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峡至荆门段XX标
XX隧道
钻爆设计专项方案
编 制 人:_______________ 审 核 人:_______________ 审 批 人: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项目经理部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1.编制依据、编制目的及编制范围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目的 ........................................................................................................................... 1 1.3.编制范围 ...........................................................................................................................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 2 2.2.地区地形、地质地貌 ....................................................................................................... 3 2.3.地质概况 ........................................................................................................................... 4 3.钻爆设计....................................................................................................................................... 4
3.1.施工方法 ........................................................................................................................... 4 3.2.施工机具 ........................................................................................................................... 4 3.3.进尺与工法的选择 ........................................................................................................... 4 3.4.爆破器材的选定 ............................................................................................................... 5 3.5.装药结构图 ....................................................................................................................... 5 3.6.钻爆设计 ........................................................................................................................... 6
3.6.1.正洞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6 3.6.2.正洞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8 3.6.3.正洞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10 3.6.4.正洞Ⅴ级围岩台阶法或临时仰拱法钻爆设计 ................................................. 12 3.6.5.斜井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14 3.6.6.斜井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16 3.6.7.斜井Ⅳ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18 3.6.8.斜井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20 3.6.9.支洞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22 3.6.10.支洞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24 3.6.11.支洞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26 3.6.12.支洞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28 3.6.13.行人横通道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30 3.6.14.行人横通道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 31 3.6.15.行人横通道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32 3.6.16.行人横通道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 33 3.6.17.行车横通道钻爆设计 ....................................................................................... 34 3.6.18.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钻爆设计 ....................................................................... 34 3.7.连线起爆 ......................................................................................................................... 34
3.7.1.爆破网路连接 ..................................................................................................... 34 3.7.2.高能脉冲起爆 ..................................................................................................... 34 3.8.光爆效果及参数调整 ..................................................................................................... 35 4.隧道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 ......................................................................................................... 35 5.光面爆破常见事故及处理 ......................................................................................................... 37 6.质量保证措施 ............................................................................................................................. 39 7.安全保证措施 ............................................................................................................................. 40
XX隧道钻爆设计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编制目的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三门峡至荆门段MHSS-5标施工单价承包招标文件,工程承发包合同、协议、纪要。
