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哲人快语
小牧童编【2017年12月名言】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年人害怕光明:14位哲学家语录一、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1、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2、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3、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或译: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4、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二、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1、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2、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3、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4、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三、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2、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3、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4、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四、约翰·洛克1632.8.29~1704.10.28,英国哲学家1、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2、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的东西。3、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否则人类就进入灾难之门。五、大卫·休谟1711.4.26~1776.8.25,英国哲学家1、恨也罢,爱也罢,思想、感觉、观察也罢,无非都是在领悟。2、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六、卢梭1712.6.28~1778.7.2,法国哲学家1、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2、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七、康德1724.4.22~1804.2.12,德国哲学家1、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1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八、黑格尔1770.8.27~1831.11.14,德国哲学家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2、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3、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九、叔本华1788.2.22~1860.9.21,德国哲学家1、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2、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3、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4、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十、尼采1844.10.15~1900.8.25,德国哲学家1、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2、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3、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4、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十一、海德格尔1889.9.26~1976.5.26,德国哲学家1、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2、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3、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十二、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奥地利心理学家、哲学家1、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的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3、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想要的没得到,二是想要的得到了。十三、萨特1905.6.21~1980.4.15,法国哲学家、作家1、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2、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3、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4、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十四、维特根斯坦1889.4.26~1951.4.29,英国哲学家1、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2、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3、对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2【时文选萃】与灵魂不干净相比,油腻简直是一种美好
网上见到一个女人喟叹,“深爱的人,怎能忍心让他变丈夫”。现实中也曾听到一个女人骂她老公:你怎么活成了这个球样!每一次都心中一凛,感觉在说自己:女人的心痛,实该成为男人的领悟---岁月无情,多少女人当年的白马王子,而今照镜子时肚子先到,脱衣服时头屑先掉,看破红尘加玩世不恭,口头禅是“哎,你说的那点东西...我靠!”当年,不说玉树临风,亦有一张干净的脸庞,清澈的眼神,脆生生的表达,今天,无论在街头还是床上,看着自己的男人,很多女人恍如隔世!男人的油腻,终于成了热门话题。何谓油腻?直白来说,就是一种黏了吧唧的感觉,一条龙虾被光阴涂满精油,变成了一条鲇鱼,再也不像当年那样轻易被你抓住,但说句实话,你已经失去了抓他的欲望。中年男人的危机似乎已经来到,曾经男人四十一枝花,现在男人四十油渣渣。但同女人的厌烦之心、出轨之心比起来,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放心:那个日夜喟叹的女人,到底还是把深爱的人变成了自己的丈夫;那个骂老公球样的女人,每天还是精心地把各种美食,送进球样男人嘴里。毕竟,同人渣比起来,油渣渣要可爱得多。油腻只是一种外在之病,甚至连病都不算想要重新打造一个美好中年,按照冯唐的十条建议,能否做到呢?你对女人热力十足,怎么办?冯唐告诉你不要谈性,别人就不知道你没有老婆了;你讨人嫌怎么办?冯唐告诉你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正如一个人脚肿了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穿一双60号的鞋子就行了。胖了就去减肥,说话粗俗就去读书。这是小朋友也懂的道理。当一个社会被细枝末节的东西所左右,除了成全一个个网红,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油腻是一种病吗?可以算做一种病。但假如算是,也应该先知道病根是什么,不告诉病根,光开点儿大保健的药方,于事何补?把油腻笼统归结为中年病,那是江湖游医的古老招数。今天,谁还相信几副药可以包治百病?凡是说这话的,连一种病也治不了。比如,中年胖子啃起猪头肉来的确勇猛无比,这并非是他热爱油腻,其实是抵挡不了欲望。欲望,才是病根之一。但这种欲望并非中年专属,少年饕餮举目皆是。比如,饭局上的活跃身影中,的确不乏见识丰富的大叔级段子手,但这种“低级趣味”并非中年专属,口不离鸟的年轻人更多,他们甚至不分饭桌之上和之下,随时随地,张嘴便来。比如,并没有人发自肺腑地喜欢“世故”,那些故弄玄虚、貌似看透宇宙的中年男人,内心其实都有一块小清新的夹壁墙。那副眼神游离、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市侩嘴脸”,其实大多来源于恐惧。恐惧,是病根之一。中年人为何会充满这种恐惧?上有老,下有小,您知道哪句话会成为惹祸的秧苗?就像老年人都珍惜粮食,从小被告状告怕了的这一代中年人,有点儿自保心难道不正常?甚至,油腻一点又算得了什么病?胖和瘦,只是肉多肉少的问题;沧桑还是邋遢,只是胡子设计的问题;谈不谈性,只是桌面之上和桌面之下的区别;戴手串还是戴手表,真能体现出境界的高低?胖子也许让你失去了性J的欲望,但胖子并不想和你约P;手串也许让您看得眼睛都麻木了,但他自己摩挲赏玩、乐此不疲,又碍您何事?《清明上河图》中,有胖子,有瘦子,整幅画才显得错落有致。假如满街筒子都是竹竿一样的“清爽”男人,到底是养眼还是陷入了新的“单调”之中?油腻感牵动无数人的心,无论如何,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很多中年男人的确需要改变了;第二,很多中年男人正在准备改变。但是,打造一个美好的中年,去了油腻就万事大吉?现在,再粗俗的笑话都被包装成内涵段子才好意思出口,人到中年,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就没点儿更有内涵的东西了吗?比油腻讨厌一万倍的是灵魂的肮脏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心灵美是最重要的。“五讲四美”里排头就是心灵美,甚至,形体美连提都没提(这...)。在华山,我与一个大胖子狭路相逢,两边是万丈悬崖,我们肚子顶住了肚子,他非常努力地收腹,以至于皮带宽松弄掉了裤子,虽然我觉得那一瞬间笑出声来有失敬意,但同时也觉得胖子和绅士绝不是冲突的一对。事实上,我很认识一些胖子,他们行动笨拙,但我从没觉得他们讨厌。他们专注读书和做事的表情,甚至让我着迷。实际上,二十年前我就知道,“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在北京的大小胡同,很多北京大爷夏天露着肚皮,手里提着硕大的罐头瓶子,里面泡着的的确是枸杞,但几乎无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甚至,北京大爷的露肚皮装,还给巴黎时装界提供了设计灵感。