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
应用
摘要:近年来,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模式得到家长以及广大师生的关注。小学音乐科目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品格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律动”教学是学生掌握歌曲节奏技巧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掌控还处于表面。基于此,本文就“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教学要点;教学策略
律动可以说是音乐的脉搏,通过有效的律动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感知能力,还能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歌曲想要表达的含义,同时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自身音乐技巧的主要前提。音乐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不是靠的学生的头脑,或者说,更多时候需要的学生能否找到音乐的感觉,是不是能顺利的走进音乐的世界。这也是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要让学生得到通过音乐世界的钥匙,从律动教学活动中去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并形成非常好的音乐素养。
二、律动教学的教学要点 (一)提高课堂趣味性
律动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教师应利用趣味化的律动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快地理解知识,加深对音乐科目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奠定基础。让小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透过歌曲的表象理解音乐科目的本质,并且经过练习、总结并形成属于自己的音乐知识框架,并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享受和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形成一定的
能力。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律动感知,养成优秀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课中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律动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思维活跃,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能够从音乐律动中领悟更多音乐技巧。
(二)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律动教学必须要帮助学生融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节奏。音乐教学结合节奏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韵律的解析能力,还能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如何用音乐的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是丰富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提高律动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就是氛围,就需要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带来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律动学习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音乐的创造力,把音乐律动教学变成一种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还能够在完成音乐学习活动后获得音乐素养的充分的锻炼。
三、律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音乐教材的歌曲内容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如果要想提高学生的律动感知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已有实际生活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与自身生活产生联想,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帮助学生以更加容易的方式掌握歌曲中的律动技巧。举例来说,在教学《在动物园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利用,发挥现代科技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不同动物的发音特点、独特叫声都融入到教学视频当中,利用其直观性、丰富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并通过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音乐的关联性。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视频的同步观看,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歌曲内容进行同步讲解,加深学生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中呈现的不同动物发声特点,以及
教师的同步讲解与引导来发现教材歌曲中的节奏特点,从而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律动,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二)充分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乐器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常用工具,其不仅具有带动性、引领性,还能充分突出音乐的律动感。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律动感知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辅助效果,利用乐器的停顿特点来突出音乐中的不同节奏,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快捷的方式掌握音乐中的律动。举例来说,在教学《春天音乐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笛子引入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运用笛子为学生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细心聆听笛子的不同停顿点。之后,在教师演示结束时再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乐器演奏方式来掌握歌曲的律动,从而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理解与认知,并让学生意识到律动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教师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感染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音乐律动感知。要想提高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举例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看音乐演唱会,加强学生的体验效果,让学生跟随音乐指挥的节奏去感受音乐,并使学生认知到音乐律动的运用,强化学生对于音乐律动的认知。让学生现场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而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的不同律动,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要想提高律动教学的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就应注重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善,结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特点,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断创
新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共鸣、产生联想,激发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还能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妍蕾.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策略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674-675.
2.
郑洁.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初探[J]. 未来英才,2017(24):230. 3.
王晓霞.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方式分析与解读[J]. 新课程·小学,2019(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