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九壹网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其破坏力之强、波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并迅速演变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探寻本轮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可以发现跨机构的、交叉性的系统性风险在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的频率很高,并具有潜在的巨大破坏性以及传染性,同时,危机也充分地暴露出监管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软肋,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成为危机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了危机后监管改革的焦点之一,以弥补以维护微观机构稳健性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先天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体系也只是初显雏形,在风险的形成因素、风险的度量以及传染机制等研究领域都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诊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宏观审慎框架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是一种积极有益而重要的探索。本文先回顾了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及框架,又结合此次危机中银行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的新特点,对我国上市银行间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特征,提出了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控制问题提供一个合理且有力的支撑。【关键词】: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系统性风险系

统重要性金融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1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11绪论11-19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11-12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61.2.1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界定121.2.2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形成12-131.2.3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13-141.2.4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控制14-151.2.5《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15-161.3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61.4论文的主体框架16-171.5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17-192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19-232.1宏观审慎监管19-202.2银行系统性风险20-222.2.1系统性风险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212.2.2系统性风险的“外部性”特征212.2.3系统性风险导致的危机具有传染性21-222.2.4系统性风险具有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222.2.5系统性风险具有长期隐匿和积累性222.3小结22-233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制23-293.1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23-243.2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24-273.2.1外部冲击循环反馈机制24-253.2.2银行间实际业务渠道253.2.3信息传染渠道25-263.2.4影子银行体系26-273.3系统重要性银行27-283.4小结

28-294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与评价29-344.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金融机构风险关联性的评估29-304.2系统性风险测算的其他方法30-314.3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测度31-334.3.1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本框架分析31-324.3.2夏普利值法324.3.3其他方法32-334.4小结33-345我国银行间系统风险的度量实证分析34-515.1基于矩阵分析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分析34-385.1.1矩阵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和程序34-355.1.2数据选取35-375.1.3银行间的双边风险暴露矩阵确定37-385.1.4系统性风险分析385.2基于Shapley值的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分析38-505.2.1基于Shapley值的系统性风险和系统重要性度量方法38-415.2.2基于Shapley值的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实证假设41-435.2.3分担法下的系统重要性分析43-505.3小结50-516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建议51-566.1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范围51-536.1.1监管主体和监管目标51-526.1.2影子银行体系52-536.2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536.3防止过高杠杆率和抑制顺周期性53-546.4建立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54-556.5加强国际交流和协调55-56结论与展望56-58结论56展望56-58参考文献58-63致谢6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学研究-6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