相反,我也参加过很多会议,表彰的、颁奖的、报告的,那些登台领奖的人,很多都精干得仿佛完人,他们衣着整洁,极其得体,他们不戴手串,手里也没拎着保温杯,他们喷着宜人的香水,西装3袖口露出黄金分割率般的白衬衣,他们像画里的人,你在街头很少遇到,正当你惊为天人的时候,他们开口说话了......然后你觉得,他们还不如北京胡同的大爷:胡同大爷是偶尔吹吹牛逼,台上那些人句句都是豪言壮语!众所周知,希特勒的身材不错,很多德国女人都认为他十分性感,梦想着嫁给他。墨索里尼更是极其清爽的男子,勾引女人的本领相当了得。丘吉尔的妻子克莱门汀第一次遇见墨索里尼后,情不自禁地写信给丈夫说:\"他的微笑十分迷人,一双美丽的金棕色的眼睛可以洞穿你的心灵,令你不敢直视。他使你充满一种愉快的敬畏。\"一位女子5年间给墨索里尼写了642封信,只求得到一夜宠幸。一名妇女则希望将初夜权献给墨索里尼。一个只讨厌油腻却不讨厌邪恶的社会,如纳粹德国,如纳粹意大利,必将崩溃。油腻的确不美观,有些人甚至是发自内心的讨厌,但那只是视觉上的讨厌,比这更严重的是猥琐、邪恶,是心理的龌龊,灵魂的丑恶。只用眼睛和感官审美,却屏蔽掉了灵魂的审美,这不仅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说到底,更是一个自甘堕落、自取灭亡的社会。一个油腻但是真诚淳朴的北京大爷,一个清爽但是邪恶残暴的墨索里尼,哪个更符合人类的基本要求?我们常常讲“底线”,一个底线常常被邪恶击穿的社会,大谈油腻,岂不是南辕北辙?中国不缺清爽的男子,缺的是灵魂干净的人《黑客帝国》中,里维斯冒着重重危险,打破了母体建立的“美好乌托邦”,但在本片的国内评论中,居然有人讨厌男主的这种行为,认为“现实毕竟残酷,虽然梦是假的,感觉却是真实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执拗于残酷的现实。”这个评论遭遇很多吐槽。但是,回到现实中,您如何面对下面这三道选择题?什么样的社会让人有存在感?是每个人都真实可信的社会,还是人如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的虚拟社会?什么样的社会看着让人看着舒心?是一个言谈文明、举止优雅的社会,还是到处都是魔鬼身材、行为更像魔鬼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让人活着放心?是一个人人都有契约精神约束、有安全机制保障的社会,还是在台上举止端庄、说话头头是道,办起事来却恰好相反的社会?居其中放心,入其目舒心,这是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存基本要求,油腻一点,究竟有什么打紧?中国人为何对油腻突然上了心?也许是一个个都想变成绅士,有些人甚至想一步变成贵族。但是,改变了衣着,练出了八块腹肌,学会了给女士开门,甚至一天读一本书,就是绅士了?丘吉尔不算清爽,但他说的那句话感动了多少人:“我打仗就是为了捍卫人民能够罢免我的权利!”丘吉尔心里干净。你要非说丘吉尔也属于油腻,那么跟那些行尸走肉、纳粹恶魔比起来,油腻简直就是一种美好!哈韩、哈日以来,中国人以瘦为美已经初见规模,长腿欧巴不算啥稀奇物种了。健身房鳞次栉比,连女人都开始拥有了马甲线。可以说,清爽的男人女人与日俱增,正在与世界接轨,但与此相比,一些更加重要的现代人品质,却在这片土地上一直缺货:独立人格,平等意识,法治观念......更别提什么绅士风度了。为了几角钱的领赏,在网上随意抨击自己不熟悉的学者及其观点;用U型锁砸日本车的“爱国青年”,绝不仅狱中那一位;把单位的钱掏空,事发后还振振有词:我没有坑蒙拐骗个人的钱,我进去了也不丢人......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的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一是人心,二是制度,三是器物,顺序不能颠倒。”其实,国人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不设置一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断舍离”这样的概念,早已在内地流行。去油腻之风带来的实践,估计也会乘风而起。然而,福泽谕吉的这句话能够对日本的改革起到长久深远的影响,对我们,连听闻的都非常少。王小波说,“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还要在颠倒的岁月中,继续沉沦多久才能明白?两千多年的传统专制、两极分化和暗箱操作,让中国人把阿谀谄媚和仗势欺人练得出神入化,勾心斗角和三十六计遍地开花,上上下下的案头上摆放的都是《厚黑学》和《鬼谷子》,影视剧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宫斗。只崇尚武力、权力和计谋的历史风尚,导致今天的我们依然只看到肉体的油腻、气质的油腻,却丝毫不理会更为普遍的灵魂的油腻。须知,灵魂的干净才是真正的清爽,身体健壮如牛,灵魂却已摔得体无完肤,这是很多人越努力、越走向悲剧的真正原因!如果您喜欢去油腻,尽管去练习好了,但也别太矫情:人生很美好,猪头肉很香。什么都禁忌,说明了内心的空虚。伪装得再牛逼的硬汉,也终归是小写的男人。不过我相信,仍会有人给下面这道题,一个正确的答案:是油腻让你讨厌,还是那些灵魂不干净的人更让你讨厌?一滴水变成一块油,也许罪不在水,但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回到清澈,是对一个人灵魂的考验。灵魂不干净的人,油腻与否根本不重要,一个整体都形而下的社会,即使每个人都清爽如竹,又能怎样?摘自网络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