2)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三门峡至荆门段XX隧道施工设计文件及工程数量(左线DK765+275.72~DK783+339、右线YDK765+283.74~YDK783+353)。
3)蒙华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4)新建铁路国铁Ⅰ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瓦斯隧道安全规程、抢险救援规程、瓦斯施工规范、建技[2010]13号文等。
5)公司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7)《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及2009 年局部修订(铁建设〔2009〕62 号)。
8)《防治煤矿瓦斯突出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9)《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 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13)现场调查资料。 1.2.编制目的
1)通过编制隧道开挖钻爆设计方案,指导现场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2)通过编制隧道钻爆施工方案,保证隧道开挖质量,控制隧道超欠挖。 1.3.编制范围
本方案的编制范围为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MHSS-5标XX隧道正线左线DK765+275.72~DK783+339,全长18063m、右线YDK765+283.74~YDK783+353,全长18069m。同时包括:1#、2#、3#、4#、5#斜井,总长8484m。
1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XX隧道结构形式为双洞单线,左线起讫里程DK765+275.72~DK783+339,全长18063.28m;右线起讫里程YDK765+283.76~YDK783+353,全长18069.24m。隧道净空总高度687cm,零加宽时轨面以上净空面积33.07m2,曲线地段设置加宽。
隧道平面为两个单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30m,大部为直线,全段共设置4段曲线,隧道内以上坡为主,左线依次为坡率4.7~5.1‰上坡16774.28m,3‰下坡12m,变坡点里程DK782+050。右线依次为坡率4.7~5.09‰上坡16796.24m,3.05‰下坡1285m,变坡点里程DK782+050。
为满足工期要求,便于施工期间排水、通风、解决施工场地问题,本隧采用“5座斜井”的辅助坑道方案:
1#(鞍桥沟)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与右线线路相交于DK768+357.5里程处,与线路前进方向平面交角为133°,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平长734米,综合坡度为8.8%。
2#(大石窑)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交左线于DK772+400,与线路前进方向平面交角为135°,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平长1930米,洞口里程为X2DK1+930,综合坡度9.79%。
3#斜井(阳坡沟)斜井原洞口位于国道旁,后变更调整至原洞口山体另一侧(安沟),场地较开阔且无民房区域作为斜井洞口。调整后斜井长度2655m,较原设计缩短110m,与正洞交点里程不变,在X3DK1+300里程处设一平曲线,转角为140°,综合坡率9.52%,最大坡率10.3%。
4#(虎泉沟)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交左线于DK778+130,与线路前进方向平面交角为45°,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平长2160米,洞口里程为X4DK2+160,综合坡度8.7%。
5#(白云山)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交左线于DK780+350,与线路前进方向平面交角为56°,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平长5米,洞口里程为X5DK0+5,综合坡度为10.83%。
隧道围岩级别统计见下表
2
XX隧道围岩级别长度统计表
序号 1 正洞 隧道名称 左线 右线 1#斜井 2#斜井 2 斜井 3#斜井 4#斜井 5#斜井 通道编号 90度交角行人横通道 15 3/5/7/11/21/23/25/27/32/38/44/46 48 合计长度 (m) 18063.28 18069.26 734 1930 2765 2160 5 个数 1 12 1 1 3 1 1 10 5 1 11 1 25 300 25 25 75 25 35.36 353.6 176.8 35.36 388.96 35.36 71.84 54.81 51.13 56 90.52 Ⅱ级围岩 (m) 1960 1990 180 1008 15 25.36 20 Ⅲ级围岩 (m) 11545 11330 372 681 1060 7 635 10 180 25 10 253.6 35.36 51.84 34.81 Ⅳ级围岩 (m) 3470 3585 162 221 1349 1137 155 120 15 75 100 126.8 388.96 20 31.13 36 70.52 Ⅴ级围岩 (m) 1088.28 11.26 20 20 356 126 105 10 25 50 35.36 20 20 20 90度交角行车横通道 3 45度交角行人横通道 17 1/13/30 36 14 6/10/12/16/18/19/28/31/35/40 2/8/33/39/41 20 45度交角行车横通道 4/9/22/24/26/29/37/42/45/47 34 1#斜井支洞 2#斜井支洞 4 支洞 3#斜井支洞 4#斜井支洞 5#斜井支洞 5 合计 441.28 5198.36 27120.6 11062.4 3059.9 2.2.地区地形、地质地貌
隧道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境内,以侵蚀构造低中山为主,山高林密,山势雄伟,地形陡峭,地势北低南高,区内沟谷狭长,多呈“V”字型。山坡自然坡度一般30°~60°。大理岩区段陡崖林立,局部发育有溶隙;花岗岩区球状风化不发育,离线位较远处偶有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小洞穴。区内海拔标高一般为650~1450m,最高点位于DK773+520附近,海拔标高为1436m。区内高差最大达
3
715m,山坡植被发育,主要有栎类和油松等乔木、草、灌木等,谷地多辟为农田及村舍。 2.3.地质概况
测区地位于秦岭地槽褶皱区,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历史,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沿线大面积测绘,结合物探、遥感资料等综合分析,XX隧道洞身穿越大小断层23条,且下穿河道较多,地下水发育,F9(瓦穴子)、F21(朱阳关)断层为本隧道重点断层,断层宽度较大且导水,存在突涌水可能。
隧址区DK776+220~DK780+250段落以软质岩为主且埋深在180~560m,在一定构造应力集中区或岩体强度低等不利条件下,可发生围岩变形。
隧址区DK781+170~DK782+020段隧道埋深大于407m,可能发生强烈岩爆;
DK780+870~DK781+170段埋深在185~407m段,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DK772+400~+600段花岗岩埋深为304m~445m,DK775+350~DK776+150段花岗岩埋深达305m~670m,均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其他地段花岗岩、闪长岩、二长岩等硬质岩浆岩埋深均小于3m,仅局部地段有发生轻微岩爆的可能。
隧道DK776+160~DK778+575段为低瓦斯工区,位于中生代三叠煤系地层属三级瓦斯地段,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进行地质复查、监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加强通风,加强瓦斯检测工作,并按相关规范要求配置合格的防爆电器设备,杜绝一切火源产生,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确保安全。
3.钻爆设计
