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2017y
第9卷第3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Vol.9No.3
“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影响的深层解读与展望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摘 要:近些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授课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为什么会刮起“与挑战让人不容小觑。那么到底什么是“慕课”慕课”浪潮?“慕课”潮流对于大学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慕课真的有可能会取代传统授课吗?本文就是通过深入研究近些年兴起的“慕课热”来进一步揭开“慕课”的神秘面纱。其实大力推行“慕课”并不是简单的取代传统授课模式,而是要用创,新的方法使慕课“入乡随俗”更加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关键词:慕课;深层解读;影响;传统授课;改革;创新;展望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32201703-0060-04
邹满丽
一 深度解析大学“慕课”
(一)慕课的概念解读
延全球,在国际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慕课”浪潮。随后美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尝试这种所谓网络时代的授课模式。其实,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没有真正盛行起来,只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教育机构十分关注并着手推广慕课,慕课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普及,甚至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慕。慕课是这几年新兴的在线授课模式,课”它是利用网络平台将各种资源整合发布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样使得每个人都拥有获取高端知识的机会。但是慕课的内容绝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慕课最初的创意来源于多所知名研究型大学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的公开课,比如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公
]1
)》。这种公开课就是所谓的慕正(公开课[Justice
,个名”一个是名校,一个是名师,然后就是名课,并
2]
。换且这些看上去非常高端的课程竟然是免费的[
句话说,任何人,只要你有一颗渴望获取知识的心,只要有一台可链接到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那么不论你是何种肤色、年龄、学历、国别,不管你是在高等学府还是在贫民窟,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聆听到世界名校的大师级人物的精品课程。“慕课”这种网络在线课程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公平的
]3
,学习机会[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切机会的获得都
自从2慕课”在美国兴起之后,就迅速蔓011年“
得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高考,只有你考进了大学,你才有机会获取高等教育提供的知识。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多
说,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慕课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高校之间如果真的大力推广“慕课”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真的会大幅提高吗?姑且撇开教育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不谈,慕课”的推广还有一个亟待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慕课真的被广泛普及了,那么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免费获取世界一流学校的学术资源,为何还要花那么多钱,背井离乡去上大学呢?所以我们在推行“慕课”的同时就得认真考虑一下:学校提供的课堂教学、考试对于学生还有何价值。当然有些学者认为可以让慕课与学分、学位挂钩,并且让慕课完全取代传统授课。且不说这样做的可行性有多少,就目前慕课的发展状况来看,实行起来还是很难的。
再者说,如果“慕课”真的大众化,并且逐步取代传统课堂授课,那么高等院校之间极有可能会出现
课课程,这种课程的学习不提供学分,也和学位无关,当然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有一台可连接到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任何想学习的人都可以通过慕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学习,并且,慕课有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提供的课程大多是世界一流
1]
。大学的学习资料[
(二)从慕课授课的优势和弊端来解读其对大学“慕课”所提供的课程的最大优势其实就是“三
的影响
,:作者简介:邹满丽(女,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E1980-)-mail1401972830@q.comq
第3期
“邹满丽: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影响的深层解读与展望
·61·
一个尴尬的高低两种层次的局面。所谓高层次就是指那些“富足”的高等院校,它们有足够的钱可以请到世界知名教授,那么这些学校的学生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慕课就可以当面听到名师的授课,这样面对面的沟通学习,学生有问题了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而那些资金稍微欠缺的学校,就只能通过慕课的方式授课与学生,而学生就只能面对着一堆毫无感情的录像进行学习。没有沟通交流,也根本无法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的教学成果可见一斑。两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模式,对于学生完整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再次,跟传统授课不同,慕课”所提供的只是一堆生硬的没有感情的教学录像。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程一个老师,老师讲授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和老师形成积极的沟通交流,课堂上没有听懂的,课下仍然可以询问老师,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而看似先进的“慕课”教学在这一方面却是鞭长莫及。学习“慕课”课程全部靠的是自个层次的授课形式,最终结果也只能导致学生教育的两极分化,高层次学校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而低层次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还不如以前的课堂授课。更严重的是,一些资金比较困难的院校,可能会选择相对便宜的“慕课”,而把大部分老师都给辞退,增加那么多的下岗老师,且不说给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么多老师的生存问题谁来负责?
