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方审美教育理论及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影响

西方审美教育理论及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影响

来源:九壹网
西方审美教育理论及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对审美教育的影响 王玲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在我国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 讨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西方审美教育理论为根据,从古希腊音乐审美观及德国古典哲学 中的美学,并结合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初步讨论。阐述中西方先进的审美观及音乐教 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并提出完善、深化美育观念,重视美育净化心灵作用的建议, 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审美;西方审美教育;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l 0)04—0101—04  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国 物的本原,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和谐 家对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在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早在1922年, 由一定的数的比例所构成,音乐的音程就是一种符合 比例的安排。【 在这里, “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观 念或者审美范畴,是建立在对音乐形态构成的认识基 础上的。该学派甚至认为, “和谐”是宇宙万物的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新式教育理论,他认为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lJ蔡先生在《美育 与人生》中指出: “人人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 高尚之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 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 种属性,处于运动中的宇宙天体,也是一个结构和谐 的发出乐声的物体。在这里,和谐的音乐是建立在乐 音运动与结构和谐的基础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将自 然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的比例当成一种科学理想来 追求,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 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现音乐节奏的和谐 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阁他把美育划为三个 方面,一是家庭美育,二是学校美育,三是社会美 育。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目 前的情况而言,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而且在高等教 育阶段,美育的实施仍然十分重要。 一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 量上的比例组成的;他们还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应用到 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从宇宙当中来看宇宙的规律,并 寻找宇宙的和谐,他们认为行星在运行时会产生一种 和谐的音乐,遵循一定的数的关系。天体之间、自然 、古希腊音乐审美观及音乐教育 音乐体现一种和谐,这是古希腊人对于音乐的传 统看法。和谐从两个层面来看,一种是建立在数的结 构之上的和谐,另一种则是心灵的和谐。 界中,存在着一种有秩序的比例关系,宇宙是一个大 和谐体,能发出谐音。他们又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也 按比例构成小的内在和谐,人是小宇宙,因而人和自 然界,人和音乐就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音乐是对 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和人的内在和谐的表现与反映。 古希腊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思想的哲学派别是毕达 哥拉斯学派。他们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 题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半是数学家,便认为数是万 收稿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王玲,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与教育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I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70期 一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下,古希腊的教育注重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完 身心的和谐发展。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几何学的研究以 成了这种统一,人“才能对纯粹的形象显现进行无所 及对空间结构和谐比例的推崇,促进了古希腊人对内 为而为的自由的欣赏,才摆脱物质需要的束缚。”[8l席 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和谐发展的追求。在古希腊教育 勒肯定了美育在完善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 性的完善要通过“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的提升 来实现,而审美则是从“感性的人”达到“理性的 人”的不可缺少的桥梁。 此外,席勒把审美看成是 “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的一种“游戏冲 的课程体系中,既有科学教育又有人文教育,既注重 智力的培养,又注重人格的培养。柏拉图就从道德的 角度竭力主张艺术家必须把“真、善、美”带给他 人。他赞美音乐,因为“音乐教育比起其它教育都重 要得多……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 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 灵,使它也就因此美化。” 柏拉图关于音乐教育中的 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音 乐教育很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即音乐具有陶冶品性 的作用。音乐影响性格,不同品种的音乐以不同的方 式影响性格。毕达哥拉斯的音乐思想开启了西方美学 尤其是数一比例一和谐音乐美学的论题,而其中灵魂 和谐的音乐观一直到十九世纪仍存余绪。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德国古典美学以康德、歌德、席勒和黑格尔为代 表,其中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转折点。在康德 之前的理性主义美学强调美的理性基础,经验主义美 学强调美的感性基础,康德认为他们各有其片面性, 康德的理想美是将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康德从审美 经验出发,提出了美是一种对表象的快感, “鉴赏是 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 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 美”。