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福建

2013福建

来源:九壹网


 (2013福建,8,5分)简答题。(选做一题) (5分)

(1)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 回答问题。

次日, 孙坚来辞袁绍曰: “坚抱小疾, 欲归长沙, 特来别公。” 绍曰: “吾知公疾, 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 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 做了什么事?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 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说: “外头派了焦大, 谁知焦大醉了, 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 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 题:

1.

【答案解析】 从下载篮中移除 难易度: 中等 答案:

(1) 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 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2) 宁国府半夜派焦大送客回家。

【情节要点】①贾蓉骂了几句, 叫人将焦大捆起来。②众人将他揪翻捆倒, 拖到马圈里。③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和概括能力, 难度不大, 答题时往往会因细节的出入而失分。第(1) 题的相关情节是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但是他不承认, 证人作证, 谎言被揭穿后孙袁双方欲动武, 被众诸侯劝住。第(2) 题中, 主要是惩罚焦大的细节要概括全面。

 (2013福建,7,5分)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一天, 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 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家》)

B. 一天, 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蕙芳, 吴荪甫进来, 对蕙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 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子夜》)

C. 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里的避难小屋, 并送来衣食。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 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巴黎圣母院》)

D. 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 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 马斯洛娃没有犯毒死人命罪, 但是没有结果。(《复活》)

E. 母亲去世后, 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 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 因此, 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 感到内疚。(《欧也妮·葛朗台》)

2.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AE 解析:

A. 克明发现之后, 并没有报告给高老太爷。E. “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 感到内疚” 在小说中没有根据。

 (2013江西,6,3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 子路抢着发言, 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 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 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 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 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 他咬人!” 的纸板牌, 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 王熙凤的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

D. 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 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 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 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 折断了长。(《堂吉诃德》)

3.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中等 答案: B 解析:

大卫咬了继父的手后, 继父把他监禁了五天, 而挂上“小心! 他咬人!” 的纸板是在寄宿学校发生的事。

 (2013湖北,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 《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 午间去房间休息, 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 十分喜爱, 铭记在心。

C. 《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 的历史。在狂人看来, 人人都想吃人, 又害怕被人吃, 人与人互相牵掣, 结成一个连环, 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 的呼声。

D. 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 为主人公, 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 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

4.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B 解析:

“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 十分喜爱, 铭记在心” 错误, 贾宝玉进入房中看到这副对联后, 便不肯在那里, 赶紧走了。

5.(2013江苏,23,10分)简答题

(1)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 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 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 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 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边城》中, 二老说: “爸爸, 你以为这事为你, 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 便可以快活, 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 我要好好去想一下, 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 还应当得一只渡船, 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得座碾坊” 和“得一只渡船” 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 还应当得一只渡船”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中等 答案:

(1) 惜春和迎春的。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 “或打或杀或卖”, “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 劝司棋离开。

(2) “得座碾坊”, 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 “得一只渡船”, 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 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 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解析:

(1) 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 到惜春那里后, 发现惜春的丫鬟入画有她亲哥哥暂寄在她那里的物品, 由于惜春比较较真且有点无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与公正, 愣是把自己的贴身丫鬟入画给赶走了。到迎春那里后, 搜出迎春的丫鬟司棋箱子里有男人的靴子等物, 致使司棋与其表兄私会之事被揭穿, 迎春虽同情司棋却又万般无奈, 只好含泪劝司棋离开了。(2) 天保喜欢翠翠, 却不知道翠翠喜欢弟弟傩送, 傩送也喜欢翠翠, 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天保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 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 最后死于意外。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 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而哥哥的意外死亡, 却让傩送十分自责, 觉得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最后也孤独地出走, 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

 (2013江苏,22,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 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 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 于是成为州里 “纳税最高” 的人物。

B. 《三国演义》中, 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 “八阵图” 以拦截东吴大将, 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 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 《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 “愿将一己命, 救彼苍生起” 的爱国志士, 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 《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的著名独白, 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 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 《茶馆》共三幕, 严格按照 “三一律” 的艺术法则, 以裕泰茶馆为中心, 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政权在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6.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AE 解析:

A. “贫穷” 不正确, 应为“富裕” 。E. “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 不正确, “三一律” 指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 地点在一个场景, 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 (2013江苏,20,2分)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 “本纪” 、“书” 、“列传” 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表 世家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考生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 ,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 和“濠梁之辩” 。

B.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是后人用形象化的说法,分别对唐宋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散文的评价。

C.《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最富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

D.孙犁被誉为“荷花淀” 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荷塘月色》体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8.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D 解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作品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主要戏剧作品有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词和曲,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格律

诗”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辛弃疾,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D.《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9.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容易 答案: B 解析:

A项中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含《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麦克白》;C项中辛弃疾是南宋词人;D项中“王实甫” 应为“马致远” 。

 (2008江苏, 25, 中) 简答题。(10分)

(1) 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5分)

答:

(2) 《红楼梦》中写道: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的含义。(5分)

答:

10.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中等 答案:

(1) 夏瑜——《药》; 九斤老太——《风波》; 闰土——《故乡》; 单四嫂子——《明天》; 陈士成——《白光》。

(2) “金玉良缘” 指薛宝钗有金锁, 贾宝玉有宝玉, 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 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 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 两者有恩有义, 今世应结成姻缘。或答: “薛宝钗的‘钗’中有金, 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 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 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 前生有约, 两人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熟悉程度, 兼顾课内与课外两方面。第(1) 题应注意人物与篇名的对应关系, 第(2) 题应指出“金玉” 和“木石” 所指代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 (2008福建, 10, 难) 阅读名著选段, 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5分)

(1) 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 其中的“一堵墙” 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地静寂, 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 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 可是许久, 许久, 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巴金《家》)

(2) 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这时, 加西莫多重新抬起眼睛去望埃及姑娘, 看见她的身子吊在绞刑架上, 远远地在她的白衣服里作临死的痛苦的颤抖。随后他又低下头去看看直挺挺躺在钟塔下面的摔得不像人样的副主教, 他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呜咽: “啊! 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

(雨果《巴黎圣母院》)

第( ) 题

答:

11.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较难 答案:

第(1) 题 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凤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鬟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可以有其他理解, 如: 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 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三项答对两项即可)

第(2) 题 加西莫多对克洛德, 由原先的感恩到认清他丑恶的灵魂, 并把他推下钟塔。这声呜咽表现了加西莫多分清善恶之后由爱转恨的复杂情感。面对爱斯梅拉达, 这声呜咽则饱含着加西莫多深深的爱和对她死去的悲恸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第(1) 题“一堵墙” 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横亘在他们两人之间的封建家长制度; 二是两人之间巨大的地位差距。

第(2) 题“都是我爱过的人” 分别指副主教克洛德和埃及姑娘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的情感是认清其之后的由爱转恨; 对爱斯梅拉

(2009福建, 7, 难)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①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答:

②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

答:

12.

【答案解析】 添加至下载篮 难易度: 较难 答案:

①(示例) 儿媳秦可卿死后, 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 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 不能料理事务。这时, 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 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 ②(示例) 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 一路跟随她, 误入乞丐王国。按照乞丐王国的规定, 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 他就要被处死。出于对甘果瓦的同情, 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 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积累和对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及叙述能力。由于考查目标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和表达能力, 在没有提供文章的情况下, 不要求考生作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