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代体育教育思想

近代体育教育思想

来源:九壹网
近代体育教育思想

1.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

自然体育思想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到本世纪初,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基本思想是:体育教育应以“自然体育”为中心。按自然原则利用自然手段对儿童进行合乎自然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内容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同时还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物质基础,要想使儿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将儿童置身于大自然,利用自然条件让儿童自然发展,大自然完全可以承担起教育的使命和职责。上述这种自然体育观,在历史上延续数百年,影响极为深远。它充分肯定了体育在人生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强调体育的社会文化及教育作用,认为体育应为生活服务,应当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等),并提出了一套自然主义的体育方法,注意到了兴趣和需要(即人的心理)在体育学习和教育中的作用。但这一思想也有缺陷:第一,它以“本能论”为立论基础,甚至认为人的兴趣和需要也都是源于人的本能;第二,把体育混同为教育,突出强调了文化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增强体质这一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主要目的。由于其对体育本质和目的的错误认识,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体育教学中会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体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身体教育这一本质,容易导致人们对体育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和误解,使他们对体育本质的认识模糊不清。

2.体质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强调体质的增强,基本观点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体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等实质性要素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的展开必须紧扣强身健体这一主题,体育的真义就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

身体,这也正是体育区别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地方。体质教育是体育成为教育组成部分的前提,这种观点充分认识到了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增强体质、完善身体,客观上也起到了发展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片面的“技术观”。但这种思想,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由其衍生而来的教学模式也过于刻板,它过分强调了体育教育的生物属性,过分强调了体育教育的身体发展性,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的教养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教育性(个性、品德的培养)。脱离教育性和教养性,单纯追求体能的发展和体质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折中主义体育教育思想

折中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是目标多元化,其基本思想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技术观”,另一方面要坚持“体质观”,即认为体育教育一方面要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体质的发展,调和折中的思想是试图克服上述两种体育教育模式的不足而各取所长。这貌似有理,实则不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教育思想的混乱,使人有无所适从之感,且不论大多数人是否需要掌握高水平运动技术,仅就实践来看,既要实现技术水平的提高,又要实现体质的增强,两者确难兼顾。竞技运动和体育可以互为所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两者目的不同,本质各异,矛盾多于统一,冲突大于相容,调和折中的结果是既没能育体,也没能育技,从而也没能育人。这种“等而视之”的思想没能认清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功能,同时也忽视了体育教育的教育性。

4.快乐主义教育思想

快乐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以快乐地进行体育学习为核心观念,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手段、内容的快乐,而且强调学习的目的,即追求体育教育的快乐价值。它以养成自发、自主和快乐地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为根本目标。快乐体育认为体育具有较强的放松娱乐功

能,能消除人的身心紧张和疲惫,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这一功能。快乐体育确是一种积极性休息手段,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体育学习,形成体育兴趣和习惯,发展体育能力。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对传统“厚重”体育的普遍厌倦。但如果快乐就是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标准,那么,体育教育又如何实现其增强体质这一本质功能,如何发挥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这一作用呢?体育之所以称为体育,身体负荷必不可少,体育教育功能的实现正是通过身体负荷而实现的。没有负荷的快乐体育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体育教育效果的。

5.竞技体育的教育思想

由于现代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以及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迅速崛起,运动竞技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潜能,因而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竞技运动的强劲发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竞技主义的体育思想。这一思想认为体育教育完全可以与竞技运动相融合。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应以竞技运动为主,竞技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体质的增强,同时还可实现体育的娱乐功能和商业价值,并争得国际荣誉。与上述“融合论”相比,极端的竞技体育思想甚至认为竞技运动完全可以取代体育教育,认为体育就是竞技运动。上述观点,对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实现竞技运动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却忽视了体育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对人的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否定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质,增进健康这一本质,违背了体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混淆了竞技运动和体育教育的不同目的和属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