阎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利害性和无概念性的感性 现象,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美的道德功利性;但借助 意识把握事物的理性,他又提出了美的合目的性。 “审美无利害”这一学说,常常被当作康德美学最主 要的特征,对近代美学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审美 是无利害的、超功利的,审美的快感和客体的性质无 关,它没有任何利害上的欲求,是一种自由的愉快。”同 审美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包括判断美与丑的能力以及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的能力。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 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人性”的自由与发展。 席 勒的美育理论继承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把感性与 理性突出地揭示出来,但对二者的统一并未作透彻的 论述,席勒则企图证明感性与理性可以在艺术与审美 活动里统一起来。席勒所认为的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 l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动”,在审美游戏中形成了艺术的自由形式的创造。 席勒的游戏说是审美的游戏说,是理性原则加入感性 中使感性形式飞跃到审美形式而形成,具有从自然的 必然到自由的创造的超越性。席勒主张依赖于文学艺 术,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自由的彼岸。可以说,从席 勒开始,美育才真正确立了它的的地位。在《美 育书简》中,席勒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 来,而且把美育扩大到社会政治领域并置于其它各种 教育之一 的重要地位。席勒的美育观对当今的美育实 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站在历史的阶段上看,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美 学思想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本体论传统,超越了 艺术摹仿说,向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迈出了探索的脚 步,对现代音乐美学提供了借鉴和汲取的思想基础。 三、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都十分 重视礼乐,故“礼”、“乐”并称。在儒家看来,乐 是从属于礼的,礼与乐密切相关,互为表里,礼需要 乐的配合,乐也需要礼的引导。礼是指儒家所提倡的 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道德规范等上层建筑。为 了维护旧的统治秩序,儒家认为必须强化礼制,而强 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配合以乐的教育,使礼与乐 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乐是礼的一种仪式,礼是乐的一 种规范, /乐让人们在和谐有序中自觉遵守礼。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乐教可以更好地来实施礼教, 即伦理道德教育。孔子、孟子、荀子都十分重视音乐 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轻视音乐的娱乐作用。孑L子 认为,乐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它的政治内容的。 儒家乐教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希望通 过礼乐教化,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社会。孔子 说:“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 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㈣一切道 德规范都在“奏其乐”的艺术教育中得以完成。音乐 西方审美教育理论及中国儒整壹曼整壹墨壑 空 塾直 堕 可以令人内省自己的行为,使人进入气定神闲、和顺 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融洽,生活 优雅的精神状态。要社会和谐,人们必须守礼。而礼 丰富,以培养美的心灵。蔡元培认为音乐教育是美育 是强加于人的,只有通过乐的疏导,使其自然而然地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 生理的健康发展。对于音乐教学方法,他认为应适合 学生的特点,不可机械照搬外国之教法,要激发学生 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他积极 主张学习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但同时又特别提到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成果, 发生与礼互相配合的作用,让人自觉遵守礼,才能达 到社会的和谐。因此,儒家的美育重在培养人与社会 的和谐。 儒家音乐美学强调:“安善治民,莫善于礼;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即运用音乐的美感来感染人、教 育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教育。音乐是以感 性宣泄见长的艺术,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 意识,有效地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乐者,通伦理 也。”Il1]“善”为道德之核心, “美”为音乐之品质。 善者,美也;美者,善也。音乐与德育之间,即在善 美互生、德乐互化,美好的音乐熏陶美好的道德。以 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乐教思想和美育践行,为中国古代 美育、德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懦家的音乐理论 对后世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虽然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 但现代意义的“美育”则是20世纪初由王国维、蔡 元培等人从西方传入的。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以康德的哲学美学学说为基 础,又广泛汲取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席勒等 人的美育理论养分,认为美育和艺术是不为经济利 益、政治伦理和社会时尚所左右而自主的,但与 此同时,人们又可以通过审美实现拯救灵魂、改造社 会的目的。 蔡元培首次提出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这对 后来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美育不 同于德育,更不同于智育,它是美的情感教育,其教 育的方式是陶养。既然美育是一种教育,那么它的主 旨就应该是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 献身精神,无论是审美及艺术的鉴赏、娱乐、消遣和 享受,都必须强调它的教育意义。他反对把文学艺术 当作消遣品,反对毫无社会意义甚至有害的娱乐活 动,主张用健康的、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审美鉴 赏活动“代替不好的消遣”。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可概 括为健全人格教育,将德育摆在四育之首,以美育与 智育来辅助完成德育的任务。他认为不能离开美的特 点去实施美育,美育的范围是全社会,对象是全体国 民。美育可以美化人生,校园中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 不可盲目崇洋。 