3.1.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XX隧道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V 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或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法施工。
洞口土质段或岩层风化、破碎、软弱围岩地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其余地段采用风钻钻眼爆破。 3.2.施工机具
采用国产YT28 型手持,钻头直径32mm,立体作业,高压风、水管路用软管通过岩壁引到作业平台,再由作业平台固定的风水管路引入各风钻。 3.3.进尺与工法的选择
根据XX隧道围岩情况,对于隧道正线、斜井、支洞和横通道,各级围岩循
4
环进尺及开挖工法见下表:
XX隧道计划循环强度指标
序号 1 2 3 4 工程部位 正洞 斜井 支洞 横通道 Ⅱ级围岩 循环进尺(m) 3 3.5 3 3 开挖工法 全断面 全断面 全断面 全断面 Ⅲ级围岩 循环进尺(m) 2.8 3 2.8 2.8 开挖工法 全断面 全断面 全断面 全断面 Ⅳ围岩 循环进尺(m) 2.4 2.8 2.4 2.4 开挖工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全断面 Ⅴ级围岩 循环进尺(m) 1.2 1.8 1.2 1.8 开挖工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全断面 3.4.爆破器材的选定
隧道内存在瓦斯等易爆炸气体,在施工低瓦斯工区时,炸药采用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在施工正常地段时,炸药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炸药规格均为φ32mm(150gx200mm)。雷管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1、3、5、7、9、11、13段),CCH导爆管非电击发针,CHA-1000E型数字式高能脉冲起爆器起爆。 3.5.装药结构图
5
3.6.钻爆设计
3.6.1.正洞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正线Ⅱ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4 14 3 12 5 22 35 7 112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8 9 掏槽眼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3段 5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2 3.6 3.3 3.3 3.3 3.3 3.3 3.3 1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1 2 3 2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20 60 110 110 100 90 10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10 12 9 9 9 7 9 8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1 112 装药集中度(kg/m) 0.50 0.56 0.70 0.55 0.55 0.52 0.42 0.52 0.49 单孔装药量(kg) 0.75 1.5 1.725 1.35 1.35 1.275 1.05 1.275 10.5 21 5.175 16.2 6.75 28.05 36.75 8.925 133.35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46.45m3 每循环进尺L=3m 炸药单耗量=0.96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6
7
3.6.2.正洞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正线Ⅲ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4 14 3 12 5 22 35 7 112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8 9 掏槽眼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3段 5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8 3.4 3.1 3.1 3.1 3.1 3.1 3.1 1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45.9m3 每循环进尺L=2.8m 炸药单耗量=0.90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20 120 110 110 100 90 100 单孔炸药管数(管) 4 9 8 8 8 8 6 8 746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1 112 装药集中度(kg/m) 0.44 0.53 0.48 0.52 0.52 0.48 0.39 0.48 0.46 单孔装药量(kg) 0.6 1.35 1.125 1.2 1.2 1.125 0.9 1.125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8.4 18.9 3.375 14.4 6 24.75 31.5 7.875 115.2
8
9
3.6.3.正洞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正线Ⅳ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6 8 3 8 8 6 16 27 7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8 9 10 掏槽眼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辅助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5段 7段 7段 9段 11段 13段 1.8 3 2.7 2.7 2.7 2.7 2.7 2.7 2.7 1 1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2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28.96m3 每循环进尺L=2.4m 炸药单耗量=0.86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40 140 140 120 130 120 9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4 6 4.5 5 5 5 5 4 5 350 雷管数(个) 1 1 2 1 1 1 1 1 1 装药集中度(kg/m) 0.44 0.40 0.33 0.33 0.33 0.37 0.33 0.30 0.33 0.33 单孔装药量(kg) 0.6 0.9 0.675 0.675 0.675 0.75 0.675 0.6 0.675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3.6 7.2 2.025 5.4 5.4 4.5 10.8 16.2 4.725 59.85 正线Ⅳ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8 7 8 10 7 40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9.1m3 每循环进尺L=2.4m 炸药单耗量=0.63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2.7 2.7 2.7 2.7 2.7 1 1 1 3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3 2 封孔炮泥深度(cm) 120 120 120 8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6 6 6 4 5 193 雷管数(个) 1 1 1 1 1 40 装药集中度(kg/m) 0.41 0.41 0.41 0.26 0.33 0.36 单孔装药量(kg) 0.825 0.825 0.825 0.525 0.675 6.6 5.775 6.6 5.25 4.725 28.95 段位装药量(kg)
10
11
3.6.4.正洞Ⅴ级围岩台阶法或临时仰拱法钻爆设计
