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渥太华宪章B.健康新地平线C.阿拉木图宣言D.雅加达宣言 2.不属于健康促进三项基本策略的是 A.倡导B.促成C.协调D.动员 3.健康心理的首要标准是
A.具有正常的智力B.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C.具有完整与健康的人格D.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4.在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中,经常有吸烟者说,某某人一辈子吸烟,但活了90多岁,这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特点引起 A.潜伏期长B.特异性差C.协同作用强D.变异性大 5.不属于知信行模式的是
A.获取知识B.需求需要C.相关行为D.态度信念
6.某人有高血压,在参加一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时对于讲座中有关高血压方面的知识特别关注,这是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A.应用B.记忆C.理解D.接受
7.在少数民族基层社区发放只有汉字的宣传折页,这是 A.信息设计不妥当B.媒介选择错误C.受者选择错误D.科学性不强
8.孕产妇死亡率是
A.人群健康学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C.临床健康学指标D.
社会健康学指标
9.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应首先
A.评估靶人群的需求B.确定要解决的问题C.提出干预措施D.制订总目标
10.从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入手,评估社区的需求和健康问题是 A.社会诊断B.流行病学诊断C.行为与环境诊断D.教育与组织诊断
11.根据格林模式,由于母亲相信进口代乳品营养价值比母乳好,而给婴儿使用代乳品,这对于母乳喂养来说是 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负面因素
l2.在某社区控烟健康教育项目结束后,评估项目培训过的工作人员能非常熟练地对希望戒烟者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于培训工作的
A.形成评价B.过程评价C.近期效果评价D.远期效果评价 13.在健康教育评价中,将对象按随机原则分组并严格控制感染因素的设计方案为A.简单时间系列设计B.准实验研究C.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D.实验研究
14.下面哪项不属于学校专题健康教育的内容
A.慢性病早期预防教育B.运动康复C.生殖健康问题D.控烟问题
15.下面哪项不属于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
A.节制饮酒B.改变不良作业方式,预防有关工作疾病C.改善劳
动环境,治理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D.职业心理教育 16.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向是
A.提供防治结合的综合服务B.提供最高科技的医疗技术 C.医疗服务机构规模最大化D.提供专科服务 17.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在于
A.破坏人体输氧功能B.引起肺癌C.成瘾性D.危害心血管系统 18.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一般对象是
A.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B.超过标准体重20%者
C.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D.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者19.艾滋病在全世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性传播B.蚊虫叮咬C.吸毒者共用针具传播D.母婴传播 20.临终病人感到“为什么是我”时,是处于临终前心理活动的 A.不承认阶段B.愤怒阶段C.讨价还价阶段D.沮丧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心理防御机制 22.健康相关行为 23.社区 24.强化因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健康促进的内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7.简述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传播技巧; 28.危险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29.简述老年人保健的目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以中学学校控烟为例,阐述健康教育规划的制定应考虑哪些方面;
31.如果你执行一个社区的高血压干预项目,如何进行过程评估 1.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却无法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水平低B.医疗设备不先进C.医务人员素质差D.忽视公共卫生
2.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晚年在失聪的情况下仍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转移B.合理化C.幻想D.升华
3.给酒后驾车的驾驶员一定的罚款,这属于个体行为矫正中的A.脱敏疗法B.示范疗法C.强化疗法D.厌恶疗法 4.一份介绍如何进行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的视听材料,要进行预试验,最适用的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B.剧场测试法C.可读性测试D.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 5.“期望寿命”属于
A.人群健康学指标B.社会健康学指标C.临床健康学指标D.日常生活质量指标
6.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目标原则”是指A.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规划应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目标B.规划目标要和社区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密切结合起来C.规划目标要有前
瞻性,考虑到长远发展和要求D.规划应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
7.社区医生督促高血压患者及时服药,这是影响患者采纳健康行为的A.倾向因素B.强化因素C.促成因素D.积极性反馈 8.社会诊断是对社区群众的需求、愿望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下列不属于生活质量客观指标的是A.卫生与法规情况B.卫生服务的覆盖面C.居住密度和空气质量D.居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9.在健康促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社区参与的时机应是A.项目开展过程中B.评价阶段C.越早越好D.实施阶段
10.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工作任务按进度进行安排,这属于A.制定时间表B.过程评价C.质量监测D.质量控制
11.“规划实施两年后,3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脂率从5%提高到60%”这一目标属于A.总目标B.行为目标C.技能目标D.知识目标
12.健康状况生理指标、疾病发病率指标、死亡率指标是何种评价类型的指标A.总结评价B.过程评价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
13.在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中,对评价对象既不遵循随机化原则又不设立对照组,属于A.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非实验设计D.复合时间系列比较
14.促进人们健康必须实现战略转移,首先应立足于A.学校B.医院C.社区D.企业