中国近代美育思想是在引进和汲取西方美育思想 的背景下,在试图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现代化,以顺 应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当代美 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与启示 古希腊和谐教育的实践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教 育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后世西方和谐教育理 论的历史渊源,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孔子是儒 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音乐思想代表了中国 古代乐论的正统,影响极其深远。作为儒家音乐美学 发源地的中国,现在大力提倡音乐审美教育是对儒家 音乐美学思想的延续,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现代教 育中的升华。中国近代美育思想是在引进和汲取西方 美育思想的背景下,并结合中国传统美育思想以顺应 时代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蔡元培的美育 思想在中国没有很好地实施,但它确立了中国现代美 育的基本价值观念,对现代人研究美育问题具有重大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当前恰逢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时期,音乐教育 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认真思考和借鉴中西方先进的审美观及音乐教育思 想,对开创21世纪生机勃勃的我国音乐审美教育带 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1.重视美育净化心灵的作用。古希腊和谐教育的 重点是美育。和谐发展的最终归结点为培养完美的人 格,使人具有至美的品性。古希腊的美育不是单纯地 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重视美育对于净化人的心 灵、培养人的情感、陶冶人的精神的作用。而我国的 美育一直相对落后,主要是美育的观念存在一定的问 题。重技能训练、轻性情陶冶。而且,美育没有得到 足够的重视和普及。我们的审美教育应从古希腊教育 那里得到深刻的启示,审美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 江 大学学按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70期 会学生某种东西,而是要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的创 参考文献: 造、欣赏和审美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素养,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的目的。 1983:156. 2.完善、深化美育观念。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审 【2]高平书.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美教育的指导只要表现在贯彻“诗书礼乐”的原则 1991:204. 【3陵继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阴.扬州大学学报,2001,(9). 上,音乐教育就必须与其他相关的教育形式共同完成 [4]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 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任务;从音 育出版社,2007:62. 乐的本质和审美功能出发,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5Ⅱ德慷德.判断力批判【M】.杨祖陶,邓晓芒译.北京:人民 3.改变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只以培养少数 出版社,2002:45. 精英、高尖音乐人才作为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使音 【6】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乐教育成为普及、推广的终身教育,以培养教育人为 2006:107. 【7]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根本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其特有的深 2006:26. 邃洞察力和使命感多次指出“音乐教育——这不是培 [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 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社,2007:6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 [9】【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家都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不经过 社.1984:lI6. 美育熏陶的人不是完美的人。美育,不仅成为高校教 【lO]t琴.论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J].吉林教育,2008,(26). [1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的基础和 2003:103—105. 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12]邹力宏.让道德素质在欣赏中提升——论戏曲艺术与德育 的关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 A StIldb,of the lpl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Chinof ̄Confucian Music Education Thought 0n Aesthetic Education WANG L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a ̄YSll'lict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ll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h e cultivation of China’S talents wiht comprehensive qualities.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Western theori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ifcance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art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By reviewing the specific aesthetics existing in ancient Greek music and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it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na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lihgt of China’S Confucian musical education thought.It not only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advanced Western aeshtetics and music education thought on the aeshtet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s enlihgtenment,bu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and deepe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purification of the mind,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students wiht comprehensively developed pe ̄onaliyt. Key words:aesthetics;western aesthetic education;Confucina music education thought 责任编校:雨若 l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