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申论热点: “镜头下执法”促进执法规范化

申论热点: “镜头下执法”促进执法规范化

来源:九壹网


申论热点: “镜头下执法”促进执法规范化

2016年7月26日,举办了全国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此次培训会针对当前基层一线执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战实用,紧紧围绕现场执法这一关键环节,从法律要求、处置流程、行为举止、策略技巧等方面,就在执法实践中具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进行了直观演示。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有媒体引述机关相关执法规范说,执法时,面对公众围观拍摄,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要自觉接受监督,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

|综合分析*

[重要意义]

所谓规范化执法,就是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次执法行为、每一招执法措施和每一式执法动作,都要有既定的规范约束,都要以相关法律为依据,且以从过往经验总结出的可能执法过程为基础,为其事先划定合法且合理的界限和范围。

习惯在公众的镜头下执法,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依法履行职务行为所必须适应的客观环境。将习惯在镜头下执法纳入执法规范当中,是将机关执法工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的具体举措。这个规范的严格执行,将会有力推进执法规范化。

执法过程接受民众的拍摄和监督它既导致警方无法自证清白,民众容易建立一种习惯性的质疑情绪,也给警权的真正规范增加了难度。而拍摄执法变为常态化,无疑是化解这种尴尬的最有效和低成本的途径。从长远看,它应内化为执法理念的优化,比如视民众的监督

为正常,而非敌意;敢于接受监督和审视甚至是挑剔的眼光,从而自觉增加对标准化、程序化执法的价值认同与遵守。

“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就是要使警权习惯被监督,习惯被约束,习惯与社会建立良性互动,建立良好的执法信息披露机制,以积极心态看待监督。长远看,这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康的警民关系,实现真正的警民和谐。

[原因分析]

从现实看,明确在执法时,民众有拍照的权利,其实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方面,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执法过程拍照,已是执法对象和社会民众的习惯性反应。因而,针对屡屡出现的因“拍照”而起的执法冲突,相关部门确实需要对此做出权威裁定。另一方面,在“人人有镜头”的时代,执法时遭遇拍摄,在某种程度上已是无法避免。所以,在这些社会和时代背景下,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民众的拍摄行为,无论从重新建立警权的公信力的角度看,还是从尊重民众的权利的角度看,都是明智而务实之举。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执法活动是机关最基本的活动,执法行为是民警最基本的行为。民警要继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学会在监督下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履职,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中自觉率先垂范。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才可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每项执法活动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并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