正线Ⅴ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8 6 3 8 8 6 16 27 8 90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1 1 1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2 1 2 2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31.45m3 每循环进尺L=1.2m 炸药单耗量=0.83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60 60 60 60 60 60 50 50 单孔炸药管数(管) 4 4 4 3 2 3 2 2 2 185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1 1 90 装药集中度(kg/m) 0.44 0.44 0.44 0.33 0.20 0.33 0.20 0.27 0.27 0.29 单孔装药量(kg) 0.6 0.6 0.6 0.375 0.225 0.375 0.225 0.3 0.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4.8 3.6 1.8 3 1.8 2.25 3.6 8.1 2.4 31.35 1 2 3 4 5 6 7 8 9 10 掏槽眼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辅助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5段 7段 7段 9段 11段 13段 1.8 1.8 1.8 1.5 1.5 1.5 1.5 1.5 1.5 正线Ⅴ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8 7 8 10 7 40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21.3m3 每循环进尺L=1.2m 炸药单耗量=0.54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2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60 60 50 50 单孔炸药管数(管) 2.5 2.5 2.5 2.0 2.0 92 雷管数(个) 1 1 1 1 1 40 装药集中度(kg/m) 0.33 0.33 0.33 0.27 0.27 0.31 单孔装药量(kg) 0.38 0.38 0.38 0.30 0.30 段位装药量(kg) 3 3 3 3 2 13.725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5 1.5 1.5 1.5 1.5
12
13
3.6.5.斜井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斜井Ⅱ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雷序号 孔位 管段别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1段 掏槽眼 3段 扩槽眼 5段 辅助眼 7段 压顶眼 7段 内圈眼 9段 周边眼 11段 13段 2.6 4.1 3.8 3.8 3.8 3.8 3.8 孔深(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2 8 12 10 5 20 33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1 2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1 2 3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44.7m3 每循环进尺L=3.5m 炸药单耗量=0.88kg/m3 段位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装药集中度(kg/m) 0.54 0.51 0.47 0.42 0.47 0.47 0.42 单孔装药量(kg) 1.05 1.575 1.35 1.2 1.35 1.35 1.2 装药量(kg) 12.6 12.6 16.2 12 6.75 27 39.6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80 160 160 160 160 14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7 11 9 8 9 9 8 8 9 底板眼 合计 3.8 9 109 1 2 140 9 926 1 109 0.47 0.45 1.35 12.15 138.9
14
15
3.6.6.斜井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斜井Ⅲ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雷序号 孔位 管段别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1段 掏槽眼 3段 扩槽眼 5段 辅助眼 7段 压顶眼 7段 内圈眼 9段 周边眼 11段 13段 2.2 3.6 3.3 3.3 3.3 3.3 3.3 孔深(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2 8 12 10 5 20 35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1 2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1 2 3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50.9m3 每循环进尺L=3.0m 炸药单耗量=0.82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40 120 120 100 120 120 100 单孔炸药管数(管) 7 10 9 9 9 8 7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装药集中度(kg/m) 0. 0.56 0.52 0.52 0.52 0.45 0.39 单孔装药量(kg) 1.05 1.5 1.275 1.275 1.275 1.125 0.975 段位装药量(kg) 12.6 12 15.3 12.75 6.375 22.5 34.125 8 9 底板眼 合计 3.3 9 111 1 2 120 8 839 1 111 0.45 0.46 1.125 10.125 125.78
16
17
3.6.7.斜井Ⅳ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斜井Ⅳ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4 4 4 6 5 14 23 10 70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8 9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辅助眼 压顶眼 内圈眼 1段 3段 5段 7段 7段 9段 2 3.4 3.1 3.1 3.1 3.1 3.1 3.1 1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28.1m3 每循环进尺L=2.8m 炸药单耗量=0.80kg/m3 段位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1 70 装药集中度(kg/m) 0.50 0.47 0.42 0.42 0.45 0.42 0.32 0.42 0.39 单孔装药量(kg) 0.75 1.2 0.975 0.975 1.05 0.975 0.75 0.975 装药量(kg) 3 4.8 3.9 5.85 5.25 13.65 17.25 9.75 63.45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40 140 120 130 120 11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8 7 7 7 7 5 7 423 序号 孔位 雷管孔深段别 (cm) 周边眼 11段 底板眼 13段 合计 斜井Ⅳ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11 10 11 10 10 5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27.76m3 每循环进尺L=2.8m 炸药单耗量=0.63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孔深底水袋(20cm/个)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3 2 封孔炮泥深度(cm) 140 140 140 80 140 单孔炸药管数(管) 7 7 7 7 6 328 雷管数(个) 1 1 1 1 1 52 装药集中度(kg/m) 0.42 0.42 0.42 0.42 0.35 0.41 单孔装药量(kg) 0.975 0.975 0.975 0.975 0.825 段位装药量(kg) 10.725 9.75 10.725 9.75 8.25 49.2 段别 (cm)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3.1 3.1 3.1 3.1 3.1
