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化学试题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Ca:40 Mg:24 Zn:65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水在0℃以下时结冰 D.电灯通电发光
14.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生石灰、铁锈和“干冰”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钾 C.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钢铁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 B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C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防火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 用铅锑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因为熔点低 1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17.已知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是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18. 现有一含有多种溶质的无色溶液。关于该溶液中所含溶质,有如下几种猜测,其中合理的是( )
A.H2SO4、KOH、NaCl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
19.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0.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2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家庭小实验中,将食醋与纯碱混合有大量气泡产生
D.将生铁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22、右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2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B 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水 C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酚酞试液 D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 B.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25.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钠溶液中不断加入钠固体,充分搅拌
2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固体 2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27.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混合物,向其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与该溶液溶质分数最接近是( ) A.16.6% B.6.1% C.12.2% D.9.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8.(一)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式来填写空格: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②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③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 ; ④可用于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 .
(二)“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同学们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屋内花香四溢,请你用粒子的观点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 .
②小明家水龙头下面的瓷砖上有黄色锈斑,请写出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生活中常用 方法将硬水软化.
④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⑤生活中可用沙土填埋灭火,其原理是 .
29.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B的化学式为 .
(2)C通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基本类型属 反应. (3)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30.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3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支试管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①瓶溶液为Na2CO3
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中 ; 分别加入 溶液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 另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 ②瓶溶液为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中 ; ③瓶溶液为 入 溶液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 Ca(OH)2
中 ;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
31.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晶体流程如下:
(1)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可将反应容器浸放在 中;反应Y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 .
(2)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可能的原因是 (之一即可),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中H、O元素的质量为 . 四、计算题(9分)
32.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 ;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 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 的烧杯里,并用 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 的感觉; (3)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当硫酸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B 4 D 5 B 6 D 7 D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C B D B 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一)① N2 ② HCl ③ SO2 ④ C
(二)①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 略
③ 煮沸 ④ 复合肥 ⑤ 隔绝空气
17.(1) Ca(OH)2 .
(2) 略 , 分解 . (3) 略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实验探究1】 KCl 【实验探究2】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支试管 酚酞变成红色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中 白色①瓶溶液为Na2CO3
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沉淀 ; 分别加入 氯化钙 溶液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中 ②瓶溶液为 NaOH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无现象 ; ③瓶溶液为Ca(OH)2 入 Na2CO3 溶液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
中 有白色沉淀 ;
【反思与交流】 标签对着掌心 . 19.(1) 冰水 ; 略 ,
化合 ; 过滤 .
(2) 氧化钙和水反应了 , 1:10 . 四、计算题(9分) 20.(1) 变黑 (2) 浓硫酸 水 玻璃棒 烫 (3)解:0.2g 15.1%
初中化学方程式(部分)
一、 氧气的性质:
( 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 点燃 2MgO
5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 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 2 + O 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4P + 5O 2 点燃 2P 2 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 2 点燃 2CO ( 2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 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 H 5 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 O ( 3 )氧气的来源:
13 .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 2 ↑
14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 加热 K2MnO 4 + MnO 2 + O 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1 )
1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 2 O 2 MnO2 2H 2 O+ O 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 )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2H 2 O 通电 2H 2 ↑+ O 2 ↑
17 .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 O == Ca(OH) 2 18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 O + CO 2 ==H 2 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 点燃 2MgO
20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 4 == FeSO 4 + Cu 21 .氢气还原氧化铜: H 2 + CuO 加热 Cu + H 2 O 22. 镁还原氧化铜: 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6
( 1 )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 点燃 CO 2 24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高温 2Cu + CO 2 ↑
25 .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 2 O 3 高温 4Fe + 3CO 2 ↑ ( 2 )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 .煤炉的底层: C + O 2 点燃 CO 2 27 .煤炉的中层: CO 2 + C 高温 2CO
28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 + O 2 点燃 2CO 2 ( 3 )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
30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 2 CO 3 == H 2 O + CO 2 ↑ 31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 O + CO 2 == H 2 CO 3
32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 3 高温 CaO + CO 2 ↑ 33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 4 )一氧化碳的性质:
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加热 Cu + CO 2 35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CO + O 2 点燃 2CO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