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子系毕业论文范文

电子系毕业论文范文

来源:九壹网
可修改可编辑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毕业设计 (论文)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题 目 “ 美丽人生“ 人才招聘网站

学生姓名 石荣盼 专业班级 电子2

所在院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 江苏信成电器总厂

教研室主任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24 日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人才资源是现代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也让应聘者更加方便地参加应聘是企业和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在网上搜索和发布信息,因此我们借助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可以让招聘者和应聘者远程进行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本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架构,采用ADO实现对数据库的存取,以IIS 5. 0作为Web服务器软件,用VBScript编写ASP程序,通过对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和寻找工作者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构造了一个企业和人才之间的网上工作平台。

本系统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可以使用该系统为企业招聘、个人求职提供服务。用人单位可以使用该系统注册成为招聘用户并发布招聘信息。求职人员可以在注册成为求职用户后通过系统完成求职工作。

关键词:人才,ASP,IIS, 数据库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目 录

摘要 ............................................................ I

第1章 绪论 .................................................... 1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1.2.1 当前网络招应聘系统的现状 ................................................ 1 1.2.2 网络招聘的优势 ................................................................... 2 1.2.3 当前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 .................................................... 3 1.2.4 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发展趋势 ............................................ 4 1.3 论文主要工作 .................................................................................... 5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6

2.1 ASP编程技术 .................................................................................... 6

2.1.1 ASP概述 ............................................................................... 6 2.1.2 ASP的工作原理 ................................................................... 6 2.1.3 ASP的文件结构 ................................................................... 7 2.1.4 ASP的基本语法 ................................................................... 7 2.1.5 ASP的特点 ........................................................................... 7 2.2 语言基础 ............................................................................................ 8

2.2.1 HTML语言 ........................................................................... 8 2.2.2 VBSCRIPT语言.................................................................... 9 2.3 数据库技术 ...................................................................................... 10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 12

3.1 编程与运行环境 .............................................................................. 12

3.1.1 系统运行环境 ..................................................................... 12 3.1.2 编程环境 ............................................................................. 12 3.2 需求分析 .......................................................................................... 12

3.2.1 功能需求 ............................................................................. 12

3.2.2 性能需求 ............................................................................. 13 3.3 系统业务流程 .................................................................................. 14 3.4 实体E-R设计 ................................................................................. 15 3.5 可行性分析 ...................................................................................... 17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19

4.1 网站功能设计 .................................................................................. 19 4.2 系统结构设计 .................................................................................. 21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22

5.1 数据库设计 ...................................................................................... 22 5.2 基础功能设计与实现 ...................................................................... 27

5.2.1 系统目录结构如图5-1所示:.............................................. 27 5.2.2 数据库连接conn.asp设计 .................................................. 28 5.3 前台设计与实现 .............................................................................. 28

5.3.1 系统首页 ............................................................................. 28 5.3.2 企业会员招聘模块设计 ...................................................... 29 5.3.3 个人会员求职模块设计 ...................................................... 37 5.4 后台设计与实现 .............................................................................. 40

5.4.1 后台登录页面设计 .............................................................. 40 5.4.2 后台管理首页设计 .............................................................. 41 5.4.3 职场资讯管理设计 .............................................................. 43 5.4.4 会员信息管理设计 .............................................................. 44

结论 ........................................................... 49

致谢 ........................................................... 50 附录1:中文译文 ............................................... 52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找工作难”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求职和招聘的人员都陷入了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招到合格的人才来填补公司空缺的这一矛盾中。 如果依靠传统的招聘形式来招聘或应聘,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招募人员和寻找工作的这些信息都放在因特网上,让更多人获得这些信息。

因此设计本系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一个功能齐全的在线人才网站系统将能为招聘者和应聘者提供一个适合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招聘人才或寻找工作,为大众提供方便。

在 Internet 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发展前景无限,及早与网络结合,与信息时代同步,与高科技汇合,定会给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在中国,网络招聘兴起的同时发展迅速。首先因为网上投递的简历比较多,而且应聘者素质较高。还有,网络招聘的优点是快捷,方便,招聘网站所提供的一些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筛选简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另外,网络招聘上花的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任何一种方式,这也是企业选择网络招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当前网络招应聘系统的现状