18
19
3.6.8.斜井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斜井Ⅴ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6 4 6 9 14 27 11 77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6 7 8 9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辅助眼 内圈眼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4 2.4 2.1 2.1 2.1 2.1 2.1 1 1 1 1 1 2 2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2 3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27.44m3 每循环进尺L=1.8m 炸药单耗量=0.80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40 100 100 80 80 50 50 单孔炸药管数(管) 3 5 4 4 4 3 4 265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77 装药集中度(kg/m) 0.43 0.42 0.33 0.33 0.33 0.29 0.38 0.33 单孔装药量(kg) 0.45 0.75 0.525 0.525 0.525 0.45 0.6 序号 孔位 雷管孔深段位装药量(kg) 2.7 3 3.15 4.725 7.35 12.15 6.6 39.675 段别 (cm) 周边眼 11段 底板眼 13段 合计 斜井Ⅴ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11 10 11 10 10 5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30.3m3 每循环进尺L=1.8m 炸药单耗量=0.62kg/m3 段位雷管数(个) 1 1 1 1 1 52 装药集中度(kg/m) 0.43 0.43 0.43 0.33 0.43 0.41 单孔装药量(kg) 0.675 0.675 0.675 0.525 0.675 装药量(kg) 7.425 6.75 7.425 5.25 6.75 33.6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孔深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2.1 2.1 2.1 2.1 2.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2 封孔炮泥深度(cm) 80 80 80 60 6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5 5 4 5 224 段别 (cm)
20
21
3.6.9.支洞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支洞Ⅱ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2 10 12 5 18 29 7 93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33.6m3 每循环进尺L=3.0m 炸药单耗量=0.85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60 160 160 140 120 14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8 7 7 7 6 7 573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93 装药集中度(kg/m) 0.50 0.44 0.39 0.39 0.39 0.33 0.39 0.38 单孔装药量(kg) 0.75 1.2 0.975 0.975 0.975 0.825 0.975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9 12 11.7 4.875 17.55 23.925 6.825 85.875 1 2 3 4 5 6 7 8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1段 2 3.6 3.3 3.3 3.3 3.3 3.3
22
23
3.6.10.支洞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支洞Ⅲ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12 10 12 5 22 29 7 97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34.1m3 每循环进尺L=2.8m 炸药单耗量=0.83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40 160 160 140 140 10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7 6 7 6 6 7 555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97 装药集中度(kg/m) 0.56 0.41 0.35 0.42 0.35 0.35 0.42 0.37 单孔装药量(kg) 0.75 1.05 0.825 0.975 0.825 0.825 0.975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9 10.5 9.9 4.875 18.15 23.925 6.825 83.175 1 2 3 4 5 6 7 8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1段 1.8 3.4 3.1 3.1 3.1 3.1 3.1
24
25
3.6.11.支洞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支洞Ⅳ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9m3 每循环进尺L=2.4m 炸药单耗量=0.79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雷管段别 孔深(cm) 钻孔个数(个)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8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3段 1.8 3 2.7 2.7 2.7 2.7 2.7 4 4 4 7 10 21 7 57 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2 3 2 封孔炮泥深度(cm) 60 140 140 140 120 10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4 6 5 5 5 4 5 240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57 装药集中度(kg/m) 0.44 0.40 0.33 0.33 0.33 0.26 0.33 0.31 单孔装药量(kg) 0.6 0.9 0.675 0.675 0.675 0.525 0.675 2.4 3.6 2.7 4.725 6.75 11.025 4.725 35.925 段位装药量(kg) 孔位 支洞Ⅳ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8.7m3 每循环进尺L=2.4m 炸药单耗量=0.65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雷管段别 孔深(cm) 钻孔个数(个)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2.7 2.7 2.7 2.7 2.7 7 6 7 10 7 37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3 2 封孔炮泥深度(cm) 120 120 120 80 100 单孔炸药管数(管) 6 6 6 5 6 194 雷管数(个) 1 1 1 1 1 37 装药集中度(kg/m) 0.41 0.41 0.41 0.33 0.41 0.39 单孔装药量(kg) 0.825 0.825 0.825 0.675 0.825 5.775 4.95 5.775 6.75 5.775 29.025 段位装药量(kg) 孔位
