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与施工管理》课程论文
建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四班五组
姓名: *** 学号: **********
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 ***
2010年12月
施工安全报告
由于目前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正处于全面快速的发展建设时期。建筑业遍布华夏大地,而从事于建筑工程的建筑工人就更是数千万之众。建设安全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有我们大家共同讨论。下面我谈一下基本的安全概论及事故的案例分析和安全预案。
一、安全概论
说到安全生产那就要说说安全的概念了,安全既没有危险,不出事故,是指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伤并保持完整无损的状态。安全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身伤害、物的损坏及其他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的状态。在建筑中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的,其中有人的不安全因素,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其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些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施工现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何为“四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期待我们这样做可以减小风险。
我们一直都在谈安全管理的问题,那么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它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的健康与安全以及财产不受损伤,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宏观的安全管理包括劳动保护、施工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的三个方面。
每一个事故都不是平白无故就发生的,都会有一个危险源。危险源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上的缺陷等。危险源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决定性(2)可能性(3)危害性(4)隐蔽性。危险源的分类中按其
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分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建筑工地的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术语第二类危险源。按引起事故的类型分类中的五大伤害分别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
危险源重大风险的识别方法有(1)专家调查法(2)安全检查法(3)现场调查法(4)工作任务分析法(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6)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法,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前知晓危险源和风险的大小,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现在谈谈安全控制。说起安全控制先说说它的概念吧。安全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安全生产,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控制的三个基本原则: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个体保护。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进行培训的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项目负责人、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事故发生后的四不放过分别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二、案例分析
珠海市拱北祖国广场“5•6”基坑坍塌事故
1998年5月6日下午,广东省珠海市拱北祖国广场工地发生一起特大基坑坍塌事故。事故造成5人在撤离现场时受轻伤,3栋民房、37间商铺和1间员工饭堂倒塌陷入坑中,
10栋民房和附近道路、排污、供水、供电设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经认真核算,直接经济损失为1377.6万元。
事故发生的经过
5月6日上午,基坑南边的工地职工宿舍出现倾斜。中午,钢支撑连续发生爆裂,第10号第三层钢支撑失稳。下午15时30分,逆作地下墙下沉移位,钢支撑的部分工字钢发生严重扭曲,部分支撑爆裂后脱离墙体预埋件,有的工字钢端部撕裂、扭曲。施工单位当即决定派人分头通知在基坑内作业和在工棚里休息的人员及附近的居民立即疏散,避免了伤亡人员的扩大。16时30分左右,钢支撑爆裂声频率加快,基坑东南角逆作地下墙朝基坑内滑陷,坑边的商铺开始坍塌,随即西南角的逆作地下墙也滑向基坑,工地职工宿舍和三栋民宅滑陷坑中。晚上20时许,基坑支护整体结构失稳,应力重新分布,北侧的逆作地下墙和周边的建筑物也轰然倒塌。至此,整个基坑全部倒塌。
事故发生原因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据国家建设部专家组《“珠海祖国广场”工程基坑坍塌事故技术论证意见》和调查组取证分析确定:造成这次事故 的直接原因是基坑东南角部分挡墙底部趋于失稳的塑性区的渐进性发展而导致整体滑动破坏,而该部分的破坏使基坑整体失去平衡而最终形成整个基坑的破坏。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1.设计方案对这种无嵌固深度的逆作挡墙在本场地的适应性缺乏深入的论证分析;对基坑挡墙底部地基土由塑性变形发展至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及严重估计不足;偏重上部挡墙
和支撑的强度和稳定性,忽视了基坑底部失稳可能性的详细分析;对挖沟安装支撑与挖土如何配合,没有作出明确交待;施工说明和图纸表达不够详细,不能完全体现设计图和指导施工;尤其是对基坑东南角和西南角少打8根支托挡墙的桩未加以重视,仅在设计变更通知中采用将砼挡土墙延伸至基坑底,水平位置延至预制桩边的措施,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补救措施,最后基坑失稳就是从东南角延伸至西南角开始破坏的。
