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沉降菌监测规程

沉降菌监测规程

来源:九壹网
沉降菌监测规程

一、 目的

建立沉降菌监测方法,规范沉降菌监测操作。 二、 范围

适用于西厂区车间洁净室、无菌检查室、阳性室、洗衣房、取样间、微生物室的沉降菌监测。 三、 职责

检验中心人员负责车间洁净室、洗衣房、取样间的采样工作;负责各部分所需的材料准 备、培养、菌落计数,以及无菌检查室、阳性室、微生物室监测的采样内容的执行。

质量中心负责人负责本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 内容:

1. 仪器与用具

1.1培养皿(© 90mm 1.2恒温培养箱 1.3高压蒸汽灭菌锅

2. 监测程序

2.1将已准备好的合格的空白培养皿放入物料缓冲间。

2.2检测人员按人员进入洁净区的要求穿好洁净服,戴好口罩进入洁净室。 2.3按此《沉降菌监测规程(西厂区)》对环境进行监测。

3. 测试规则

3.1测试条件 3.1.1温度和相对湿度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工艺等要求相适应(温 度控制在18〜26C,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之间)。

3.1.2压差

沉降菌测试前,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 10帕斯卡,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级别低的洁净室(区) 一般要求相对正压。

3.1.3换气次数、空气流速

洁净级别 换气次数(风速) A级 C级 D级 3.2测试状态

0.36-0.54m/s > 25 次/h > 15 次/h 静态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人。

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

并在报告中注明测

试状态。(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 监测。)

3.3测试时间

3.3.1对单向流,如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 正常运行

不少于10min后开始。

3.3.2对非单向流,如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30min后

开始。

3.4测试方法

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

经若干时间,

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 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3.4.1采样方法

静态: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项的要求及采样点平面图逐个放置, 然后从里到外逐个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0.5h后,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动态: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项的要求及采样点平面图逐个放置, 然后从里到外逐个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4h后,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动态取样应当避免

3.4.2培养

3.4.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E〜35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 72h。 3.4.2.2

用于检测的培养皿应经过预培养合格后使用,为避免运输过程造成影响,在每次取 样时,取3个培养皿与其他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暴露采样, 结果应无菌生长。

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同时培养,

3.4.3菌落计数

3.4.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

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

遗漏。

3.4.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5测试

人员要求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人

4. 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4.1采样次数

每个采样点一般取样一次

4.2最少采样点数目参照表:

洁净度级别 面积(m) A级 2〜3 4 8 16 40 80 160 C级 2 2 2 4 10 20 40 D级 2 2 2 2 3 6 13 v 10 > 10〜v 20 > 20 〜v 40 > 40 〜v 100 > 100〜v 200 > 200〜v 400 400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4.3洁净区灌装间、配制间的沉降菌取样点监测位置根据《沉降菌取样风险评估报告》确定 不能确定

的点根据GB/T 16294-2010和2010版GM附录要求均匀分布沉降菌的取样监控点, 具体分布规则如下:

注:

4.4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 4.5最少培养皿数

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度级别

所需培养皿数(© 90mm (静态以沉降0.5h计,动态以沉降4h计。) A级 C级 D级 14 2 2 5. 监测频率 表1:

监测 频次 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六车间 灌装间 无菌室 微生物室 阳性室 取样间 洗衣 房 周测 (动态) 灌装间A 级区; 灌装灌装间A 级灌装间A级 区; 灌装间间C 区; C 级区; 配灌装间C级 级区; 配制间; 制间; 物料区; 称量 物料称量 配制一室; 间; 间; 配制二室。 男女二更。 男/女二 更。 月测 (动态) 车间 微生物室 所灌装间 洁净 有房间 阳性室 C级区; 洗衣 无菌室 所取样间 所所有房 房每 配制间 有房 间 有房 间 间 三个 月动 态测 试一 洁净区 所次。 有房 间 三车 间洁 净洗 衣房 在生 洁净区所 有洁净区所 有洁净区所 有产洁 房间 房间 房间 净 区, 故每 月动 态测 试一 次。 5.1车间恢复生产前进行沉降菌监测时,对所有洁净区房间进行静态测试。 A级区; 5.2采样点见附件,监测结果记录于相应的沉降菌监测记录中,记录应包括:房间温度、相对 湿度、压差及测

试状态等项目。

6. 结果计算

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M+M+…+M

平均菌落数M = __________________

n

式中:M 平均菌落数;

M M

i

1号培养皿菌落数; 2号培养皿菌落数;

2

M n号培养皿菌落数

n

培养皿总数。

7. 结果评定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

7.1每个测点的平均菌落数不得超过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7.2若某个测点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连续采 样两次,两次测试结

果均须合格。

8. 合格标准和纠偏限、警戒限

8.1合格标准

静态(在空气中暴露0.5h) 洁净级别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沉降菌(CFU皿) 动态(在空气中暴露4h)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沉降菌(CFU皿) A级 C级 D级 (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V 1 < 3 V 1 < 50 10 (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 并累积计数。

(即:同一位置多个沉降碟监测的时间总和符合要求,静态要求:各沉降碟暴露 时间总和为0.5h ;动态要

求:各沉降碟暴露时间总和为 4h。)

8.2纠偏限和警戒限

项目 沉降菌 A级(动态) 纠偏限 V 1cfu/4 小时 20cfu/4小时(一车间 灌装间为10 cfu/4小 时,二车间灌装间为 6cfu/4 小时) 一车间灌装间为8 C级(动态) 警戒限

C级(动态) cfu/4小时,二车间灌 装间为5cfu/4小时 9. 不合格处理程序

若沉降菌检测不符合要求,检验人员将检测结果反馈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必要

措施整改,按照《偏差处理规程》处理

10. 相关文件

《偏差处理规程》(Q/HR GL04010)

