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管理规程
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设备使用管理规程
壹、设备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设备,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充分发挥操作工人的积极性
设备是由工人操作和使用的,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用好、管好设备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应经常对职工进行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积极吸收群众参加设备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爱护设备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合理配置设备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特点和要求,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使它们均能充分发挥效能。为了适应产品品种、结构和数量的不断变化,仍要及时进行调整,使设备能力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 3.配备合格的操作者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配备相应的工种和胜任的操作者,且根据设备性能、精度、使用范围和工作条件安排相应的加工任务和工作负荷,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机器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物化,随着设备日益现代化,其结构和原理也日益复杂,要求具有壹定文化技术水平和熟悉设备结构的工人来掌握使用。因此,必须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文化专业理论教育,帮助他们熟
悉设备的构造和性能。 4.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不但对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有关,而且对操作者的情绪也有重大影响。为此,应安装必要的防腐蚀、防潮、防尘、防震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保险用仪器装置,仍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等。 5.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保证设备正确使用的主要措施是:①制定设备使用程序;②制定设备操作维护规程;③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④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开展维护竞赛评比活动。
顺便指出,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仍必须创造壹定的条件,比如:①要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其他技术特征,恰当地安排加工任务和工作负荷。近年来,于有的企业中存于的拼设备现象,就包括不能恰当按工作负荷来使用设备;②要为机器设备配备相应技术水平的操作工人;③要为机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④要经常进行爱护机器设备的宣传和技术教育。
二、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技术资料的编制,对操作工的技术培训和配备必需的检查及维护用仪器工具,以及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向操作者点交设备附件等。技术资料准备包括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设备润滑卡片,设备日常检
查和定期检查卡片等。对操作者的培训包括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业务管理教育三方面内容。操作工人经教育、培训后要经过理论和实际的考试,合格后方能操作使用设备。 三、设备使用守则
(壹)定人、定机和凭证操作制度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防止设备的非正常损坏,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和凭证使用设备的制度。
1.定人、定机的规定
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和凭证使用设备,不允许无证人员单独使用设备。定机的机种型号应根据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且经考试合格后确定。原则上既要管好、用好设备,又要不束缚生产力。
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作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考试合格,设备动力科同意后执行。精、大、稀设备和有关设备的操作者经考试合格后,设备动力科同意且经企业有关部门合同审查后,报技术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定人、定机名单保持相对稳定,有变动时,按规定呈报审批,批准后方能变更。原则上,每个操作工人每班只能操作壹台设备,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由值班机长负责。
为了保证设备的合理使用,有的企业实行了“三定制度”(即: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这三定中,设备定号、保
管定人易于理解,管理定户就是以班组为单位,把全班组的设备编为壹个“户”,班组长就是“户主”,要求“户主”对小组全部设备的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负全面责任。 2.操作证的签发
学徒工(或实习生)必须经过技术理论学习和壹定时期的师傅于现场指导下的操作实习后,师傅认为该学徒工(或实习生)已懂得正确使用设备和维护保养设备时,可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合格后由设备动力科签发操作证,方能单独操作设备。
对于工龄长且长期操作设备,且会调整、维护保养的工人,如果其文化水平低,可免笔试而进行口试及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签发操作证。
公用设备的使用者,应熟悉设备结构、性能,车间必须明确使用小组或指定专人保管,且将名单报送设备动力科备案。 (二)交制
连续生产的设备或不允许中途停机者,可于运行中,人须把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于“交记录薄”上,且主动向人介绍设备运行情况,双方当面检查,交接完毕于记录薄上签字。如不能当面交,人可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使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填好记录交有关负责人签字代接,人如发现设备异常现象,记录不清、情况不明和设备未按规定维护时可拒绝。如因交接不清
设备于后发生问题,由人负责。
企业于用的每台设备,均须有“交记录簿”,不准撕毁、涂改。区域维修站应及时收集“交记录簿”,从中分析设备现状,采取措施改进维修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和车间负责人应注意抽查交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三好”、“四会”和“五项纪律” 1、“三好”要求
(1)管好设备发扬工人阶级的责任感,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和凭证使用设备,管好工具、附件,不损坏、不丢失、放置整齐。
(2)用好设备设备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使用,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遵守作业指导书和维护保养规程,细心爱护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3)修好设备按计划检修时间停机修理。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和大修完工后的验收试车工作。 2.“四会”要求
(1)会使用熟悉设备结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会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正确地使用设备。
(2)会保养会按润滑图表的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无阻。会按规定进行壹级保养,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做到无油垢、无脏物,漆见本色铁见光。
(3)会检查会检查和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检验项目,且能进行
适当调整。会检查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
(4)会排除故障能通过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且能判定异常状态的部位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3.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
(1)凭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使用规程。 (2)保持设备清洁,且按规定加油。 (3)遵守设备的交制度。 (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 四、设备作业指导书和使用规程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是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的基本文件之壹。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于其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壹般包括: (1)操作设备前对现场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2)操作设备必须使用的工作器具; (3)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 (4)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5)开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6)润滑的方式和要求; (7)点检、维护的具体要求;
(8)停车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9)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调整要求; (10)交、的具体工作和记录内容。
设备作业指导书应力求内容简明、实用,对于各类设备应共同遵守的项目可统壹成标准的项目。
设备使用规程是根据设备特性和结构特点,对使用设备做出的规定。其内容壹般包括:
(1)设备使用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 (2)使用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3)使用者的岗位责任:
(4)使用者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如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交、维护保养、事故方案等制度;
(5)使用者必备的规程,如作业指导书、维护规程等; (6)使用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标准,如润滑卡、点检和定检卡等; (7)操作或检查必备的工器具;
(8)使用者应遵守的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9)对使用者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五、设备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就是指通过对于用设备(包括封存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包括性能和精度检查)、润滑、维护、调整、日常维修、状态监测和诊断等活动所取得的技术状态
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判断设备的精度、性能、效率等的变化,尽早发现或预测设备的功能失效和故障,适时采取维修或更换对策,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所进行的监督、控制等工作。壹般地说,设备于实际使用中经常处于三种技术状态:壹是完好的技术状态,即设备性能处于正常可用的状态;二是故障状态,即设备的主要性能已丧失的状态;第三种状态是处于上述俩者之间,即设备已出现异常、缺陷,但尚未发生故障,这种状态有时称为故障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