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黛玉人物形象再分析
作者:王爱荣 王爱华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林黛玉在《红楼梦》一书中的表现给读者的印象一向是敏感、多情且满腹才情的,但并不是一个会关心人、体谅人的女子。可细读作品,发觉并非如此,黛玉对世情是极具洞察力的,有些事情处理起来也是极理性的。
关键词:林黛玉 洞察力 理性
少读红楼,喜欢林黛玉,是因为喜欢她的感性与才情。今人已到中年,仍然喜欢林黛玉,除了她的感性与才情之外,还有她的聪敏、理性与深刻的洞察力,虽然有时因为天性单纯对人毫无防范意识。
读红楼者,喜欢她的多为敢于正视自己的感情,敢于去爱;不喜欢她的多因黛玉说话过于直露,爱闹小脾气,不懂体谅别人。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读红楼梦的话,会更多的感知到黛玉虽然是感性的,但它并非不理性;并非不通世俗,只是不知也不会流于世俗。
人所共知,黛玉出身于仕宦人家、书香门第,按道理来讲,大家闺秀是深知礼仪、懂得禁忌的。可是她却与别个不同,常常说话过于直露,喜怒形之于色,让别人以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目无下尘,说话又爱刻薄人。
我们首先从她生活的环境来分析她性格形成的原因,虽然她出身仕宦,但却并非与其他女孩一样跟家族里的女眷们呆在一起,而是因为从小母亲病逝、自己体弱,父亲林如海将之养在身边,闲暇时教其读一点书,聊表膝下荒凉之叹。而且父亲还会专门为她请老师来教她读书,如贾雨村便是她的老师之一。由此可见,黛玉自小并非在其母亲的教养下长大,未曾受过系统的传统女子教育,而是像男孩子那样去读书。而她所知道的一些礼仪也仅限于她母亲在世时所教她的只言片语及接触的一些女人所表现出来的。虽然她极聪明,可以触类旁通,但由于父亲并不用那些要求去束缚她,也就养成了她万事随天性的行为习惯。虽然进贾府以后,先初懂得用礼仪约束自己,但稍一疏忽,就会失了分寸。
这就是为什么刚进贾府时黛玉可以样样做得好,而且也可以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这都是缘于她“时时留心、处处在意”的功劳。可是日子稍微一长,黛玉渐渐将戒心松弛下来,加之贾母给的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更使黛玉忘了防人,渐渐显露出了本性,因此也就让贾府的下人觉得她“目无下尘”了。
可无论怎样,黛玉是聪慧的,很多世俗之事都看得很明白,也可以做得很好,只是不懂“藏拙”,经常会把真话讲出来。
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下为什么说黛玉是懂世俗的。
首先,林黛玉可以说是看透大观园内外本质的第一人,这一点从黛玉葬花的行为上可以获知。在第二十三回里,宝玉因怕落花被践踏了,就用衣服兜了那花瓣,抖在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里,而黛玉则认为不好,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得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确如黛玉所言,鲜花一旦被现实世界的污垢所沾染,便不可能保其洁净,只有永留理想之域,才可“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就象极了大观园内这些少女们的命运,只有黛玉永远的留在了大观园,如埋在花冢内的落蕊一般。先生指出大观园内外是两个世界。
其次,黛玉兰心蕙质,对世人不同的本质看的极透,只是自己机心甚少,心直口快,往往会一语中的。
第三十一回 在晴雯与宝玉和袭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黛玉出场劝阻,拍着袭人的肩说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 “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在此,黛玉明确称呼袭人为“嫂子”,虽然是玩笑,但也可以说明黛玉早就看清两人之间非同于别人的关系。而袭人“嫂子”的身份到了三十六回才在王夫人与薛姨妈和王熙凤聊天的时候明确化。
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在这里黛玉一语道尽了文人的酸腐与惺惺作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黛玉把宴会上的刘姥姥比作“母蝗虫”,有人认为是其千金小姐的身份使然,指责其刻薄。在这里黛玉确实有些不客气,但她也指出了刘姥姥“打秋风”的事实,且指出了刘姥姥在酒席宴上为了获得贾府统治者的奖赏,而置自身人格尊严于不顾的卖力表演的实质。
第六十九回中凤姐将尤二姐诓回家中,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很“贤良”,私底下却是对尤二姐非常悭吝。凤姐的做法骗过了很多人,如“园中姊妹如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虽都不便多事,惟见二姐可怜,常来了,倒还都悯恤他。”就在探春、黛玉等人跟迎春正说话,忽见平儿进来。宝琴拍手笑说道:“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黛玉笑道:“这倒不是道家玄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妙策也。”二人取笑。在这里,黛玉对于熙凤主仆二人为了权势时刻当心,处处小心的做法给予了有力的讽刺。
再次,黛玉对贾府所存在的问题认识的极深刻,而她对仆人的管理可说是极细致的,同时自己也是自律的。虽然书中所述不多,但也从来不曾发现潇湘馆内的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可见一斑。
第六十二回,宝黛二人讨论起探春的理家方式,因之前黛玉病着,并不知道探春兴利除弊的做法,在宝玉跟他说了探春所做的事情之后,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贾府到后来的情形确如黛玉所言。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曾笑问宝钗、李纨、探春等道:“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可见黛玉平时是自律的,而且要想禁束别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第二十七回 因前一晚黛玉敲怡红院的门而被被闹脾气的晴雯挡在门外,怪罪在宝玉头上,第二天早上,宝玉去找她说话,而她只是回头嘱咐紫娟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黛玉对于贾府里的仆人们私下里的活动还是很清楚的,如宝钗曾令衡芜院的董婆子送燕窝去的时候,黛玉就曾经说过:“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还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与此相比,宝玉屋里的丫头麝月却不知道一两银子是多少。
第五十七回,对于迎春房里的仆佣们欺负邢岫烟的事情,黛玉感叹的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对于史湘云要打抱不平的事,黛玉笑他:“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有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可见,黛玉对于贾府的形势看的很清楚。
此外,黛玉在大观园里的集体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智慧。
黛玉因在行酒令时不小心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话,被宝钗拿住审她,并且劝了她很多话,自此黛玉便认定宝钗是一个宽厚之人,把她当作知己来待,甚至把宝钗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可见黛玉虽然懂得人情世故,但却参不透人在社会中的复杂性。
第四十九回众人准备在芦雪庵作诗联句,只不见了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回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而且知道这事儿一定是湘云起的头;在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折取梅花供大家赏玩,要让仆从跟着,黛玉却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而且事前怕宝玉冻着,给他吃了一满杯热酒才走的。可见黛玉对众人的心性脾气相当了解,而且对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也是颇为精通的,做起来比别人来得更细致。
第五十二回中,宝琴曾说起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儿作的诗,大家都央求着看,宝琴却说放在南京了,只黛玉不信,拉着宝琴道:“你别哄我们。我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一语点破谎言,宝钗笑他:“偏这个颦儿惯说这些白话,把你就伶俐的。”
第七十三回 因为迎春的乳母带头即将要接受贾母的处罚,“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年,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宝钗、黛玉、宝琴、探春等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来安慰他。”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黛玉本来是问迎春如何治家,而愚钝的迎春却理解到别处去了。黛玉只好无语。
综观以上细节,我们可以尽知黛玉是聪慧的,某些事情也可以触类旁通,但是因其始终处于大观园这样的乌托邦世界,所看到的现实仅是只鳞片爪,并不能完全了解其复杂性,因她美好的生命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所吞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