(三)“慕课”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其实抛开“慕课”实行之后的诸多弊端不谈,但就慕课推广方面来说,“慕课”本身其实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首先,众所周知,慕课以“三名”著称:名校、名师和名课。所以“慕课”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可以任教“慕课”。这会给老师造成很大的压力。采访了103位讲授2“
0慕课13年《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教授,他们都表示教授“前慕课,这些教授准备该课程平均已花费”花费他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上。而在开课后,每周还要再花费8-1在课程开始之1000个小时以个小时[4]
不仅如此,“慕课”还考验着每位教师的镜头表现能。
力。因为“慕课”最终是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听众,说不定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学生,所以慕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这就造成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胜任
“听慕课,这个现实问题似乎给”。而也不是说所有“慕课的“慕”的推广带来了不小课”都能让学生爱的阻力。
其次,“慕课”现在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可能有一些人看到慕课的注册听课者很多,就盲目乐观。其实对于慕课课程,很多人并没有坚持学习下来,认真完成下来的人屈指可数。据一项数据统计显示,杜克大学的一门“生物电学”,慕课的形式授课012年秋,
就采取了,当时注册的学生达到,可是等到最后考试时,却仅仅剩下3142572人5名之多,
而通过考试的人数更少[4]
看,“慕课”的完成率并不高。从杜克大学的,可能主要是由于“慕课”情况来“慕课”不与学位、学分挂钩,对学生没有任何约束力,这种
己的领悟,如果听不懂,似乎也无处请教。不过目前很多“慕课”课程采取了网上留言等交流方式,但是由于留言学生过多,根本无法快速筛选出有用的言论。
最后,“慕课”的课程虽然是对学生免费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慕课”的成本很低,相反,“慕课”的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有高科技的支撑。传统的“小课堂、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只要一名老师,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完整教学。而“慕课”却复杂得多。做成一门“慕课”课程,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优秀的讲师以及他们的默契配合。有时候一堂
“慕课尽管”课程的完成需要一二十个人通力合作“慕课”的推行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不
可否认的是,“慕课”的出现打破了高等教育多年的传统授课模式。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慕课”的兴起也给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改革创新才是高等教育的出路。
二 未来的大学教育中“慕课”与传统
授课方式的共生共赢
(
一)“慕课”对传统授课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有问题举手发言,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做沟通与交流。虽然在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传统模式下的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一门课程往往是只由一名教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话,就算这个老师讲的不好,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到该课程结束,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是在耽误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慕课”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大学堂”授课,它所提供的每个课程都是由专业的制作团队打造,讲课的老师也都是
出自知名高校的优秀讲师,所以课程质量非常高[
5]
听过“慕课”课程的人可能会惊喜的发现“慕课。”
教师是像演员一样在讲课,“慕课”的一门课程并不像传统讲课那样,是一个人的舞台,“慕课”往往配备
2·62·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第9卷
的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里面有主讲教师、设计专家、美工、程序员、辅导教师、助教等。相对于这样一个高质量团队而言,传统授课模式似乎只能对“慕
1]
。“课”望其项背了[慕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
“慕课”网上注册的用户很多,但是真正最后完成的
学生形成约束力,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国内的一些人却很少。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高校引起了重视,它们开始进行慕课改革,比如在部分课程上承认慕课学分。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那些高校能给学“生颁发慕课证书的话,我相信,慕课”的用户不再会只停留在注册人数上。
其实“慕课”的改革还需要融入更多更实用的元素。比如推行“慕课”的教育机构可以对“慕课”的用是“慕课”使得任何学习资源,不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立刻出现在眼前。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用支付高额的出国留学费用,就可以汲取到世界优“秀的学习资源。对于很多人来说,慕课”似乎是最完美的教学模式。这对于盛行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与挑战。
(二)“慕课”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授课
面对看似“完美”的“慕课”教学,很多人就开始盲目地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终将被慕课这种在线教学所取代。真的会这样吗?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慕课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就像早晨的朝阳,充满着蓬勃生机。“慕课”确实在有形无形地影响大学教育。但是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需从磨砺出,“慕课”这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之剑仍有很多需要打磨之处。不是所有的学习课程都能以在线的方式进行授课学习的,所以“慕课”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2013年5月2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就刊登了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的全体教师给哈佛大学明星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这些教师声明反对这样的教学
模式成为未来的教学标准[6]
课之间应该是“和平共处”“共生共赢。其实“慕课”的关系”与传统授
,甚至在教学环节上可以优势互补。并且通过对“慕课”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也许会迎来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新局面。
三 大学教育的未来展望:改革创新下
的新局面
(一)大学“慕课”仍需要改革完善:入乡就得随俗
虽然近年来“慕课”迅速崛起,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就目前来看,“慕课”的用户群体还非常窄,如果要获得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我们在引进
“课慕课”的改进方面加入本土化的元素”教育的时候就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外国跟我国的,在“慕教育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国外的教育强调学生的自由思考和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凭兴趣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在国内,我国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可能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差一些,如果仅仅是靠兴趣爱好去网上自由学习,恐怕很难对户群体进行市场调查,对于使用“慕课”进行学习的群体,不可能只是在校的学生,可能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士,所以对于“慕课”的改革可以进行纵向的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创新出不同的在线学习平台。比如针对医学领域的人们,可以设置专门的医学方面的学习平台,专门提供医学类的视频课程,诸如此类的改善措施可以让“慕课”更加完善和适应本国的国情。
在“慕课”的改进方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怎样增加更多的优秀“慕课”老师。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形式的在线教育,师资力量都是留住学生、留住用户的关键所在,从全球范围来看,慕课的发展需要更多老师的参与,在国内更是如此,据调查显示,国内仅有50%的大学教授愿意花时间去录制慕课并提供分享,仅有意加入慕课行列。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教授愿意投
10%的名教授愿身“慕课”教育呢,原因就是“慕课”让那些老师面临更大的压力。
所以“慕课”如果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得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对授课老师的回报,这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吸引从而留住优秀的教师。不过有些教育机构可能会歪曲这个建议,把聘请教师的费用转嫁到用户头上,这样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与“慕课”免费开放的初衷相违背。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二)传统大学教育应该积极应对“慕课”面对来势汹汹的“慕课”潮流,传统教育模式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将来的某一天,很有可能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那么对于根深蒂固的“小课堂、面对面”授课的传统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改进呢?
