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词典故

来源:九壹网
诗词典故

天文部·时令

【一枝春】

参见植物部·花卉“陇头梅”。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之一:“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

【永和春】

参见伦类部·师友“永和人”。来陆游《简付十八官汉孺》:“兰亭修楔近,为记永和春。”

【阳春有脚】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憬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豫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喻官吏有德政。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父移广东提刑》:“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搓移使星。”,元王浑《春夜宴》:“阳春元有脚,玉度莹无瑕。”另参见人体部·肢体“春有脚”、政事部·治理“阳春有脚”。

【彩燕迎春】

参见动物部·飞禽“彩燕”。宋王曾《春帖子》:“彩燕迎春人鬓飞,轻寒未放缕金衣。”

【秋风鲈脍】

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白居易《寄杨六侍郎》:“秋风一筯鲈鱼脍,张翰摇头唤不回。”

【三冬】

参见文明部·学识“三冬学”。唐罗隐《隐尝在江陵……感事悲身遂成长句》:“才怜曼情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子推】

参见人事部·雅逸“介推”。◆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斗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代指端午,或指端午时的游戏。唐白居易《观儿戏》:“弄尘復斗草,尽日乐嬉嬉。”另参见植物部·草木“斗百草”。

【七夕】

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即牵牛)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咏七夕,或喻指夫妇聚会。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另参见天文部·天体“星桥”、地理部·城建“织女桥”、伦类部·亲眷“牛女”、动物部·飞禽“河鹊”、人物部·妇女“织女”。

【青鸟过】

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鸟”。◆指使者。唐崔国辅《七夕》:“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九日白衣人】

参见器用部·饮食“白衣酒”。唐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落帽期】

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指九月九日重阳。唐许棠《白菊》:“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登高】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来茱萸囊,盖始于此。”◆咏重阳节。唐杜甫《九日》:“去年登高都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另参见植物部·草木“茱萸”。

【题糕】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刘梦得(禹锡)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祁)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飚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清赵翼《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地僻向来无古迹,兹游或可续题糕。”◆咏重阳。清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自笑吾家传嗜蟹,敢言诗句朴题糕。”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题糕”、文明部·诗词“题糕字”。

【白鸡年】

参见人事部·病死“白鸡梦”。◆喻不祥之岁。宋王安石《诗奉送党之奉使东川》:“后会更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六月降霜】

参见天文部·气象“燕霜”。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六月降霜良有以,天公未必长喑聋。”

【瓜时】

参见武备部·军旅“瓜戍”。◆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蓂全落】

参见人物部·帝王“献尧蓂”。◆亦用以指晦日,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三伏鼓洪炉】

参见天文部·天体“洪炉”。◆喻指天气炎热。唐权德舆《病中苦热》:“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北窗凉】

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宋陆游《暑中北窗昼卧有作》:“高卧北窗凉,超然寄疏豁。”

【吴牛喘月】

参见天文部·天体“喘月”。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邹子律】

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喻气候由寒转暖。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张侯温和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另参见地理部·土石“律通谷暖”。

【庚申夜】

参见动物部·虫豸“三尸”。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共守庆申夜,同看乙巳占。”

语文新课程资源制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