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浮燥(zào) 矗立(chù) 震耳欲聋(zhèn) 接踵而至(zhǒng) ....B.骤然(zòu) 驰骋(chéng) 名副其实(fù) 穿流不息(chuān) ....C.颠簸(bǒ) 虔诚(qián) 怒不可遏(è) 目眩神迷(xuàn) ....D.寒噤(jīn) 苍劲(jìn) 纷至踏来(tà) 瞬息万变(shùn)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有很多能让彻大悟。 ....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 ....C.39岁,坐牢30年,这只世界唯一上过大学、通人情世故的猩猩,结局却这....般悲惨。
D.国际马拉松大赛期间,衡水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骄傲 撸起袖子 论坛开幕 日新月异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仪征市体育局、仪征市主办的“两园杯”运动会落下帷幕。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运动会落幕。”
C.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内容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 / 9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 ——解说:这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 , 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 7、诗文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2 / 9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厨房。④饿莩:饿死的人。⑤恶:表示反问的语气。⑥象:同“像”。⑦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1)(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_____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 ②居无何,上至 .._____
(3)(且)①兽相食,且人恶之 _____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3 / 9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4 / 9
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2、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
5 / 9
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
6 / 9
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四、写作题(4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提示:“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题目: 的你, 的我;
(2)下面几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 / 9
参:
一 C D B C A
(1)星河欲转千帆舞(2)东风不与周郎便(3)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
1. ⑴①真正,确实 ②诚心 ⑵①居所,住宅 ②过,经过 ⑶①尚且 ②将近 2.C
3.⑴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⑵怎么能让这些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4.示例1:两文都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甲文用“妾妇之道”作类比,雄辩地论证公孙衍、张仪只会顺从君王的旨意,迎合君王的喜好,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乙文将“用棍棒和刀杀人”与“用杀人”作类比,雄辩地揭示施行的后果,自然地推出“仁政”主张。示例2:两文都运用大量的排比句以增强论辩力量。甲文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巧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向极致。乙文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用排比句罗列极度不公的社会现象,触目惊心,从而自然推出必须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
1. 颜色 行为
2.例: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3.相似性;普遍性。
8 / 9
4.不能;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 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5.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 世 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 特征让 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1.“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2.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 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
3.①肖像(外貌)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②语言描写。“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③动作描写。“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 4.①不突兀。②因为前有伏笔,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
5.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 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