26
27
3.6.12.支洞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支洞Ⅴ级围岩上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9.3m3 每循环进尺L=1.2m 炸药单耗量=0.kg/m3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雷管段别 孔深(cm) 钻孔个数(个)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1 1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1 1 2 2 封孔炮泥深度(cm) 80 80 60 60 60 50 50 单孔炸药管数(管) 3.0 3.0 2.5 2.5 2.5 2.0 2.0 138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1 59 装药集中度(kg/m) 0.33 0.33 0.33 0.33 0.33 0.27 0.27 0.30 单孔装药量(kg) 0.45 0.45 0.375 0.375 0.375 0.3 0.3 1.8 1.8 1.5 2.625 4.5 6.3 2.1 20.625 段位装药量(kg) 孔位 1 2 3 5 6 7 8 9 掏槽眼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3段 1.8 1.8 1.5 1.5 1.5 1.5 1.5 4 4 4 7 12 21 7 59
支洞Ⅴ级围岩下台阶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7 6 7 10 7 37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辅助眼 辅助眼 辅助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5 1.5 1.5 1.5 1.5 1 1 1 1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2 封孔炮泥深度(cm) 50 50 50 50 50 单孔炸药管数(管) 3 3 3 2 2 94 雷管数(个) 1 1 1 1 1 37 装药集中度(kg/m) 0.40 0.40 0.40 0.27 0.27 0.34 单孔装药量(kg) 0.45 0.45 0.45 0.3 0.3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8.7m3 每循环进尺L=2.4m 炸药单耗量=0.63kg/m3 段位装药量(kg) 3.15 2.7 3.15 3 2.1 14.1 单孔炸药布置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28
29
3.6.13.行人横通道Ⅱ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行人横洞Ⅱ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6 6 3 10 19 6 50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16.7m3 每循环进尺L=3.0m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140 160 160 140 120 140 单孔炸药管数(管) 9 7 7 7 6 7 321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50 装药集中度(kg/m) 0.50 0.39 0.39 0.39 0.33 0.39 0.37 单孔装药量(kg) 1.35 0.975 0.975 0.975 0.825 0.975 8.1 5.85 2.925 9.75 15.675 5.85 48.15 炸药单耗量=0.96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3.6 3.3 3.3 3.3 3.3 3.3
30
3.6.14.行人横通道Ⅲ级围岩全断面法钻爆设计
行人横洞Ⅲ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5cm 周边眼抵抗线W=65cm 钻孔个数(个) 6 6 3 10 19 6 50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5 断面方S=17m3 每循环进尺L=2.8m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140 140 140 120 120 140 单孔炸药管数(管) 8 7 7 7 5 6 290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50 装药集中度(kg/m) 0.47 0.42 0.42 0.42 0.29 0.35 0.35 单孔装药量(kg) 1.2 0.975 0.975 0.975 0.675 0.825 炸药单耗量=0.91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7.2 5.85 2.925 9.75 12.825 4.95 43.5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3段 5段 7段 9段 15段 3.4 3.1 3.1 3.1 3.1 3.1
31
3.6.15.行人横通道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行人横洞Ⅳ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6 6 3 14 21 6 56 底水袋(20cm/个)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3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7.8m3 每循环进尺L=2.4m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140 140 140 120 100 120 单孔炸药管数(管) 6 5 5 5 4 5 240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56 装药集中度(kg/m) 0.40 0.33 0.33 0.33 0.26 0.33 0.31 单孔装药量(kg) 0.9 0.675 0.675 0.675 0.525 0.675 炸药单耗量=0.86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5.4 4.05 2.025 9.45 11.025 4.05 36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5段 3 2.7 2.7 2.7 2.7 2.7
32
3.6.16.行人横通道Ⅴ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
行人横洞Ⅴ级围岩全断面爆破参数表 周边眼间距E=50cm 周边眼抵抗线W=60cm 钻孔个数(个) 6 6 4 14 21 6 57 底水袋(20cm/个) 1 2 3 4 5 6 7 掏槽眼 扩槽眼 压顶眼 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计 1段 5段 7段 9段 11段 15段 2.4 2.1 2.1 2.1 2.1 2.1 1 1 1 1 2 1 封堵端水袋(20cm/个) 1 1 1 2 2 2 相对距离E/W=0.83 断面方S=19.2m3 每循环进尺L=1.8m 单孔炸药布置 封孔炮泥深度(cm) 100 100 100 80 80 100 单孔炸药管数(管) 5 4 4 4 3 3 182 雷管数(个) 1 1 1 1 1 1 57 装药集中度(kg/m) 0.42 0.33 0.33 0.33 0.24 0.24 0.28 单孔装药量(kg) 0.75 0.525 0.525 0.525 0.375 0.375 4.5 3.15 2.1 7.35 7.875 2.25 27.225 炸药单耗量=0.79kg/m3 序号 孔位 雷管段别 孔深(cm) 段位装药量(kg)
33
3.6.17.行车横通道钻爆设计
行车横通道断面尺寸与支洞断面尺寸相同,该爆破设计采用支洞钻爆设计参数。
3.6.18.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钻爆设计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钻爆设计见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专项施工方案。 3.7.连线起爆 3.7.1.爆破网路连接
