了环境概念、类型和环境科学发展过程。第二篇: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归纳和总结了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与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第三篇: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概述了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及近年来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第四篇:环境管理与实践。重点论述了相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能力要求: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和环境思想演变历程;环境科
第 1 页/ 共 3 页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的特点和任务;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素质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整体学习,培养学生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环境科学研究与思维技巧、建立局部和全球环境概念、树立环境行为准则,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包括团体合作能力、科学思维、多媒作及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含研讨) 实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由问题提出及学科分支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导入。讲解整本书的主线及各篇之间的关联。 课程教学以课堂互动、课外作业(思考题和论述题)等共同实施。 课后作业:每位同学课外阅读3-5本环境相关书籍,并写读书笔记。 课堂讨论: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分小组分别进行讨论。 采用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讨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意义?环境化学目前的重大研究问题?环境经济学如何实施? 第一篇 环境 概述 本篇概述环境概念、类型和环境科学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就21世纪环境热点-全球环境变化概要论述相关的理论与重要知识点。 本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构架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重点论述环境思想以及可持续理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系统归纳和总结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与环境问题形成机理。 本篇概述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特别系统介绍近年来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8 绪论:2 自然环境:2 人工环境:1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1 全球环境变化:1 阅读与讨论: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 全球环境变化相关理论。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各种关系图。 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 实践 8 环境伦理:1 环境地学:2 环境生态:1 环境物理:1 环境化学:1 环境经济:1 讨论:1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环境思想以及可持续理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环境学理体系最重的理与环问题成的理 科论中要论境形机8 环境监测:2 环境评价:1 环境规划:1 环境污染控制:2 调研:2 环境与法规:2 流域环境管理:2 城市环境管理:1 工业环境管本篇直面21世纪环境危机的挑战,针对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8 的实施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的关键环节,有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堂互动共同实施。 新技术课外调研:校园周边的环境污最新进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染控制展和发方法。分小组开展调研技术 展趋势 并写调研报告。 问题:你熟悉的污染控制技术?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讨论、互动相关环等共同实施。 境管理环境管环境与法规的修的理论理理论 订与完善?如何进行与方法 公众参与? 第 2 页/ 共 3 页
选择的重点论述相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理:1 农业环境管理:1 公众参与:1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实践教学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测评、调研报告和期末考试;平时测评占总成绩20%,调研报告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考核方式 平时测评 期中测评 期末笔试 考核内容 出勤率、交流能力、课外阅读能力 撰写报告能力,分析能力 课程知识与分析能力 成绩比例(%) 20% 20% 60% 备注 七、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