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答案

来源:九壹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答案

【篇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txt>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40042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学时数:40学分数:2.5

执笔者:苟向锋 编写日期:2004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研究机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生产率及成本的主要因素。

2.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特点,熟悉车刀的主要角度。

3.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通过对各种表面加工的分析,具有较合理的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4.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内容,了解制订加工工艺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制订典型零件加工的初步技能。

5.了解特种加工和数控机床加工方法。

6.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1.总论 (2) 机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技术国内外现状,本课程研究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机械制造工艺装备 (8) 金属切削刀具、机床、机床夹具。

3.切削过程及控制 (6) 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工作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液,切削用量,磨削过程及磨削机理。

4.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6) 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等。

5.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5) 车削、钻镗、刨拉、铣削和磨削工艺特点及应用。

6.特种加工简介(2) 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7.典型表面加工工艺 (4) 外圆表面加工,孔加工,平面加工,成形表面加工,螺纹加工,齿形加工。

8.工艺规程设计(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工艺尺寸链,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的安装,机械加工等路线的拟定,典型零件工艺过程。

9.先进制造技术(1)

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与系统,先进生产模式等。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机械原理》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冯之敬主编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福润 徐鸿本 刘延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卢秉恒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杨叔子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于骏一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几点说明

本课程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为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前必须进行金工实习,除此之外,应加强以下教学环节:

1.充实和完善实验,充实教具模型;

2.加强电化教学;

3.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安排工艺设计;

4.组织必要的外厂参观或进行其他工艺实践。

【篇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重点难点例题讲解】

txt>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目,总计包括1本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在本部分当中,以书为单位,按照章节、知识点,进行内容的安排。此部分内容,是本讲义的重要部分。

本书总计包括七个章节,第七章内容不考。其中重点章节是四、五、六章, 大题一般都从这三张的内容里出,而前三章的基本概念会出成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基础班给大家大致介绍了各章的基本概念,在强化班中,我们会详细的给大家再讲解一下各章概念知识点,并针对四、五、六章易出大题的知识点出一些例题,以供大家练习。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第一节,零件的形成原理

按照零件由原材料或毛坯制造成为零件的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可分为三种原理

△m<0(材料去除原理);

△m=0(材料基本不变原理);

△m>0(材料累加成型原理)。

本节就这么一个知识点,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为防止考试题型发生变化,考生应知道三种原理的典型代表加工方法。即△m<0:切削加工;△m=0:磨具制造;△m>0:快速成型制造。

第二节,机械加工方法

根据材料去除原理的机械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八类。车削、铣削、刨削、钻削与镗削、齿面加工、磨削、特种加工。

1.车削

生产率高,切削过程较平稳,刀具简单。

主要有卧式车床、立式车床以及转塔车床这几类。

2.铣削

顺铣和逆铣 :根据主运动与进给方向相反或相同,分为逆铣和顺铣。

铣床的主要类型有升降台式铣床、床身式铣床、龙门铣床、工具铣床、仿形铣床以及数控铣床等。

3.刨削

生产率低,比铣削平稳。

4.钻削与镗削

钻削:钻头的旋转运动为主切削运动

钻床适用于加工外形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的工件上的孔,尤其是多孔加工。有立式钻床、台式钻床、摇臂钻床、深孔钻床以及中心孔钻床等。

镗削:镗刀位于刀杆上,与刀杆一起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

加工精度it10 ~ it8

成型法:普通铣床+成型铣刀。主运动为刀具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刀具的直线运动 展成法:滚齿机或插齿机。

6.复杂曲面加工 :

仿形铣、数控铣、特种加工

7.磨削

砂轮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

加工过程平稳、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砂轮的自锐性:砂轮磨粒磨钝后会使切削能力变差,切削力变大。当切削力超过粘结剂

强度时,磨钝的磨粒会脱落,露出一层新的磨粒。

常用的磨床类型有: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工具磨床、刀具刃磨磨床、各种专门化磨床、研磨床、其他磨床。