起爆网路采用复式连接网路,将各个爆孔内的雷管连接成一个爆破网络,最后汇总到一根单独的导爆管上。具体连接形式为:每一簇即“一把握”导爆管在自由端15cm以上处安装1发1段引爆非电雷管,各簇导爆管总连接处在自由端10cm以上安装1发1段引爆雷管,各连接点均采用黑胶布包扎,以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连接时注意导爆管不能打结和拉细,各炮眼雷管连接次数相同,网路连接好后,要有专人检查)。
网路连接示意图附后。 3.7.2.高能脉冲起爆
34
1)各簇导爆管总连接处捆绑一发1段雷管,然后将导爆管击发针插入该绑定的1段导爆管雷管的尾端内部2cm。
2)将爆破母线(单股铜芯1-1.5m2)或(单股铝芯1-1.5m2)的一头与CCH导爆管击发针尾端连接好,包裹住绝缘胶布,另一端与起爆器输出端子连接好。
3)然后操作起爆器电源开关,将充电开关拨入充电档位,当充电电压1000V-1500V 时,应操作引爆。(切勿高电压引爆,防止损坏起爆器内部电子元件)。
3.8.钻爆设计参数调整
以上钻爆设计均为根据施工指南、施工经验编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成立现场光面爆破QC技术攻关小组,开始时每茬炮进行总结,及时调整钻爆参数。每种围岩我们采用现场跟班作业5至10循环,不断总结、改进,直到达到效果,完善设计后再推广使用。参数调整方案如下:
1)掏槽眼调整方案
现场检查效果:眼利用率低,特别是掏槽处进尺没有达到设计进尺,说明掏槽效果不理想,爆破时眼底处无临空面,说明掏槽眼设计方案需要优化。
原因分析:检查掏槽眼起眼及眼底间距,一层掏槽与二层掏槽之间的间距,二层掏槽与相邻掘进眼之间的间距,掏槽眼夹角是否合理,掏槽眼的装药量是否合理等。
优化措施:优化掏槽眼起眼及眼底间距,一层掏槽与二层掏槽之间的间距,二层掏槽与相邻掘进眼之间的间距,掏槽眼夹角,掏槽眼的装药量等,不断总结,达到理想效果。
2)掘进眼调整方案
现场检查效果:掏槽眼位置爆破效果较好,炮眼利用率高,但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掌子面高低不平,爆破后石碴粒径偏大等,说明掏槽眼设计方案需要优化。
原因分析:掘进眼间距不合理,钻眼深度控制不好(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上),装药量不合理等。
优化措施:调整掘进眼间距,控制掘进眼深度(根据掌子面不平的差值,标注出每个眼应钻孔的实际深度),调整装药量等。
3)周边眼(含底板眼)调整方案
现场检查效果:检查炮眼痕迹保存率,轮廓线,外插角(超欠挖),是否有
35
挂帘子现象等。
原因分析:炮眼痕迹保存率少说明炸药用量偏多,轮廓线呈凹凸状说明周边眼间距偏大,眼底超挖说明周边眼外插角偏大、欠挖说明没有外插角等。
优化措施:调整周边眼装药量、周边眼间距,钻孔方向及深度等。 4)整体效果检查及优化
现场检查效果:检查炮眼痕迹保存率,轮廓线,外插角(超欠挖),炮眼利用率,掌子面平整度,碴堆抛掷距离,石碴粒径大小等。
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掌子面平整度不好先检查钻孔底部是否利用,如无炮眼痕迹,说明是钻孔深度控制不好,提高钻孔精度;如钻孔精度较好,掏槽处效果也好,则可能为装药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或装药量不合理,从改进装药结构或装药量入手;如掏槽处效果不好,则改进掏槽方式或装药量。
碴堆抛掷距离较远,碴堆较平坦,则应该为整体装药量偏大,则应该整体减少装药量。
石碴粒径大,则说明掘进眼间距偏大,需要较小掘进眼间距。
总之,不断总结,持续改进,达到理想效果后推广,提高开挖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4.隧道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
1) 使用低爆速、低猛度、低密度、传爆性能好、爆炸威力大的炸药。 2) 采用不偶合装药结构。
3) 严格掌握与周边眼相邻的内圈炮眼的爆破效果,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4) 采用水压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装药集中度,采取炮泥、水袋封堵间隔装药结构。
5)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掌子面揭露出的围岩实际情况及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确保爆破效果。
6)周边轮廓线和炮眼的放样采用全站仪。周边轮廓线的放样允许误差应为±2cm。
7)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要合理,通常减小周边眼间距,爆破后轮廓成形好。施工过程中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周边眼间距。
8)装药结构应均匀分布,眼底可相对加强一些。
36
9)周边眼开眼位置视掌子面揭露出来的围岩软硬程度和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硬岩在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移5~10cm。
10)尽量减小周边眼外插角的角度,孔深小于3m 时外插角的允许斜率为孔深的±5%;孔深大于3m 时外插角斜率宜为孔深的±3%;外插角的方向应与该点轮廓线的法线方向相一致。并应根据不同的炮眼深度,适当调整斜率。
5.光面爆破常见事故及处理
常见的光爆质量事故有哑炮、带炮、冲天炮、“戴眼镜”、“挂门帘”等。其中有的事故虽然对安全无威胁,但对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1)哑炮 哑炮又称瞎炮、拒爆或盲炮,他是指炮眼中的起爆药包经点火或通电后,雷管与炸药全未起爆或雷管爆了而炸药未爆的现象。如果雷管与部分炸药爆了,但孔底尚有剩留未爆药包,则称为半爆或残炮。哑炮与残炮是掘进中最经常发生的一种爆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竭力避免。这种事故一旦发生,应严格遵照安全规程仔细分析,找清原因,采取有效方法予以处理,否则不得在工作面进行其他工序的工作。哑炮或残炮产生的可能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可参考下表分析。处理哑炮时,禁止用压缩空气吹出炮泥、炸药和雷管,禁止从拒爆的炮眼上拔出雷管。
哑炮或残炮的产生、处理与预防
现象 产生原因 炸药受潮、有岩粉相眼底剩药 隔,影响传爆、管道效应影响,传爆中断。 雷管爆了,而炸炸药变质或变潮;雷管起爆力不足或半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有水或潮湿炮眼采取防水用水冲洗出炸药;取出炸药包。 措施;装药前,吹扫干净炮眼采取措施消减管道效应的影响。 掏出炮泥,重新装入起爆药包起爆;散装药时,用水冲洗炮严格检验炸药与雷管,保证质量;有水或渐湿炮眼采取防水措施;采用防水炸药。 1.炸药方面:炸药变① 电雷管质量不合雷管与炸药全未爆 格; ② 电爆网路不符合准爆条件。 ① 掏出炮泥,重新装入起爆1.严格检验起爆材料,保证质量。 2. 电雷管起爆时: ① 保证电爆网路符合准爆条件; ② 联线时认真仔细。 进行殉爆起爆; ③由于联线错误或不良的电爆网路,可重新联线起爆; ④距哑炮至少0.3 米处另钻平行炮眼装药起爆。 质。 2.电雷管方面: 药包起爆; ② 装入聚能药包药全未爆 爆;雷管与药包脱离 泥和炸药,重新装药起爆。 2)带炮
37
工作面上先起爆的炮眼爆破后,把邻近炮眼的雷管或药包带出炮眼,叫做带炮。带炮现象可能仅眼口部分的装药被抛出,而眼内留有残药;也可能出现整个炮眼装药因先爆炮眼的爆破而崩坏。
产生带炮的原因是:炮眼布置过密,眼距过小;需要堵塞的炮眼堵塞不严实。此外,当雷管延发间隔时间较长、采用正向起爆(尤其起爆药包放在眼口第一个药包位置时)及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等情况下,均会增加产生带炮的可能性。
带炮的出现除对工作质量有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被带出的爆破材料(尤其雷管)混杂在岩渣中,给爆破后清理工作面、装碴工作等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当发现有带炮现象时,应对工作面进行严格检查,清除掉未爆炸的爆破材料,对于可能压在岩碴堆底下的雷管、炸药等,应在装碴过程中留心发现,决不能粗心大意。带炮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合理确定眼距和提高堵塞质量。
3)冲天炮
炮眼中装药起爆后,未能将周围岩石崩落,而仅仅将堵塞物推出眼外,这种现象叫做冲天炮(或空)。
冲天炮的产生原因可能是:需要堵塞的炮眼堵塞不严实;炮眼布置过稀,抵抗线过大;斜眼掏槽眼与工作面夹角过大,掏槽失败造成其它炮眼工作条件恶化,如直眼掏槽时炮眼被“挤死”;装药量过少;点火顺序不对。
产生冲天炮后,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补炮。如果原炮眼未崩坏,可重新装药进行爆破,如由于掏槽失败致使其他炮眼产生冲天炮时,在掏槽眼补炮后,仍可利用原辅助眼、周边眼进行装药爆破。
