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适应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需求,在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处理、开发与利用等专业领域具有突出特色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本专业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光电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生命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工程技术方面的良好训练,达到国际工程认证要求或专业国家标准要求,毕业后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改革 一、生物医学工程的课程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为改善人类健康,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结合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获取和产生新知识,通过开发生物学制品、生物材料、植入物、医疗器械等,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的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是多门成熟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学原理与技术等多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属性使其有别于生物医学和纯粹的工程学科。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公共基础课程的总学时占比最高,但是这些课程中,除去必要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其他类型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专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优化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在保证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设置更多有针对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对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专业实验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训练不足,最终
在研究生或工作阶段就表现出缺乏实验动手能力。(2)学生的课程学习都是按照既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仅有几门公共选修课可供选择,在涉及专业领域的课程方面,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空间。
(二)缺乏科研质疑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
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将课本知识及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视为真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认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等存在问题,且缺乏亲自动手加以验证研究的能力。对新鲜事物反应缓慢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科学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往往被忽略,没有进行进一步探究,缺乏学术敏锐性。(2)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理解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缓慢,在学习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及把握最新科技进展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三)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与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和工程学科(电子、机械、材料、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等)有着紧密联系,多学科综合、涉及面宽、基础性强、应用性广、知识更新快是其显著特点。所以对于本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学习科目多、涉及学科难、学习任务重是普遍现象。这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尤其是数理基础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另外,课程的理论性和性都很强,这使学生无法较快地在各课程之间建立起联系。
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探索 (一)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新格局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落实。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少量)公共基础课—(少量)核心专业基础课—(大量)专业前沿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培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主要讲授学术研
究的基本规范,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基本规范、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规范、违反学术道德的惩罚机制;在介绍基本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人文社科、工程、理科、生命等学科的大量案例,介绍不同学科领域特有的学术规范,以及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后果。“科技英语写作与交流”主要传授学生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将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及用英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的技巧。
(二)搭建学生—教师科研互动平台
以研究生感兴趣的实验方向和教师科研实验为基础,搭建方便研究生和教师相互交流的科研实验平台。研究生在基本实验素养考核合格后可以自主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这些实验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实验进行研究,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及所遇到的困难,与之对应,教师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指导及适当的安全监管。在此学生—教师互动模式下,实现提升研究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开阔其学术视野,培养其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科研质疑精神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为提高认知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对认知实习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高度,学生可自主选择四个方向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结合授课内容,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讲解完成,将传统的实习报告转变为个人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应产品的学习而启发得到的专业畅想,强调联想与思考,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考察其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
结束语:
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涉及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师权责、质量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国内综合类高校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须从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陈照宏,卢贺成,张斌,尹建东.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影像技术平台跨校联合培养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3):296-300.
[2]舒丽霞,蔺嫦燕.医院内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思考[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34(03):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