15.“为学生提供常规健康检查”属于学校健康促进内容的A.学校的物质环境B.学校的健康C.学校的社会环境D.社区关系
16.医院为各种急慢性疾病及损伤提供的治疗服务是A.一级服务B.二、三级服务C.四级服务D.预防服务
17.职业健康促进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关键在于A.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指标的量化B.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C.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指标的权重大小D.评价指标的可信性与指标的量化
18.下列属于戒烟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是A.积极的情绪B.社会压力的减低C.饮酒或赴宴D.人际关系融洽 19.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应控制体重指数在25~26B.每日应保持大量的运动锻炼C.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10~15克D.学会松弛与应激处理 20.关于安乐死叙述准确的是A.是对临终病人结束痛苦的一种帮助B.病人可自己进行C.国际上认为是合法的D.安乐死就是使用过量致死性药物,加速临终病人的死亡
1.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A.进行完整、系统的教育活动B.宣传健康知识
C.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D.治疗慢性疾病 2.健康促进的指导依据和精神力量是
A.渥太华宪章B.健康新地平线C.阿拉木图宣言D.雅加达宣言
3.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选择女性,而不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这是因为人们的 A.第一印象B.月晕效应C.刻板印象D.心理防御 4.在中小学开展学生体检是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A.基本健康行为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D.危险行为评估 5.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6.在下列传播形式中,反馈效果最差的是 A.广播B.劝服C.指导D.小组讨论
7.一些保健品厂家在地方电视台做广告的时候经常会找当地人现身说法,这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真心理B.求新心理C.求近心理D.求短心理
8.期望寿命是
A.人群健康学指标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C.临床健康学指标D.社会健康学指标
9.某地区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时发现当地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氟中毒问题,由此调查社区水源,这是属于PRECEDE模式中的
A.社区诊断B.流行病学诊断C.行为与环境诊断D.教育与组织诊断 10.制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符合国家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这体现了规划设计的A.目标原则B.整体性原则C.前瞻性原则D.从实际出发原则
11.一些制药公司开发了尼古丁替代品,根据格林模式,这对于戒烟行为说是 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矫正因素12.人员培训工作的评价中的近期效果评价是评价 A.培训过程中的各种培训活动的执行情况B.培训过程中的各种培训活动的效率C.培训后学员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D.培训后学员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1.下列不属于健康促进策略的是
A.制定健康的公共B创造支持性环境C发展个人技能D增加医药费用的投入
2.人们认为北方人体格粗壮,性格豪爽,直率,能吃苦耐劳,这属于知觉心理偏见中的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月晕效应D.近因效应 3.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动发展阶段的年龄约为 A.0~3岁B.3~12岁C.12岁~成年D.成年以后
4.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以下传播技巧恰当的是
A避免重复B多发表自己的见解C及时取得反馈D尽量用专业词汇,以显示权威性
6.以下属于人群健康学指标的是
A.婴儿死亡率B.出生率C.无病痛或残疾D.患病率 7.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健康的公共B确定优先项目C.建立领导机构D.制定健康促进规划
8.在制定艾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时,计划通过工会把工人组织起来,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教育,这体现了规划设计的
A.整体性原则B.前瞻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 9.在社区需求评估法中,最适于探索性研究的是 A.小组工作法B.特尔斐法C.专题组讨论D.观察法
10.“规划实施两年后,社区中10%的吸烟者戒烟”这一目标属于 A.总目标B.行为目标C.技能目标D.知识目标 11.进行项目监测加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A培训监测人员B传播材料预试验C.是否按项目要求投入资金D.规划进展情况
12.现代的控烟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检测头发中的尼古丁含量,来更精
确的评价目标人群在项目前后的烟草使用情况,这是属于影响评价因素的 A.历史性因素B.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成熟性C.回归因素D.测量工具 13.在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变化为指标进行评价,属于 A.形成评价B.过程评价C.效应评价D.结局评价 14.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之首是
A.社区健康促进B.学校健康促进C.医院健康促进D.职业人群健康促进
15.在青少年吸烟中,促使其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好奇B.社交需要C.消愁D.成瘾
16.危害面最广、接触人数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 A.生产性粉尘B.化学毒物C.噪声D.放射线
17.根据“改变阶段模式”,尼古丁替代疗法常用于
A.没有戒烟愿望阶段B.犹豫不决阶段C.准备戒烟阶段D.预防复发阶段
18.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是 A.<130/85mmHgB.<130/95mmHgC.<140/85mmHgD.<140/95mmHg 19.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蚊虫叮咬B.无保护的性接触C.同池游泳D.共同进餐 20.关于临终关怀确切的说法是
A.临终关怀对象只是临终者B.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为了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
C.临终关怀不可以使用麻醉性止痛剂控制疼痛 D.临终关怀的宗旨是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 一、多项选择题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ABCD
A、蛋白质 B、脂肪C、维素 D、矿物质 2、合理营养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ABCD
A、食物多样化B、重视三餐搭配 C、食品荤素、粗细平衡D、科学烹调 3、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ABCD
A、饭前便后洗手B、进食定时定量C、不吃变质食品D、不暴饮暴食