产生冲天炮不仅浪费了大量爆破材料,而且还将增加钻眼工作量,降低掘进速度。因此,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主要是合理布置炮眼、正确确定爆破参数和提高堵塞质量等。
4)“带眼镜”
掏槽眼爆破后,工作面表层岩石未崩落,仅在内部造成破碎槽洞(即爆里不爆外),这种现象叫做“带眼镜”。主要是炮眼装药长度不够和眼距不当造成的。因为掏槽眼(指装药眼)的爆破作用方向主要是指向空心眼,则炮眼装药部分易于爆开岩石,而堵塞部分过长后,爆炸应力波强度不足使岩石破碎未发展到工作面。因此,避免“带眼镜”现象的发生,主要是根据工作面岩石性质的不同,正确确定好装药长度和炮眼间距。在产生“带眼镜”后,一般采用补钻炮眼进行爆
38
破,以便把未爆开部分崩落。
5)“挂门帘” 挂门帘是指在光面爆破中,周边眼眼口部位的抵抗线岩石未爆掉,而形成的一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周边眼的炸药过于集中在眼底,没有装药的炮孔段太长、光爆层太薄、节理裂隙影响或岩石过于破碎等等。 产生这一现象后,一般可另装药将其爆掉。 预防“挂门帘”的措施,可根据石质选择合适的抵抗线。
6)岩壁留有半边孔的超、欠挖 岩壁留有半边孔痕但又有超欠挖现象。这主要是周边眼没有开在轮廓线上或眼孔与轮廓线的夹角过大。应严格按要求穿孔,才可避免。
7)口部欠挖底部超挖 炮孔口部欠挖,底部超挖,主要原因是周边眼离轮廓线太远,孔角过大或底部药量过多。预防措施:除严格按要求钻孔外,还应控制装药量。
8)未留半边眼孔的超欠挖
岩壁未留半边眼孔的超欠挖现象,主要是周边眼、二圈眼的装药量过大、光面层太薄或石质太碎等等。预防时,应严格控制装药量,合理选择抵抗线厚度。
9)两相邻半边孔中间的超欠挖
当两相邻半边孔中间有岩壁欠挖现象时,主要是周边眼间距过大或周边眼抵抗线过小。只要将眼距及抵抗线这两个光爆参数选择合理,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
6.质量保证措施
1)钻爆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爆破材料和出碴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2)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围岩条件确定,开挖软弱围岩时应控制在1~2m 之内,开挖坚硬完整的围岩时应根据周边眼的外插角及允许超挖量确定,进尺越大因为钻杆外插角的原因每循环的错台也越大,超挖量相应增大。
3)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最小抵抗线。围岩软弱、破碎,周边眼间距取小值,E/W取小值。
4)对周边眼的有关要求: 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孔长度合理分布。周边眼宜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爆速炸药,可借助传爆线实现空气间隔装药。周边眼雷管应与内圈眼雷管跳段使用。 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保证开挖面平整,但掏槽炮眼应比辅助炮眼眼底深10~20cm。当开挖
39
面凸凹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周边眼宜一次同时起爆,软弱围岩段或断层处必须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时,可分段起爆。周边眼严格控制“准、直、平、齐”,利用长钻杆控制钻眼角度及错台,尽可能打在轮廓线上。
5)对内圈眼的爆破参数应严格控制,防止围岩过度龟裂影响周边眼爆破效果。
6)斜眼掏槽的炮眼方向,在岩层层理或节理发育时,不得与其平行,应呈一定角度,并尽量与其垂直。
7)开挖断面底板两隅处,应合理布置辅助眼,适当增加药量和导向空眼,消除爆破死角。
8)在地下水较多地段,所用爆破材料应能防水。
9)开挖过程中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以及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及时调整钻爆方案。
10)装药前应将炮孔内泥浆、石屑吹洗干净。已装药的炮孔及时用炮泥堵塞,炮孔堵塞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炮孔深度为不宜小于0.6m,特殊情况下小于0.6m 时,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并封满炮泥。
(2)炮孔深度为0.6-1.0m时,封孔长度不应小于炮孔长度的二分之一。 (5)炮孔深度为超过1.0m时,时,封孔长度不应小于0.5m。 (5)炮孔深度超过2.5m时,时,封孔长度不应小于1.0m。 (5)光面爆破时,周边眼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少于0.3m。 (6)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应小于0.5m,岩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应小于0.3m。浅眼装药爆破大岩块时,最小抵抗线及封泥长度均不应小于0.3m。
(7)炮孔采用水炮泥封堵时,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必须用粘土炮泥填满封实,封泥长度不少于0.3m。
(8)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孔严禁爆破。
7.安全保证措施
1)爆破作业必须坚持爆破作业安全有关的规则,设专人负责,确保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的安全。
40
2)爆破器材的使用、运输、保管必须符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炸药、雷管要分库存放,库房设专人防护。严格爆破器材的领发材制度,防止多领少用,私藏余料,杜绝流失和被盗。
3)爆破物品使用前应根据规定要求进行质量检验,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
4)严禁无证人员参加爆破作业,装药工作必须由施工负责人指定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爆破工执行。装药区严禁吸烟、点火、装药完毕必须检查记录装炮个数、地点,以便起爆后核查有无瞎炮,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5)爆破前由专人负责检查,当符合安全要求并在防护工作一切就绪后,方可发出点炮信号。发生瞎炮后严禁掏挖或在原眼内重装炸药。
6)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爆破期间除引爆电路外,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应断开,或移至距爆破点不小于50m 的地方。
7)洞内起爆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才准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部位,且其相距时间不小于15mim,经安全检查合格后,其他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部位。
8)爆破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确认其已掌握有关的技术操作知识后,方可允许上岗担任爆破工作。
9)在隧道内严禁使用明火照明,不得带入易燃物品,施工操作时防止碰撞和摩擦产生火花。加强通风和确保风流稳定。
10)钻爆破作业必须严禁遵守下列规定:
(1)在煤层或有瓦斯岩层中,不允许打400mm 以下的浅眼,任何爆眼的最小抵抗线不小于300mm。
(2)打眼时应采用湿凿岩,严禁干式凿岩。
(3)应使用非电毫秒雷管和安全炸药。并采用电力起爆,爆破电闸应安装在新鲜风流中,与开挖面不小于200m 的距离,
(4)应采用连续装药方式,雷管安放在最外一节炸药中,不得使用裸露药包。
(5)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1%时,必须停止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1%时,禁止放炮。
41
(6)应加强瓦斯检查制度,在钻眼、装药、放炮前和放炮后四个环节上搞好瓦斯巡回检查工作。瓦斯检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导坑内瓦斯含量达至1.5%以下时,每隔0.5-1h 检查一次,1.5%以上时,应随时检查不得离开工作面,发现异常应随时报告。
b.当瓦斯含量达到2%时,应加强通风稀释,并使瓦斯不致局部聚集,只有在瓦斯含量降到允许值时,才可进行检查,
c.瓦斯检查人员工作时应配备安全防护装备。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