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设北京农科城 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建设北京农科城 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来源:九壹网
第14卷 第1期 中 国发展 Vo1.14 No.1 2O14年 2月 China Development Feb.2014 81 建设北京农科城 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闫傲霜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100195) 摘要:该文以北京农科城通州种业园聚集资源要素、创新驱动发展为案例,重点介绍了该园区在工业化与信 息化融合、建设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聚集产学研资源、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带动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 的探索,提出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农科城;创新驱动;“四化”同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4)60—0081—03 在致公党的推动下,2010年8月,科技部、 称通州种业园)正式挂牌启动建设,一期规划面积3 农业部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 万亩,二期规划面积5万亩。通州种业园建设以推 下简称北京农科城)。经过三年建设,北京农科城 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 在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促: 首都“四化”同步建 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为主要途径,形 设方面取得成效。 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新品 1 北京农科城建设内容 种展示为平台、以种业交易为核心的特点,已被科技 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部列为“现 北京农科城充分利用首都人才、技术、资金、市 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纳入中关村国家 场、信息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创新驱动环境,本着以现 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中关村优惠。通过两年 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布局“一 多建设,通州种业园正在成为北京农科城推动“四 城多园五中心”,探索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模式。 化”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城”指资源要素聚集的北京城;“多园”指特色鲜 2.1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 明、专业性强、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 通州种业园突破“就农业论农业”传统思维定 高端形态的特色园区,现已建成以农业先导技术示 势,用工业化生产理念设计种子生产全链条,在科研 范为特征的昌平园、以花卉服务产业链为特征的顺 育种一种苗繁育一栽培示范一品种推广一产业化开 义园和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聚集的通州种 发各环节中,注入工业化生产要素,通过建立高通量 业园;“五中心”指科技网络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 的分子育种服务平台,建设工厂化种苗繁育展示区 技创新产业促进、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和国际合作 与制种装备研发展示区,极大提高了良种创制与品 交流等国家层面的高端服务平台。目前,北京农科 种选育效率。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 城已与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山东黄 信息技术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通过建立通 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结盟,与全国67 州种业园物联网应用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与首都育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合作,形成以北京农科城 种创新服务平台资源对接,把种业育繁推过程的相 为龙头的“一城两区百园”(121工程)农业科技协 关环节连接起来,提高育种信息资源共享率。 同创新格局。 通过北京农科城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将育种科技 2 以通州种业园为试点 成果和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全国。近三年,园区企业 2011年7月,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简 选育新品种300多个,首都育种创新服务平台通过 国家审(鉴)定的新品种148个(包括推广面积亿亩 以上的京科968、农华101等重大新品种)。 收稿日期:2013—10-21 作者简介:闫傲霜,博士,研究员。全国,中国致公党中 2.2建设种业成果托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 央常委、北京副主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2年在博鳌种业论坛上北京农科城提出新 82 闩傲霜:建设北 农科城探索创新冁动的“四化” 步发眨 种业体系建设构想,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科技管 理改革,建立北京农科城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 台,实践依托北京农科院为代表的院所公益托管和 依托大北农集团为代表的市场化托管两种模式,同 时鼓励相关技术转移机构成为成果商业化推广机 构。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资源整合,采取定向委托、 招标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 合的方式,促进、产业、社会等资源的共同参与。 同时约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等相关事 宜,探索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转移配置的激励机制。 通过助推、合同约定、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成 果高效转化,保证科技人员的贡献能够长期收益,激 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科技人员从“全 能人才”回归到依个人特长、意愿和事业要求,专心 从事良种创制工作。 通过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建设,吸引了250 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进入,2012年以来北京市 科委支持的种业项日实现自主选择签约托管,工作 启动后,已有5 3l7个种业科技成果实现了信息成 果登记,3 591个新品种在园区进行了展示推介,20 多个玉米、蔬菜新品种成功实现商业化开发,其中多 项是多年来积累在研究团队中未能实现商业化成 果。 2.3 聚集产学研资源,提升园区创新驱动与产业发 展能力 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 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在通州种业园建立规模化的 育种基地,方智远、戴景瑞、范云六等院士将创新团 队与最新生物育种技术引入园区,中国农大新农村 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农学院采用定制服务与定向培养 模式,为北京德农等20余家园区企业输送应届毕业 生150余人,应种业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技术培 iJi】600余人次。聚集1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 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 聚集优势 业,提升园区产业化能力。吸引包 括全球十大种业企业之一的法国利马格兰公司、全 国种业企业l0强中的金色农华、奥瑞金、德农、黑龙 江垦丰种业等40余家种业企业人驻园区,总投资已 超过30亿元。园区与甘肃、宁夏等地的农作物制种 基地以及海南南繁基地在种业产业链上实现了育 种、繁种、制种、推广的有机衔接和有效对接。实现 了高校院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优势与企业商业化 育种优势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种业全产业链的创新 驱动与产业发展能力,2012年入驻园区企业种子销 售额突破50亿元。