8.特种加工

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

1.2本章重难点总结

1.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本章没有什么重点。难点有三个,分别在铣削;孔加工;磨削这三处。

先看铣削,根据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同或相反,可分为顺铣和逆铣。

在这里要知道顺铣和逆铣各有哪些优缺点。顺铣时,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而工作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容易引起打刀。逆铣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因此,生产中多采用逆铣。在顺铣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的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逆铣则无这一缺点。 但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切削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也会加速刀具的磨损。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具有将工件上抬的趋势,也易引起震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在孔加工这部分要知道的是,扩孔、铰孔时,扩孔钻和铰刀均在原底孔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因此无法提高孔轴线的位置精度以及直线度。而镗孔时,

镗孔后的轴线是由镗杆的回转轴线决定的,因此可以校正原底孔的位置精度。

磨削这一部分要了解的就是砂轮的自锐性这一特性。

1.3本章典型题库

1.3.1作业

1-3 车削加工都能形成哪些表面?

1-4 镗削与车削有哪些不同?

1.3.2作业答案

1-3 车削加工后形成的面主要是回转表面,也可加工工件的端面。

1-4 镗削一般用于孔加工,而车削用于外圆加工。其次,镗削的主运动是镗杆的回转运动,车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

【篇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txt>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

适用专业: 机械类专业

编制部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审定部门:

审定人签名:

2005 年6 月25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机械类专业)

一.实验目标

1.实验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实验课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环节是紧密结合课程理论教学进行,使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2.实验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刀具、切削原理、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等方面内容。通过本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1) 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巩固课程教学的内容,熟悉有关的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知识。

(2) 了解常见机械制造加工的切削原理、刀具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加

工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刃倾角车刀。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加深车刀几何形状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

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 实验二 各种刀具认识

实验设备:各种刀具实物及模型

实验内容及要求:

1.对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的认识学习;

2.了解刀具各种种类及其选用原则。

实验三 切削变形系数测量实验

实验设备:普通车床、车头创床;中碳钢(45钢)试件、低碳钢(a3)试件;

高速钢车刀,硬质合金车刀;保倍显徽镜,金相显徽镜、快速落刀装

置;游标卡尺、钢板尺;漆包线或细钢丝、手锯等。

实验内容及要求:

1.观察切削过程产生变形现象,了解实验方法及所用装置。

2.了解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的各种形状。

3.掌握测量切屑变形的方法。计算变形系数。

4、研究切削速度,前角与进给量等因素对切削变形的影响。

实验四 切削力实验

变仪,sc16光线记录示波器或x—y记录仪,数显指示仪、硬质合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电阻式车削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切削力的影响规律。

3.掌握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建立切削力实验公式。

实验五 机床主轴精度的检测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铣床、主轴精密测量心棒、千分表、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仪、

示波器、位移传感器、摆动盘、精密测量球。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量静态时主轴的径向(近端、远端)、轴向跳动;

2.了解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动态时主轴的回转精度。 实验六 机床动、静刚度的测定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仪、千分表、磁性表座、yt15硬质合金

外园车刀、45钢试件,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机床刚度的两种测定方法。

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和机床刚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影响车床刚度的因素和探讨提高车床刚度的措施。

实验七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实验设备:试件1l0个、块规、杠杆千分尺。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尺寸的变化规律。

2.熟悉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3.分析加工中产生的误差性质及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实验八 镗杆自激振动实验

实验设备:卧式车床、示波器、贴有电阻应变片的削扁镗杆、电阻应变仪。 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观察自激振动的现象;

2.变换不同的方位角,观察自激振动的不同现象;

3.通过变换吸振器的间隙大小,观察自激振动的抑制情况;

4.分析机械加工中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

三、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参考资料

1、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周宏甫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本校编

2、参考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福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曾志新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机械制造学,王贵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朱焕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五、说明

(一)本大纲的特点:本大纲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的。执行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教学时数,将实验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二)由于实验课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

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教学法建议:应尽量创造实验条件,使每位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

的基本检测技能。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实验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动手检测中,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中方法、步骤及获得的检测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