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默写。
1、青青园中葵, 。 2、常恐秋节至, 。 3、百川东到海, 。 4、少壮不努力, 。 5、气蒸云梦泽, 。 6、 ,端居耻圣明。 7、坐观垂钓者, 。8、 ,此地空余黄鹤楼。 9、黄鹤一去不复返, 。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 11、 ,烟波江上使人愁。 12、松间沙路净无泥, 。
13、 ?门前流水尚能西! 。 14、造化钟神秀, 。 15、 ,决眦入归鸟。 16、 ,一览众山小。 17、 ,恨别鸟惊心。 18、 ,家书抵万金。 19、白头搔更短, 。 20、征蓬出汉塞, 。 21、大漠孤烟直, 。 22、 ,都护在燕然。 23、 ,来从楚国游。 24、山随平野尽, 。 25、 ,云生结海楼。 26、 ,万里送行舟。 27、斯是陋室, 。 28、 ,草色入帘青。 29、 ,往来无白丁。 30、无丝竹之乱耳, 。 31、出淤泥而不染, 。 32、亭亭净植, 。
33、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 34、至于夏水襄陵, 。
35、其间千二百里, , 。 36、 ,良多趣味。
37、 , ,盖竹柏影也。 38、 ?何处无竹柏? 。 (二)理解性默写。 《望岳》
1、虚实相生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2、流露出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 , 。 3、表现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誓言的句子(点睛之笔)是: , 。
4、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诗句是: , 。 5、泰山的神奇秀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作,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为: , 。
6、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7、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春望》
1、诗中的破题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的句是: , 。 3、诗中表现作者因忧国伤时思家而衰老的句是: , 。 4、诗中于写景中痛切地传达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 。
5、诗中借花鸟(从侧面)传递愁情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
1、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2、诗中表示天晴、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气候特征的句子是: , 。
3、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4、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到达,没有遇见将官,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余味的诗句是 , 。 5、诗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内心孤寂飘零之意的句子是: , 。
6、诗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 , 。
7、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诗句(“千古壮观”)是: , 。 《渡荆门送别》
1、以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壮阔奇丽景物变化的子: , 。 2、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的句子是: , 。 3、直接扣题,交代出游目的句子是: , 。 4、用独特的方式(含蓄)抒发思乡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
5、衬托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诗句是: , 。 6、与“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意象相反的诗句是: , 。 《桃花源记》
1、写桃林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 。 2、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是: , , 。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是: , , , , 。 5、与“童孺以行歌,斑白欢诣游”意义相近的语句: , 。 6、最能表现桃源人生活安定、幸福快乐(精神状态)的句子: , 。
8、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的原因是: , , 。 《陋室铭》
1、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2、正面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优雅的句子是: , 。反面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3、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
4、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5、读了莫泊桑的《福楼拜的星期天》,会感到他的朋友多。我们会不由得想起文中的两句: , 。
6、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7、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8、借古代名贤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 。
9、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爱莲说》
1、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主旨句)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是: , 。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污浊世风的嘲讽和鄙弃的句子是: , 。 《三峡》
1、写三峡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 。 2、侧面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 , 。 4、写三峡夏季有时不能通航的原因: , 。 5
、
侧
面
写
出
夏
日
江
流
湍
急
的
句
子
是: , , , , 。 6、引用歌谣,侧面写“猿鸣”渲染悲凉气氛,表达缠绵愁思的句子是: , 。 《记承天寺夜游》
1、把月光描绘的精妙、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
是: , , 。
2、表达作者旷达心境(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