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速
=f=T
-波速,m/s;
-波长,m;
f-频率,Hz;
T-周期,s。
2 视速度与真速度的关系
VsinVa
Va-视速度,m/s;
V-真速度,m/s;
—入射角(射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3 波阻抗 Z=V
Z-波阻抗,g/s.cm2×104;
-密度,g/cm2;
V-波速,m/s。
4 反射系数(垂直入射时)
2v21v12v21v1
RR-反射系数,(无因次量);
1v1-介质1的波阻抗,g/s.cm2104;
2v2-介质2的波阻抗,g/s.cm2104。
5 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12x4h24xhsinv
t-界面倾角,(0);
h-界面的法线深度,m;
v-波速,m/s;
x-炮检距,m;
t-传播时间,s。
注:界面的上倾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一致时公式中的用“+”号,界面
的上倾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时公式中的用“-”号。
6 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正常时差(计算动校正量的精确公式)
x2tt2t0v
20x2t22vt0 近似公式:
t-时差,s;
t0-炮检距为x的垂直反射时间,s;
x-共反射点迭加道的炮检距,m;
v-对应t0的地震速度或者动校正速度,m/s。
7 组合井距经验公式
13d=2r=3q
d-组合井距,m;
r-起爆时形成的塑性带半径,m;
q-药量(单井),kg。
注:该公式只适用于所有组合井的药量相等的情况下。当各井药量不同时,要分别计算出塑性带半径r后再计算组合井距d。
8 低速带测定公式
v0t121(v02)v1h0
v02)v1v12)v2
h1v1t221(v12)v2v1t0v01(1(v0-直达波时距曲线算出的低速带波速,m/s;
v1-折射波Ⅰ的时距曲线算出的低降速带波速,m/s;
v2-折射波Ⅱ的时距曲线算出的基岩波速,m/s;
t1-折射波Ⅰ的交叉时,s;
t2-折射波Ⅱ的交叉时,s;
h0-低速带厚度,m;
h1-降速带厚度,m。
9 由迭加速度求均方根速度
vRvacos
vR-均方根速度,m/s;
va-迭加速度,m/s;
-界面倾角,(o)。
10 垂向分辨能力计算公式
4VTmV44fmB(无相干干扰时)
B2VTmV22fm(有相干干扰时)
B-地层厚度,m;
-反射波波长,m;
V-地层波速,m/s;
Tm-反射波周期,s;
fm-反射波主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