11. 变更历史

版本号 变更原因及内容 新文件下发 增加微生物室沉降菌监测内容 增加六车间沉降菌检测内容 执行日期 修订人 姚盛凯 姚盛凯 姚盛凯 A B C 2013.03.04 2013.06.03 2013.9.24 12•附件 附件1:一车间沉降菌采样点

房间名称 房间 面积(m2) 采样 位置 点数 培养皿数 月测 周测 化验室 原料缓冲间 物料暂存间 物料称量室 包材储存室 气闸室 清洁室 活性炭称量至 清洗室 男二更(穿洁净衣) 女二更(穿洁净衣) 配件室 二更缓冲间 洁净走廊 122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109 114 112 121 115 116 135 117 23 11 2 2 2 2 33 2 2 2 2 12 22 2 2 2 2 7 7 2 2 2 2 18 29 2 2 2 2 2 2 12 12 2 2 2 2 3 2 2 2 10 2 162 8 投料处 10 C 级 办公室 2 2 1 3 1 1 3 1 1 8 1 3 1 3 1 1 2 1 1 1503线配制室 51 4 内包材暂存处 1503线灌封间 118 105 门口附近的回风口 10 1 8 投料处 1504线稀配间 124 52 4 投料处 1 3 1 3 1504线浓配间 125 52 4 内包材暂存处 1 4 1 2 1504线灌封间 131 90 门口附近的回风口 投料处 1507线配制间 126 35 2 1 1 内包材暂存处 1 1 1505/1506线灌封 间 127 24 门口附近的回风口 2 1 1 内包材暂存处 1 1 1507线灌封间 128 38 门口附近的回风口 2 1 1 办公室 135 8 灌装头 口盖轨道 口盖震荡筐 2 2 4 4 4 4 4 2 4 4 4 2 4 4 4 2 4 4 4 2 3 3 100 1503线灌封间 118 16 口管震荡筐 口管轨道 4 4 2 灌装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4 4 4 2 1504线灌封间 131 12.1 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4 A 级 灌装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4 4 4 2 1505/1506线灌封 间 127 6.29 4 灌装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4 4 4 4 2 1507线灌封间 128 13.77 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阴性对照 为保证碟子数目及监测及时,每次监测时碟子多取 总计: 备注: 3 3个 3 132 微生物室采样点

房间名称 更衣一室 更衣二室 面积(m2) 采样点数 培养皿数 3.20 3.52 2.88 6.96 10.20 1.05 1.05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4 14 3 41 C级 缓冲间 微生物一室 微生物二室 超净工作台(一) (微) A级 超净工作台(二) (微) 阴性对照 培养皿总数

J/HR GC03265 B

取样人:

监测 项目 取样区 (点) 位置 一车间沉降菌监测记录(一)

培养基批号: 编号 培养箱编号:

结果观察 放置时间:

取出时间: 合格标准 房间温湿 度、压差 1d 2d 3d 取样 时监测结果 间 118 1503线灌 封间 r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灌装头 口管震荡筐 口管轨道 口盖震荡筐 口盖轨道 — ⑨⑩?? ?? 灌装头 ①②③④ 131 1504线灌 封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⑤⑥⑦⑧ — ⑨⑩?? A级 沉降 菌 ?? 静态: v1CFU皿 动态: 灌装头 ①②③④ v1CFU皿 (© 90mrh — 127 1505/1506 线灌封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⑤⑥⑦⑧ ⑨⑩?? ?? 灌装头 ①②③④ 128 1507线灌 封间 加药塞震荡筐 输液塞震荡筐 加软管工位 ⑤⑥⑦⑧ — ⑨⑩?? ?? 无菌室沉降菌监测记录

取样日期:

监测 项目 取样区(点) 超净工作台(一)(微) 超净工作台(二)(微) 超净工作台(一)(无) 取样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培养基批号:

培养箱编号: 结果观察 放置时间: 取出时间: 合格标准 房间温湿度、 相对压差 — 1d 2d 3d 取样 时间 监测结果 静态: — — — — — v1CFU皿 动态: A级 超净工作台(二)(无) 超净工作台(三)(无) 超净工作台(四)(无) 微生物一室 微生物二室 无菌一室 v1CFU皿 ($ 90mm 85 87 91 93 95 97 86 88 90 92 94 96 98 静态: C级 无菌二室 无菌三室 无菌四室 缓冲二 缓冲二(无菌室) < 3CFU皿 动态: < 50CFU/M ($ 90mm 99 100 101 102 阴性-1阴性-2阴性-3 D级 缓冲一 阴性对照 测试状态:□静态0.5h 监测人: 结论: 静态: v 10CFU/皿 无菌生长 □动态4h 复核人: 监测时间: 日期: 结束时间: 评价人: 日期: 微生物室沉降菌监测记录

取样日期:

监测项目 取样区(点) 取样人:

编号 培养基批号:

结果观察 培养箱编号: 放置时间: 取样 时间 取出时间 合格标准 静态:v 1CFU/ 皿 动态:v 1CFU/ 皿 (① 90mrh 静态:< 1d 2d 3d 监测结果 房间温湿度、 相对压差 — 超净工作台(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微) A级 15 16 17 18 19 20 21 超净工作台(二) 22 23 24 25 26 27 28 (微) 更衣一室 更衣二室 一更-1 一更-2 二更-1二更-2 缓冲-1缓冲-2 一室-1 一室-2 — 3CFU/ 皿 动态:< C级 缓冲间 微生物一室 微生物二室 阴性对照 50CFU皿 (① 90mrh 二室-1二室-2 阴性-1阴性-2阴性-3 无菌生长 监测时间:

复核人:

日期:

:

测试状态:□静态0.5h □动态4h

监测人: 结论:

评价人: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