2.设计计算未根据拟定的工况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底部土体的内力、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也未考虑钢筋砼挡墙下沉引起钢支撑偏心受压、承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偏小(入土比仅0.338),围护结构刚度和强度不足,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差;经验算,在坑内设三层水平钢支撑后,基坑再向下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的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下降,坑内土方开挖至第四层支撑位置时,墙体向坑内倾覆变形最大值约215mm,基坑支护结构的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降至0.826,基坑向“踢脚”失稳状态发展。
3.《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切实遵照执行,也未能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提出针对性措施,现场施工监管不严。在第三层支撑基本完成向下开挖基坑时,尚未架设第四层支撑就过早开挖接近设计标高,致使基坑“踢脚”失稳发展加速,支撑体系受力迅速增大。经验算,在该工况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的倾覆稳定性安全系统数降至0.484;支撑轴力和斜撑剪力超过构件承载轴力的1.21~1.66倍,超过焊缝剪力1.66倍,导致焊缝爆裂,支撑失稳破坏。
施工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未对钢支撑施加预应力;(2)挡墙、止水帷幕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3)未设置有效的地面排水设施;(4)在基坑边上堆放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增加了基坑支护的压力。
4.建设单位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组织管理工程的条件,也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进行监理,没有起到对设计、施工单位的协调作用,甚至放弃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在施工现场建临时商铺,逾期既不拆除,又不续期,影响了东南角支护结构底部少打了6个根支承柱,南侧因民房拆迁回问题未落实少打2根支承柱。
5.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和险情后,设计、施工、建设单位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也没有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错失了抢险机会。
(三) 其他原因
1.管理监督不到位。原市规划局1996年10月批准建设单位在祖国广场建设用地上建临时商铺,虽然规定了使用期限为1996年10月31日至1997年10月31日,但由于委托市城监支队对临时建筑进行监督管理时,未明确具体衔接,导致该临时建筑期满后,未能及时督促建设单位予以拆除。市城监支队接受委托后,管理监督不到位,原规划局对这些临时商铺没有及时责令拆除,直接影响了基坑支护结构底部支承桩的施工。
2.考虑到澳门回归临近,祖国广场项目工期紧迫,市计委、市环保局、市消防局等部门在建设单位“支护工程和桩基工程”先行施工的报告上加具了“同意先施工”的意见,原市规划局发出了《建设工程基础许可证》,市建委根据当时情况及各部门的意见,要求发展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立下安全承诺责任书后,才发出了《临时开工证》,为该项目实行边报建、边施工、边完善提供了条件,没有严格按基建程序审批。
3.没有建立有效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筑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的深度、力度远远滞后于建设工程的发展速度。
4.施工分包单位过多,对一些分包单位管理不力。当施工中出现操作方法不尽合理时,
总包单位未向分包方提出意见,也未与设计方协商。
5.事发前连降大、暴雨,致使主动土压力增大,土体泡软,增大了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给险情发生后应急抢险措施的实施造成困难。
综上所述,某市拱北祖国广场“5·6”特大基坑坍塌事故,是建研珠海设计部、中建五局珠海公司、珠海天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和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处理结果
事故发生后,市及有关部门迅速以书面形式上报省和相关主管部门,由于事故发生后统计工作复杂,国家建设部专家来珠海进行技术论证,几经反复,耗时二个多月,以致初步核实事故损失数额达到特大事故并形成书面报告逐级上报时,未能及时调整调查组的规格和组成。
事故抢险救灾过程
事发后,全国常委、原梁广大,原副、黄龙云等领导同志先后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相关部门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并迅速成立了以副余荣霭为组长的现场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卫生、后勤、治安、事故调查等小组,制定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蔓延的抢险方案,决定对基坑实施回填加固,避免再次出现滑坡造成更大损失。9日上午,回填加固工作基本完成。当天下午14时30分,进行事故现场清理。从塌陷的楼房和附近的煤气代充点清理出煤气缺罐30只,对基坑坍塌时可能会有伤亡人员的地带进行了挖掘,确认事故没有人员死亡。
三、个人感想
事故发生后总会引发一些感想,可是如果我们能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防范就不会有流血,就不会有伤害。我们要按着规范操作,从基层开始主抓技术和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顺利的进行。当然想到更多的是我们的以后,我们以后也会从事这一行业,我们更要提高警惕,做到施工规范中的要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中的事故会逐渐减少,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美满。
姓名: 高红清
学号: 0905011419
班级: 建工技术四班
组别: 四班三组
指导教师: 李娜娜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