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形考作业指导3
一、判断题
( )1、“听”与“倾听”是一回事,都只要用耳朵接收别人传达的信息即可。 ( )2、小王在倾听时主要是听说话人所说的字词内容,很多时候错过了说话人通过非语言手段所表达的意思,他的这种倾听属于假意倾听。 ( )3、轻声在普通话里有区分词义、词性的作用。
( )4、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诸如“你很漂漂啊!”“简直酷毙了!”等已很常见,使用率很高,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 )5、“我到超市买东西”中的“东西”,正确的读音是dōngxī”。 ( )6、思维与语言要同步,否则会发生思维超前与思维滞后的问题。
( )7、老师如果思维超前就会造成表意上的空白,形成教学口语的停顿、断断续续、语速迟缓等不良现象。
( )8、口语编码是指沟通者选取贮存于自己大脑中的恰当词语,按照一定的语义和语法规则把它们有机地编排起来,形成口语信息。
( )9、语调是口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手段。有时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甚至于不同的意思。
( )10、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由音长决定。
二、指出下列句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1、小朋友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甲型H1N1不会传染。 2、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走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3、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会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4、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把《教师口语》课程学好。
5、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三、简述题
1、3-6岁儿童在语音方面有哪些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假意倾听现象?
四、实践题
1、情境: 在“认识人的五官及其功能”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幼儿教师这样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脸上有什么?”一个平时很机灵的幼儿马上举手,站起来说:“老师脸上有
1
黑点儿。”原来,这位老师一脸雀斑,其他幼儿笑了,老师的脸也“腾”地一下红了,一时显得很尴尬。她镇静了一会儿,接着问:“你们仔细看看,老师脸上到底有什么?发现了吗?”幼儿怕说得不对,不敢站起来回答了。有的幼儿小声议论“老师脸的右边还有颗痦子”,“老师今天嘴上还画了口红”。老师再次启发:“小朋友要仔细观察,老师脸上到底有什么?”最后没办法了只好指着自己的五官问:“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幼儿这才知道了老师要他们说的是“人的脸上有嘴、鼻子、眼睛、眉毛、耳朵”。然后老师又分别问:“嘴巴能干什么呀?”“鼻子能干什么呀?”“眼睛能干什么呀?”“眉毛能干什么呀?”“耳朵能干什么呀?”
(1)这一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什么问题?
(2)请以“认识眼睛”为例重新设计老师的教学话语,并把这一教学情境写出来。 (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回答合理即可,但引导语言的目的性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要注意总结。)
2、情境:
老师:玲玲,该起床了! 孩子:老师,我累,我还想睡。 老师:不可能,你刚睡醒啊! 孩子:我真的累,真的还想睡!
老师:上午,你活动量不大,你不会累的,穿衣服,小朋友都起来了! 孩子:(小声地)我累,我还想睡。 老师:起床!(拉起) 孩子:呜„„(哭)。
(1) 这一案例中教师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什么问题? (2)请为老师重新设计沟通话语,并把这一情境表现出来。 3、情境:
一位教师与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的谈话:
教师:张师傅,你们家的小明的确不错,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家长:嗯„„(低着头)
教师:„„在我们班他真是凤毛麟角了„„ 家长:嗯„„菱角?菱角„„(不解)
教师:不过,我们班成绩好的同学最近如雨后春笋,出了不少,张小明同学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我希望他能充分发挥他的能量,同时,希望家长能好好配合我们。
2
家长:能量?
教师:言止于此吧。不知张师傅还有什么好的见解没有?
家长:见解?我能有啥办法去见解?见解„„老师能见解的事就听老师的吧。什么菱角、能量都行„„
(1)从选词用语、口语表达风格等角度,分析下列谈话失败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与这位家长沟通?请写出沟通话语。
4、假设你是幼儿教师,你班上有一个说话口吃的幼儿,你怎样和他的家长讨论对他的语言训练问题? 请写出沟通话语。
提示: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话语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有对口吃幼儿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其消除诸如自卑、焦躁不安、逃避现实不愿意说话等情绪,增强他的信心。
2、要有对儿童口吃进行矫正的方法:如进行呼吸法训练、发音法训练;还可以用齐读法、拉长音说话法、肌肉放松说话法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