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语上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语上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来源:九壹网
八语上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驱犊( ) 薄暮(

塞上( ) 汉塞( ) 征蓬(

早莺( ) 沙堤( ) 徙倚(

[答案] gāo dú bó wēi qī sài ) 采薇() 燕然(( ) sài péng ) 萋萋() 荆门(yān jīng

) ) )

Yīng dī xǐ yǐ

[解析]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易错字的读音,如“塞”“堤”“燕”等。

2. 文学常识填空:

(1)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 (又称“古风”)、 (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 和 的通称。律诗每首八句,有 (五字)、 (七字)。分为:首联(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今体诗 、 、 、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2)王维字 ,盛唐 派的代表作家。信奉佛教,人称“ ”,与孟浩然合称“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3)李白,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答案(]1)古体诗 今体诗 律诗 绝句 五律 七律 颔联 颈联 颔联 颈联 二 四 六 八

(2)摩诘 山水田园 诗佛 王孟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3)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

○1树树皆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4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5《钱塘湖春行》中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描写春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鹤楼》中七用典故为黄鹤楼添加神秘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孤山寺北贾亭西

○4相顾无相识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案]B

[解析]正确的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翻译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A.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水面初平云脚低。

C.长河落日圆。

D.仍怜故乡水。

[答案]A.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B.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C.指黄河。

D.喜爱。

[解析]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蓬草”,这些都有助理理解诗意。

二.古诗词鉴赏:

(一)渡荆门送别(湖北鄂州中考)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1.[答案](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因此既要忠于原诗句,又不能直译,要适当增加修饰语,调整语序。

2.[答案](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因此要指出修辞手法,其次要指出诗句内容,最后谈表达的情感。

(二)(湖北黄冈中考)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答案]1. C

[解析]“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诗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共2分)

[解析]理解思想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意。理解诗意不能忽视给出的注释。由“白日”喻指君主,可知尾联表达了报效君王(国家)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

[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

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通过抓关键词语来赏析。甲诗“直”“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展现的是一幅壮美图画;乙诗“寒”“伤”“愁”等词语,突出了寒冷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