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 支持北京农科院与中种集团、北京德农等5家大型 玉米企业组建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按照市场机 制、成果约定的原则,签订了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开 发协议,由企业向院所支付品种权使用费2 000万 元,使“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当年实现从60万亩到 600万卣的产业化推广;推动北京农科院与中种集 团合资成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 股权投资为纽带(中种资金入股50.28%;市农科院 科技成果人股29.17%;科研人员技术及资金入股 20.55%),形成企业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机制,自 主培育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出口巴基斯坦,实现亩增 产30%一50%。 2.4 创新土地流转,带动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 为保证通州种业同建设,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园 区成立了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维护流转双方利 益,依法指导农村土地的流转, 持统一程序、统・ 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的原则,服务于区域农业 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已完成土地流转面 积3.5万亩,占确权土地面积的64%。园区对流转 出的土地,进行集中规划Lj建设,已投资约6亿元, 共完成道路硬化55万平米,更新管网21万米,完成 中低产田改造3.5万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_r 极大改善。同时,将农村闲置劳动力转化为产业丁 人,已解决农民劳动力就业2 000多人,农户年工资 性收入约为20 000元左右。按照园区土地流转价 格15()0元/亩・年(人均农业土地约2.3亩计算), 人均土地流转收入约为3 500元/年。农民收入结 构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种植收入改变为薪金、租金、股 金“二金”。 3 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 3.1 深入推进“一城两区百园”战略结盟 发挥“一城两区”结盟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现 有1l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Ⅸ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 盟。围绕“121工程”的实施,建立“121工程”现代 农业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北京农科城科技创 新和产业服务的龙头作用,实现园区之问的“大协 同、大联合”,共同探索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闫傲霜:建设北京农科城探索创新驱动的“四化”同步发展 83 3.2推动农业产业化、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共 新体系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 同发展 2012,(28). 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 [2] 闫傲霜.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的特征,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命脉,国家应大力支持良 [C].世界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文集.2010,2-5. 种创制,引导多方资源投资种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 [3] 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实践与特 主体地位,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带动,开展标准化、 点[J].科技潮,2010(10):10—19. [4]孙津,秦向阳,李志军等.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 规模化制种,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商业化应用和产 “一城多园”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发展,2012,12 业化开发。把农业高新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 (3):52—59. 兵,成为“四化”同步的试验田,在保证农民利益的 [5] 军,吴红月.北京农科城:求解现代农业发展新模 基础上,通过土地确权,推进 t地集约化,带动农民 式[Nj.科技日报,2013—8—27(1). 职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现 [6] 科学技术部.科技部关于批准北京通州等46个农业 代化发展。 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通知[z].国科发农 3.3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同步推进 [2013]573号. 进一步改革对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促进 [7] 农业部、北京市.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战略合作 科技资源有效聚集。探索科研要素配置和成果权益 备忘录[Z].2013. 分配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发展,引导优 [8] .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 势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科 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z].国函[2012]168号. [9] 闫傲霜.新型种业体系建设构想[A].第二届中国博鳌 研投人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开放。相 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2012(2):21—26. 关部门之间努力协同,在创新领域战略布局、立 [10]蔡万涛,闫明明.北京:成立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 项原则及支持方式上加强统筹,在打通创新渠道、帮 [N].科技日报,2012—2—21(I). 助建立技术创新链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上加强协 [11]吴月辉.科企“杂交”顶起杂交小麦种业[J].北京农 同,特别是强化制度设计与配套,同步推进技术 业,2013(5):6—7. 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 [12]军,吴红月.北京农科城打造国家“种子硅谷” [N].科技日报,2013—10-31(1). 参考文献 [13]闫傲霜.协同创新,要主动作为[N].人民日报, [1] 、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创 2013—10—28(20). Constructing the Beijing Agricultural Sci—Tech City,Exploring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i Hua Driven by Innovation Yan Aoshuang (B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Beijing1O0195,China) Abstract: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ijing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Sci-Tech City,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i Hua(industriali— zation,informatization,professi0nalizati0n and urbanization).Taking the Beijing Tongzhou Seed Industry Park for example,the author focally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s conducted in the Park including integrating the industrializa— tion and informatization,building the trusteeship platform for the sei-tech achievements of seed industry,assemb’ ling the resources of industry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innovating the land transaction system and driving the peas— ants professi0nalizati0n and urhanization. Key words:Beijing Agricultural Sci—Tech City;innovation driven;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i Hua (industrialization,informatization,profession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