4、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ABDA性传播B血液传播 C虫媒传播D母婴传播
5、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ABCD
A、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B、熟食品、刀案分开 C、不吃变质食品D、不吃发芽土豆
6、怎样预防高血压 答案ABCDA、不吸烟、少饮酒
B、控制饮食、防止肥胖C、低盐饮食、多食蔬菜 D、保持情绪稳定、乐观
7、健康指的是答案ABCD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道德行为能力良好 8、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ABCD
A、呼吸道传播B、肠道传播C、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 9、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ABCD
A、低热 B、咳嗽、痰中带血 C、盗汗 D、食欲不振
10、糖尿病典型症状有哪些ABCDA、多饮B、多食C多尿 D、消瘦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具有完好的身体、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2、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叫“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
3、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恢复其心跳、呼吸和意识;包括:三大基本要素=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4、传染病:病原体通过某种传播途径使人致病并流行的,称为传染病 5、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和意料不到的对人体的伤害,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及地震等;
6、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发病前期主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发生;二级预防发病期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发病后期主要是防止病,康复工作残;
1、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CA:远离乙肝患者B: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等物品C:接种乙肝疫苗D: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指C
A:针对性接种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B:注意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C: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D;
A、性接触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以上三者都是 4、保持居室通风透气,主要是为了预防A;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高血压D、鼠疫
5、当您身边有人不小心摔断腿时,应如何处理:B
A、搀扶患者去医院救治B、固定患肢,叫医生急救C、不给予处理 6、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A通过消化道传播B通过血液传播C通过空气传播
7、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B
A、丰富营养,多量运动,限烟限酒,心理平衡 B、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C、营养适量,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 8、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哪项处理最关健AA、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B打120电话C检查溺水者有无外伤 9、食物中毒时不正确的急救措施是D
A、催吐、导泻B、禁食、补液C、打120急救电话D、口服止痛药 10、酗酒对人体那些脏器有危害B
A膀胱B胃、肠、肝、脑等多种器官C、甲状腺D、肺 11、如果有人触电,首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B
A、打110报警电话B、迅速切断电源C、用手把他拉开 12、半夜,你所住的大楼底层突然起火,你该怎么办C A、关闭门窗,躲在室内,等待救援;B、迅速跳窗逃生;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放低姿势从安全通道逃离火灾现场,然后拨打电话119
13、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FA.吸烟酗洒B.吸毒C.性滥交D.缺乏体育锻炼E.饮食结构不合理F.以上都是 14、传染源是指D
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三、问答题
1、简述艾滋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1急性HIV感染者2无症状HIV感染3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包括: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2、食物中毒的特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食物中毒的特征有: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⑤有明显的季节性;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一是针对食品生产人员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要求12个字即分工负责+人人负责+互相监督例如:采购—保管—烹调—分餐-上桌等环节;二是技术要求12个字:原料鲜活+煮熟煮透+趁热食用;三是在家里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严禁食用病死家禽;肉类食物要煮熟、煮透;剩余食物吃前应加热;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不随意采捕食用;
3、简述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及防控的方法答: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1性接触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1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和非法采血2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公众教育青少年教育医疗工作人员常规医疗知识教育3对特殊人群开展行为干预4对特殊人群给予医疗救治和人文关怀
4、现场急救的原则答:1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区;2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救伤;3先复苏后固定;4先止血后包扎;5先救治后运送;6急救与呼救并重;7加强途中监护与救治; 5、如何预防电击伤
答:一制定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用电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对容易引起触电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修;
二大力开展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遵守用电规定,不能乱拉接电线,不能在通电的电线上晒衣物,不能接触断落的电线;禁止在潮湿的地板上修电器;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教育儿童不玩开关、插头;
