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J 思辨 专业视角0¨ 蓬0 iiA,O 关于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索明杰 要: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只要是学校,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故此产生了教与学的问题, 任何一个学校或者是教学管理部门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或是探索,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但客观 或主观上的各种原因,致使高校教学与管理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新的问题,这是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存 。在的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与经验,就此问题作为切入点,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两方面展开讨论, 研究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建议,与众家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望予以指正。 关键词:高校教学 学习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D一0083—02 “教”与“学”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对其评价的基 贯通,这也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不会出 现国学大师的原因。所以,专业教师越来越向专业单一化、 纵深化方向发展,当面临复杂问题时需进行多学科合作或横 向合作。这是教师或是几个教师多少年来的积累和努力掌握 本标准。首先,我们谈一谈“教”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教 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教什么、教 到什么程度都是教学方案里硬性规定的,但怎么教的问题就 要因校而异、因师而异了。所以对此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老 分析大量信息资料,并通过刻苦的研究获得的成果,其研究 过程的枯燥程度以及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对作为初学者, 还不能盛一杯水的高校学生来讲,听课学习是残酷的。对一 个好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对中等学生来说是无趣,对下 等生来说是无稽之谈。即使都能学会,不过也是老师的复制 品,其创新力在哪里。又因高校教师编制制约,还不能把课 师,亦或是教学管理部门都在研究探讨,意在寻求更加科学 合理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大多认为教学方法很重要,因为 没有老师认为自己在内涵上或是思维科研上没有资格任教; 但对于教学管理部门或是高校来讲内涵建设,即教师的科研 更重要。因为高校肩负着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教学,一个 是科研。教学是外延建设,即“教”与“学”两个基本任务, 是高校的硬实力;科研是内涵建设,是学校的软实力的体现, 程都换成专题课来解决此问题,每个教师都要通盘考虑。以 历史学科教学为例:某老师为秦汉史专家,在史学界享有至 高的荣誉。但要讲授的课程是中国古代史上半部分,包括先 也是高校的另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将教学和科研有效结合起 来,提出了一个认为很科学的理论——“只有很好的科研, 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不能说老师都能有深入研究,讲 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这样就要面临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才会有更好地教学”。也就是说,只有把科研搞好,才能讲 好一门课,对大学老师来说,这个说法无可厚非。但是将这 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是教学行为的一部分。全 国高校都这么认为,所以评判标准或规则是教学检查或学生 评教,将备课与高校教师的科研分割开来。笔者认为,备课 与科学研究如出一辙,是一样的。同样的搜集资料、分析资 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才能对知识点、重点 个说法放到现实教学之中,就会出现偏颇。我们试着将这个 句子改成反问句——“只要有很好的科研,就会有更好地教 学吗?”其意就显而易见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学不仅 要具备很好的科研能力,还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精 炼简洁的表达能力以及面对众多学生,洞察其变,快速地分 难点融会贯通,最后讲给学生,实现教学目的。其工作量之 多、信息量之大、用时量之长,绝非一个简单的科研论文所 能完成,很可能一个很好的教案就是一本研究专著,能出数 十篇科研论文,可能要耗费一个教师一生的心血。但备课的 教案不属于科研,且耗时、耗力又长,老师们不得不选择写 论文、报课题、追求光鲜省事的科研,“教学”不再是主要 析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与科研毫无关系,如果老师只讲科 研,也就是说只讲自己熟悉的、深入研究的,不洞察学生状况, 枯燥不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痛苦,更不用说让学生听得明 白,即使学生听明白了,也是仅仅听明白而已,不可能展开 思路,因为已经被老师的深入研究框住了。教学是通过分析 一个问题,甚至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解决或解决不了的事物, 任务。致使教学与科研严重分割开来,大多功成名就的专家 教授不愿意上课,刚刚毕业任教的教师只能讲课,在讲授课 程当中锻炼科研能力,追求功成名就后不再上课。其结果不 仅没有能将教学和科研紧密联系起来或融合起来,反而不知 不觉割裂开来。 给同学们一个自由想象或发挥的空间,由此形成自己独到的 见解,正确、科学地解决或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 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道理,应该是老师若 有一杯水,能让学生衍生一桶水,这样我国高校才能培养出 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然就会变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自 己的,老师怨学生不努力,学生恨老师太教条。这样的情况 前提条件,也不能成为评判教师教学能力好坏的唯一标准。 解决上述问题应将备课与写论文等同评判。在高校应将 讲授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分别评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 的名称。专业基础课和知识型课程由讲授型教师讲授,按教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所以,教师的科研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 专题研究课程和其他知识型课程,撤销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其次,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和备课方面谈一谈“教”的问题。 一学计划完成任务,并按讲授型教师职称评定办法评教;专题 课由研究型教师讲授,课时按照教学计划,但内容按照教师 研究所长而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有必修课、选修课之 般来说,大学教师的研究是有相当专业的领域或是研究定 点方向的,这样才能深入研究,不可能做到专业领域间融会 蒙舌矗右・理论版02/2015 83 领域 ‘ 思辨 蕊 托,ilAO专业视角 不公认识,能够与教师更好地沟通,基础训练扎实,而且能 够明白每个高校在某个领域的研究所长。