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和建立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在发达国家己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是企业寻找人才的重要途径。网络招聘以其低成本、见效快、无地域的特点正在吸引着大批中高级人才和企业。据统计,2002年全球范围己有6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上公布。用人单位也开始把眼界拓宽,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e一招聘趋势”报告显示,到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多达91%的企业实行了网上招聘系统。像进入中国的270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一半通过网站进行招聘。在我国,网络招聘也正在悄然兴起。现实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到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去搜罗招聘信息,也同样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他们大部分的空缺职位放在线上吸引人才。中国网民对网络求职随着认同度增加需求也增加了,同时随着需求的增加对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信息服务要求也提高了。预计至2004年中国地区的电子招聘市场将达到5亿美元,中国正逐渐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人才大市场。根据2000年7月CNN 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1690万网民中,有26.11%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求职招聘信息,而又有19.62%认为求职招聘信息还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半年后的2001年1月,再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的2250万网民中,有29.12%在网络上浏览的目的是获得职业信息,又有25.41%的网民认为网络求职招聘信息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对比可知,中国网民对网络求职随着认同度增加需求也增加了,另一个方面是随着需求的增加对人才网站的服务要求也提高了。这意味着中国人才网站发展的空间很大,而面临的用户也越来越成熟,这对那些小规模、不专业、服务跟不上的人才网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1.2.2 网络招聘的优势

与传统的招聘方式相比,网络招聘的优势十分明显,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招聘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化招聘不同于定期举办的大型人才市场招聘,没有时间,企业可以全天候地向潜在的应聘者发出招聘信息,而应聘者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招聘企业联系,大大方便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及时更新招聘岗位,及时传递最新信息。年审统计显示,网络招聘信息网站年访问量超过3000万人次,现在网上公布近百万个职位,而且职位的更新速度较快,从以前半月、一周的更换周期到现在的每日更换,这一点是其它形式的人才中介服务所无法比拟的。

2.降低了招聘成本

网络化招聘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受时间、地域、场所等条件的,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直接交流。既节约了传统招聘活动中的参会费、交通费、差旅费、广告费、人工费等开支,又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必向“猎头公司”等中介组织支付高昂的信息服务费用,却可以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因而具有很高的“产出/投入”经济性特征。

3.扩大了招聘范围,拓展了招聘空间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使企业有可能在世界上任意计算机终端上找到其潜在的合格人选,从而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需要面对面的现场招聘的地域性。

4.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

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例如,一旦产生职位空缺,部门经理即可在线输入职位招聘申请,同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等资料从人事数据库中提出来,以便修改和确认。然后可以先进入企业人才储备资料库挑选合适的人才以优先录用,并及时在企业网站或人才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到应聘者的资料后,利用自动搜索、配比、分类、筛选装置,迅速找到符合一般要求的潜在人选,避免了以往人事工作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拖延。

1.2.3 当前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一些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网络招聘信息网站仍然存在许

多严峻的问题:

1.网络招聘信息网站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便是缺乏资金投入

纵观我国的招聘站点,大都是免费的。现在包括一些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都认识到建立人才信息网的重要性,可苦于无雄厚的资金支撑而最终难以实施。 2.缺乏个性化

网站多以人才中介为主要内容,网上运作模式基本相同,即将招聘信息、应聘者简历信息放在数据库中,让人们从职业分类的角度去检索和查询。这种模式有一定的效果,但若相互效仿、人云亦云,则很难靠特色取胜。摆脱单一化,开辟多种信息服务渠道,是网络招聘信息网站走上个性化经营之路的必要途径。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只有具备了多样化的选择,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3.互动信息服务不足

从目前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经营情况来看,多数仍侧重于招聘信息的单向发布,缺乏与用户的互动式交流,尤其在提供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使它们看上去更类似于从事职介的平面或立体媒体,网上招聘的特殊优势并未真正得以体现。而且由于对求职者的投递信息反馈较慢,求职者的简历登录到简历库之后往往再无反馈消息,使得网上招聘成为空谈,这反映出国内网络招聘信息网站开发的技术上的不完善。此外,大部分企业在通过网上招聘人才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把握,网上求职者资料的真实度与可信度也无法保证,沟通的不足也影响了求职者对网站的信任度以及企业对网站投资的热情。

4.实现网站信息资源的共享存在难度

由于存在利益分配关系,使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信息相对,人才资源信息相互联网成为问题,网络招聘信息网站提供的信息量太少,导致网上求职的成功率不高。这些方面表明了人才中介网络体系形成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

1.2.4 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发展趋势

网络的自由与开放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人才一市场的空前繁荣。随着一大批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的蜂拥而起,网上招聘急剧升温,不仅被网络商们普遍看好,更博得了招聘单位和网民的广泛青睐。