三雷雨天不要站在树木下、电杆旁或天线附近;狂风暴雨后,不要拣拾地上的电线,不要走到距电线10米以内的地方,不要到高压电线的地方玩耍;
四、论述
一论述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生物学因素
1、病原性生物: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传染病“无人村”、“棺材村”;艾滋病、SARS、疯牛病等;
2、心理因素:社会发展,压力增加,心理失衡、心理疾病愈来愈多青年、老年、妇女;
3、遗传因素:临床发现有3300多种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显性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等均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
4、人个的生物学特征: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形态特征以及健康状况等存在,使不同的人,受到同样的危险因素时,对健康影响各不相同;
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1992年WHO宣布:影响全球人类健康、导致死亡原因的60%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引起的;
1、不良饮食习惯与行为:饮食过度,三高饮食,低纤维饮食、偏食与挑食,含致癌物质的饮食烟熏、火烤、油炸等垃圾食品,高盐饮食,进食过快过酸过热、过硬,膳食结构不合理,就餐不规律、西吃零食、不吃早餐、过食辛辣食品
2、酗酒:饮酒→酗酒酒精滥用、酒精依赖
3、吸烟:主动、被动吸烟危害:肺癌、COPD、高血压、冠心病等;“一人吸烟,殃及大家”;
4、吸毒:鸦片大烟、海洛因、大麻、等 5、性病:艾滋病、淋病、梅毒等6、缺乏运动: 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污染、突发自然灾害汶川地震、洪水灾害;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体育与健康、人口增长 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二、当你遇到有人发生意外躺在地上,躯干四肢瘫痪、感觉丧失时,你应如何处置答:首先呼救:禁止随意搬运,就地等候救护其次判断:颈椎还是胸腰椎骨折再搬运要要采取:1硬担架;24人搬运法3水平面4颈托5固定6护送
三当你身边突然有人发生神志不清而摔倒时,你应该任何处理 答:一是现场评估一看、二听、三闻+思考;二是判断意识轻拍、高叫、强刺激;三是呼救拨打120告诉详细地点、主要病情注意:⑴告知—4W/4何Where-何地、What-何事How-如何Who-何人⑵让对方先挂电话;四是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摆放地点:平地面或硬板床;五是开通气道仰头举颏法清除口腔内可见异物;六是心前区捶击手法除颤即站在病人右侧,在胸骨下1/3处,用右手空心拳、小鱼际、20-30CM高度、垂直、中等力捶击两下心前区捶击手法除颤七人工呼吸;
八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比例;压/通比例=30∶2共五个循环;九是转移—终止心肺复苏有效指征面色:面色转为红润;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呼吸和脉搏: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跳动;知觉:有知觉、有反映及呻吟等;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1.占细胞重量99%以上的元素有C.C、H、O、N、S、P 2. 绝大多数生命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3. 被称为“能量货币”的是三磷酸酸腺苷 4. 不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物体是病毒 5. 纳米是10-9米
6. 能选择性地和一定的配体结合引起一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是受体
7. 具有细胞壁结构的生物是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以及植物 8. 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线粒体 9. 胃腺细胞光面内质网与分泌盐酸 10. 没有核仁的细胞是精细胞与肌细胞
11.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的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脱羧供氧
12.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 现代克隆动物是从动物全能干细胞着手的;
14. 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大小、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代谢和遗传功能相似,在减数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互称为同源染色体
15. 红绿色盲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递给他的外孙子,这因为控制色盲的基因是X性染色体隐性基因
16.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只能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子代; 17. 脱氧核糖核酸的单体脱氧核苷酸共有四种,分类依据是碱基 18. 基因表达的实质是把核苷酸的顺序转变为氨基酸的顺序
19. 某一段DNA分子链有n对核苷酸,则该段就可以有 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
20. 氨基酸有义密码子共有 个
21. 单链R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变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过程称为 22. 人排卵的时间多发生在
23. 人的精子、卵子在女性生道中具有正常结合能力的时间为
24. 下列对健康的定义的阐述中最确切的是 25. 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26. B细胞分泌抗体这种可溶性蛋白分子而执行的免疫功能称 27.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超敏反应Ⅲ速发型 28. 下列说法符合人工被动免疫的有
A.接种物质是抗原 B.生效时间通常在2至3周后 C.维持时间可达数月到数年D.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29. 中枢神经系统可分为
A.脑神经与脊神经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C.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D.脑与脊髓 30. 艾滋病属于
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D.变态反应性疾病 31. 脑桥存在于
A.大脑和小脑之间B.中脑与延髓之间 C.大脑与中脑之间D.间脑与中脑之间 32. 下列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机体屏障结构如皮肤粘膜、血脑及胎盘等屏障B.吞噬细胞 C.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D.抗体 33.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最适于 A.皮下注射B.皮内注射或皮上划痕 C.口服D.雾化吸入
34. 医学上就以杀死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A.荚膜B.鞭毛 C.芽胞D.菌毛 35. 破伤风杆菌属于 A.专性需氧菌B.微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D.专性厌氧菌 36. 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核酸和蛋白质B.脂肪和蛋白质
C.氨基酸和脂肪酸D.核酸和脂肪酸 37. 细菌产生耐药性根本原因是
A.抗生素药力下降B.细菌遗传密码的改变即耐药基因的产生 C.药物进入机体不能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D.抗生素直接诱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