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

来源:九壹网
Vol. 42/No. 08/Westleather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升级为例李焕臣(贵阳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摘 要:人类的聚居史起源于村落,村落的空间布局、房屋建筑、文化遗产、人物、民俗等构成了村落文化的复杂体%黔陶 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口万余的小镇,以苗族、布依族人口居多,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明朝时为白纳 长官司所管辖,到二十年(1931年)设黔陶镇%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黔陶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2. 29 文献标志码:A “黔陶”二字从字面意义读来有黔中之陶的意思,据《贵阳府

志》的记载,明代期间,“黔陶乡”叫鼎罐厂,在清嘉庆年间盛产 土陶罐、土陶碗%期间,贵阳县郑先兴到此办厂,改名 “黔陶”,当时的土陶作坊遍地,家家做土陶制品,由马帮运往各 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新的手工制品逐步取代土陶的制作,渐渐 “黔陶”的“窑货”没落,目前在当地从事土陶制作的作坊屈指可 数,但历史留给了这个村落“黔陶”的文化遗产与价值,这对于其

文章编号:1671 -1602 (2020) 08 -0109 -01发展方式的冲击下,柴窑的保留更多的是作为工艺特色、制作人的 情怀在保留并使用,在景德镇的“丙丁柴窑”使用现代技术、建筑 艺术手法所建造的柴窑展示空间,为普通人了解柴窑这一古老烧制 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所%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黔陶乡村落遗产特色对于村落发展的重要性有价值才能受到重视和保护,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如何识别, 如何评价,长期以来学术界没有明确的标准%中国传统村落原为古 村落,泛指以前所建的村子,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建 筑风貌,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村落的选址未有较大变动。⑴黔陶乡

2. 2 制陶手工艺人的培养与传承手工艺的发展以技立美,只有精湛的技艺才能表达美,才能得 到公众的认可%制陶有着严格且规范的程序,从练泥到拉坯,晾晒 修坯、刻花上釉到最后的进窑烧制,烧制温度的把控都需要有经验 的师傅才能实现最理想的烧制效果% —是背景,贵州省根据自 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贵州省传统手工艺助推脱贫培训计划

(2016-2020年)》将手工艺从业者的培养与脱贫相联系,并从少数 民族刺绣、染织、银器、服装、乐器、纸画、泥石、竹木、食品等 类别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或生产经营的企业、合作社、研发机构以 及传统工艺传承人工作室、生产作坊中产生挂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 艺传习所,在后续的发展中予以扶持助推;二是在发展当地手 工艺产业时应注重对外来手工艺从业者的吸收引进,将好的技艺与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在建筑风貌等方面保留的较少,但“黔陶”的 制陶文化却有所保留,这对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同 时对它的研究对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中,中国贫困 削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许多乡村发展问题,乡村 养老、乡村劳动力流出,村落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 家,美在农家”的目标,2 村落遗产特色和价值研究对这一目标的 实现是具有重要作用,以黔陶乡“黔陶文化”作为调查研究的微观

技术通过优惠、物质支持的方式吸引人才%2. 3 “黔陶”品牌文化的塑造打造品牌风格与地理标识,提炼品牌精神,注重营销方法%人 才的培 , 历史文化的 为 “黔 ” 品牌的 提供 , “黔

*+单位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单位,但是个案研究有它 意义所在%费孝通曾在他的书中讲到“对于这样小的社会单位进行研究 的结论 一定适 于 单位, 但是 的结论 却可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这 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好方法% ”2黔陶乡“土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方法探析2. 1 加强对“黔陶工艺”的历史文化的梳理与保护保护是基础,突出地方特色,保存母本基因,通过历史文化的 视角分析出黔陶的村落文化遗产价值% —是尽可能的去发掘、整

陶”艺术风格、技艺的打磨与凝练是其打造品牌的关键环节,新媒 体的发展为品牌的营销提供了新的平台与生机%现代商品的生存是 品牌式的生存,现在商品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这是现在企业、产 业发展的信条%目前陶瓷类品牌的建立大多具有地理标识,如德化 白瓷、龙泉青瓷、云南建水紫砂陶、贵州平躺牙舟陶等%习总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民之所望,施政之向,同时也是当地谋求发展之向%黔陶乡 传统村落保护以“黔陶”手工艺文化遗产价值的维护为载体,以真 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关注地理空间的环境、社会 经济的发展变化,并综合公众参与、主导与监督的方式协调传

落的发展与 , 为黔 乡的发展提供长效助力%理、修复和发展线索资料,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多以经验、口传心 授的方式开展,在岁月的流逝中容易出现人亡艺绝、人走歌熄的现 象,因此面对“黔陶”文化的梳理过程中,引入科学的视野和方

参考文献:[1]

法,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参与观察;二是对“黔 陶”乡土文化、制陶技艺的保护,乡土建筑遗产、景观风貌的保护 要处理其所在“活态”环境,运用公众参与、规章制度制定的方

[2]

式%如柴窑的制作工艺的保护,在现代技术和新的陶瓷烧制技术的

宁E•“三位一体”的传统村落规划实施机制研究* A].第 二届全国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C]. 2014.

熊德斌•“四在农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地 农业生物学报,2008, (02) : P146-151.项目来源:贵阳市科技局专项资金,项目编号:GYU-KY2 (2019 -2020) JG-28% 作者简介:李焕臣(1988 -),男,讲师,研究生,贵阳学院,研究方向:民间艺术%-1 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