首先,“慕课”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能够与传统大学教育巧妙结合,进行优势互补,
那么未来大学的教育将会更加光明。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是一门课程由一位老师授课,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面将非常有限,而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 第3期
“邹满丽: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影响的深层解读与展望
·63·
“慕课”教育,没有及时的沟通交流,那么学生就很难将知识理解全面透彻。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大学授课模式是不是可以考虑将“慕课”引进课堂,在老师讲完课后,再让学生倾听一下世界各名校老师的意见和精髓,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接受世界名校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还可以边听“慕课”边和自己的老师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老师的知识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优势组合,
]7
。才是未来大学教育的完美模式[
统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慕课”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学习机会,所以高校教育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让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进入校门进行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都成了所谓的考试机器。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慕课”对传统大学教育的冲击。
参考文献
[]韩琨.[冲击传统:慕课的“锐”与“钝”中国科学报,1N].[]魏东波.“]慕课”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展望[校园英语,2J.[]于忠宁.“慕课”来袭,传统大学安否[工人日报,3N].2013[]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4
-15.()-09-279.():2014108-9.()2013-11-075.
其次,其实就算没有“慕课”的兴起,我国的大学
教育模式也早就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在大学毕业季到来的时候,总会流行一句非常讽刺的话:毕业等于失业。简短的一句话其实准确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我国的大学采用的是严进宽出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大学考试分很高,到社会上却四处碰壁?为什么我们出了这么多的高考状元,却并没有几个是真正有出息的?为什么在世界上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生数量第一,却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一所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在传统大学教育的改革创新上要着重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以后的大学教育上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宽进严出。其实“慕课”比传
]:解读与未来展望[绥化学院理论视野,J.2014(3)13
[]郭英剑.“]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高校教育管5J.[]郭英剑.“慕课”的现实困境与挑战[中国科学报,6N].[]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的教育7
[()中国青年报,N].2013-05-233.()2014-01-237.():理,2014529-33.
(责任编辑:李建中)
THEDEEPREADINGANDTHEFUTUREOUTLOOKOF
THEINFLUENCEOFTHE\"MOOCS\"
ZOUMan-li(NanannstituteoechnoloNanan73004,China)ygIftgy,yg4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teachinodeof“MOOCsbasedontheinternetplatformhasdeveloedraidl.Thiskindofgmppy,w’massiveonlineteachinodeplasavitalroleinimactinndchalleninihereducationinChina.Thenhatsgmypgagghg“”?W”?Wh”MOOCsonearthhoesawaveof“MOOCssweesatkindofinfluenceandimactdoesthewaveof“MOOCsydpp
,”,thepaertheauthordeelesearchesthe“MOOCshotemerininrecentearssoastofurtherunveilthemsteriousveilppyrggyy”,”of“MOOCs.Actualltheviorousimlementationof“MOOCsisnotasimlewaorelacethetraditionalteachinygppytpg,”“”’modebuttouseinnovativemethodstomake“MOOCsdoastheRomansdoandmoresuitableforChinashihereduca-g
?I,”?Ihaveonuniversitducationnthefutureofhihereducationisitpossiblefor“MOOCstorelacetraditionalteachinnyegpg
tion.
:MOO;;;;;KeordsCsdeeinterretationinfluencetraditionalteachinreform;innovationoutlookppg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