可以避免为评职称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高校对图书馆加大投入,进行全面、 科学、开放式管理。图书馆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征集购买 而不择手段,或因授课而耽误科研,或因科研而不愿上课。 但要杜绝评级职称内相互调换,若有调换,必须从头做起。 传统图书和最新的电子信息资料,为教师、学生提供非常方 便的学习、看书、科研的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有资料可查, 再次,有必要谈一谈“学”的问题。除老师教以外,高 校也存在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现阶段各高校有一个普遍认识,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学习了,其积极努力程度和认真严谨 程度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种:其一,每一个孩 子都是家中的宝贝,从小没有培养自立自学能力和意识,最 上大学以后无所适从。好不容易通过高中的长期奋斗考上大 学,便一切松懈下来,不会有下一步的计划与方案,即使有 也是很模糊、很迷惘。其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 并且比较全面。二是全面取消古板的考试制度,改变传统的、 旧有的评价体系,实行教师考评制度。只要考试,就会有应 付,其结果,学生会把应付运用到各个领域,无法禁止。其中, 专业基础课的考评,由任课教师进行口试或面试即可。专题 研究课由老师指导,以学年论文的形式予以答辩通过作为考 来所学的总结与研究;二年级有二年级的,三年级有三年级 的,四年级有本科毕业论文。不要让一个学生从一而终写一 篇论文,否则会导致学生不会从面上去考虑或研究问题。三 终目标是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便万事大吉,所以同学们考 核标准。本科一年级有一年级的结业学年论文,就是对一年 新的知识、资料、新的科学方法,随时充斥人们的左右,致 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就业步人社会做 使教材编写滞后,教师讲授稍不注意就会陈旧,学生掌握大 好准备。对于实践教学,不论是老师、学校,还是教学管理 量新资料和新思想,再听老师讲授课程时会感到索然无味, 致使学生上课不积极或上课时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干自己的, 课堂涣散。其三,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 部门都在提倡,并努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但因定位不准确, 还是不能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当今各高校一提起 实践教学力度,就会马上想到如何提高或加大专业实习或是 校扩招生源以来,就业难问题使学生就业杂乱,所学专业知 识不能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一些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知识,培 专业实践教学,其定位是狭义的。我所说的实践教学是广义 的实践教学,即不仅要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力度,还要提高社 养专业素养没有用武之地,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其四,学 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家庭不理解 学校,使高校成为孤岛。学生们进入高校后很难快速融入社 会,还会出现进入高校的学生要给小学同学打工的畸形现象, 让学生产生厌学或学习无用的观念。所以学生在“学”的问 会实践教学力度。专业实践教学不言而喻,社会实践教学就 不好定位了。有的专业认为社会调查就是社会实践教学;有 的高校认为“三下乡支教”或“社会志愿者活动”就是社会 实践教学。其实不止于此。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 择,定期参加专业以外的某个社会团体的工作,让学生对社 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好专业的同时,积极准备投入 社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题上出现了偏差,这也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 下各高校对学生的最终评价标准依然是考试制度,这也使学 生有了更多更大的厌烦感。当学生成功就业,但并不是以专 业就业的情况下,教师很尴尬。专业学得不好,不准许毕业, 对不起学生,准许毕业,对不起自己或学校。。 金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研究[D】.山东师 范大学,2006. (上接77页)四、撑一支喜闻乐见的趣味长篙,向生物 概念处漫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 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 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物学概念教学是在新的 利用朗朗上口的口诀,趣味记忆生物学概念知识,有助 于概念的灵活,全面掌握,提高学习趣味性。如几种无机盐 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的大课题,完善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JI-,JL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 在全套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对概念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应该是 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 没有止境的。我们应该本着“臻于至善”的精神,将概念教 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鲫鱼的外部形态的特点: 体呈纺锤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片,侧线多功能;心 脏:大小如拳形像桃,上房下室有四窍,房连静脉室连动, 学的趣味性探究进行到底,让更多概念课上得形象、精彩、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在概念以至于整个生物 的学习中学得更简单、更易懂、也更快乐。让我们在概念教 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血,左室离,换物质,在毛细,回右房, 入右室,忙去肺,换氧气,新血来,左房里,终左室,新周 期;血管:血管动静和毛细,动脉壁厚血流急,管腔较小压 学的趣味探索中撑起创新这支长篙,向生物学更深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参考文献: f11李志中.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模式初探 【l1_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2). 【2】刘巧云.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卟考试周刊, 力高,毛细毛细薄又细,薄到只剩一层皮,两红细胞过不去, 慢慢通过换氧气,静脉壁薄弹性小,大多分布在体表,还有 瓣膜防颠倒;血液的组成: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 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2012,(3). 【3】朱正威.教学设计重在“学”的设计U】.生物学通报, 这些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记忆,也增加了生物学概念学习的 趣味性。 2011,(11). 84 i 蒙士盏酋・理论版0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