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现状及反思
一、什么是石窟寺考古
石窟寺考古是利用佛教造像,壁画等考古材料来研究人们的过去的一门学问,它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石窟寺遗存。研究内容主要是石窟寺的年代,类型,题材,风格,佛经故事,世俗生活等。研究目的主要是理解古人的世俗生活,宗教生活,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等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类型学和地层学,另外还大量使用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比如图想学和风格学。 二、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初斯坦因在敦煌和的探险考察到现在,石窟寺考古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以宿白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石窟寺考古学家为如今的石窟寺考古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到目前为止,石窟寺考古主要还是以分期断代、佛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为主,做的最多的便是测绘和佛经故事的解读。 三、存在的问题
考古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过去的一切。而目前中国的石窟寺考古仍然停留在描述性的研究中,对石窟寺的遗存的形成过程和遗存所反映的人类行为并没有做相应的研究,而这些是通过材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社会所必须的中间环节。没有这些研究,从材料到历史的推理逻辑便是不完整的,其推理的结果的可信度又怎能得到保障呢?还有,即便是中国石窟寺考古作为重点的历史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理论的缺失,当然,这也是整个中国
考古学所存在的问题。考古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我们自然需要利用人类所有的知识来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石窟寺考古作为作为历史考古,除了利用文献学的知识,还要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古人建造石窟以及壁画所反映的经济行为。利用哲学原理来分析石窟寺存在的哲学基础。还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石窟寺空间设置所反映的心理活动。这样的采借其实还有很多。
四、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石窟寺考古所存在的,其实是整个中国考古学界所共有的。这些问题的焦点便是考古学理论的欠缺,所以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吸收并消化国外先进理论,只有理论发展了,中国考古学乃至石窟寺考古才能有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