虽然在互联网的发展初期,用户就被提到了中心位置,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实际上是由市场现状所决定的,个性化的网站固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吸引某一目标群体,但因此而失去另外的群体却令网站经营者不忍,正是这种追求“大而全”的做法,造成了网站的千篇一律。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大而全”的网站注定要被个性化的网站所取代。市场的扩大使“全而精”的经营不具可能,而随着用户群的增长与细化,争取到一个稳固的用户群体对于网站的业务拓展至关重要。 目前的网络招聘信息网站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只发布招聘职位和求职简历的“网上公告栏”这个定位上,缺乏与用户的互动式交流,尤其在提供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方面力度不够。要让它完全实现人才中介信息服务机构桥梁的职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人才信息网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用户是当前网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用户的数量直接意味着企业的生存与否,用户甚至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的“市场价值”,只有通过用户的消费,网络信息服务的价值才能实现。网络时代,这种消费与生产的融合趋势决定了处于转折期的网站经营者们必须以未来为导向,以现实为基点,从最实处入手开拓市场。国内网站在经历了一段比较“自我”的时期后,现在已逐渐冷静下来重新思索未来。网站建设者们开始重视用户市场的培育,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积攒最宝贵的收入资源。

从以上来看,中国人才网站的未来道路任重而道远。

1.3 论文主要工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招聘工作。同时企业也发现,网络招聘要发挥最大的作用,仍需经历较长的历程。本论文中的人才网的业务范围以社会招聘为主,兼营其它相关业务。客户以大型公司企业为重点。本文通过对企业招聘工作的细致研究,实现了基于 B/S 架构的网上人才招聘系统,以为人才招聘管理事业服务。

该系统包括如下功能: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1.管理员可以使用该系统为企业招聘、个人求职提供服务。

2.用人单位可以使用该系统注册成为“招聘用户”并发布招聘信息等。 3.求职人员可以在注册成为“求职用户”后通过系统完成求职工作。 4.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及非注册用户均可以浏览网站的新闻。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ASP编程技术

2.1.1 ASP概述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Microsoft公司于1996年11月推出的WEB应用程序

开发技术,ASP是一个服务器端的脚本环境,ASP能够把HTML文件、脚本、基于COM标准的组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动态WEB应用程序,并能把按用户要求制作的标准HTML页面送给客户端浏览器。

正是ASP技术能够创建易于维护、与平台无关的应用系统,才可以使用户充分利用全球网所提供的广泛资源。本章将介绍ASP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2.1.2 ASP的工作原理

ASP与常见的在Client端实现动态主页的技术如Java applet、 ActiveX Control、VBScript、JavaScript等不同,ASP中的命令和 Script语句都是由服务器来解释执行的,执行结果产生动态生成的Web页面并送到浏览器;而Client端的Script命令则是由浏览器来解释执行。由于ASP是在服务器端解释执行,开发者可以不必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ASP,也不必担心别人下载程序从而窃取编程逻辑。ASP程序通过后缀名为.asp的ASP文件来实现其功能,一个. asp文件相当于一个可执行文件,因此必须放在Web服务器上有可执行权限的目录下。当用户从浏览器输入了.asp文件的地址后,浏览器就将这个URL请求发给Web服务器。如果Web服务器上装ASP,就调用ASP,ASP读出相应. asp文件,解释并执行命令,动态生成一个HTML页面回传Web服务器,然后Web服务器把结果发送给浏览器。ASP文件的制作和HTML类似,且可和HTML开发集成,可以在同一个过程完成,利用ASP将可以执行的脚本嵌入到HTML文件中,这使得HTML文件的编写与脚本的开发融合在一起。通过ASP内置的对象、服务器组件(Sever Component)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而且用户还可以自己开发或利用别人开发的服务器组件完成专门的任务。

ASP与网关及服务器扩展模式相比有以下优点: 1.完全与HTML文件融合在一起;

2.容易创建,不需要其它编译、链接程序;

3.面向对象的并通过ActiveX Sever对象可扩展。

2.1.3 ASP的文件结构

基于ASP的页面以扩展名为asp的文件形式驻留在WEB服务器上。一个*.asp源文

件是文本文件,可以包括以下成分: 1.文本用于显示信息、页面标题等。 2.HTML标记实现页面风格设计。

3.ASP脚本(Scripting Commands)一组脚本命令,在源文件中以(%…%>为定界符。脚本命令必须是缺省脚本语言(例如VBScript)中的有效命令,负责整体流程的设计,并利用ASP内置组件和内置对象、或其他组件实现所需功能。

精选文档

可修改可编辑

2.1.4 ASP的基本语法

ASP的基本语法如下:

1.采用在HTML命令标识的两端分别加上“<”和“>”分隔符,区分HTML命令标识和普通字符。 2.采用“<%’,和“‘%>’,包含ASP的命令,区分服务器端的ASP脚本和其他字符。 3.采用标识服务器端用户定义的函数、方法或模块。·注意必须在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