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取得的
重要成就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一百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孕育了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基础。分析如下:
第一,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的《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把国内和国外的、党内和党外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的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1976年逝世时,中国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报告还论述了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提出来的。强调: “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
1
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外国的经验,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者一概照搬。”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基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理论,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和理论基础;其成果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第二,把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学会管理城市,在城市工作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力”。随后在党的决议中又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7年2月,同志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第三,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这既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实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重要步骤,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二是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坚持社会与技术并举,农、轻、重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三是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四是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问题上,即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提出“两步走”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2
第四,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基本思想。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观点。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二是提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三是提出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问题,提出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四是提出了可以搞国营经济,也可以搞私营经济,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五是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其它一些独创性的探索。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在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是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问题。五是初步提出了对外开发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六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等等。
小结: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鞠躬尽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