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震勘探采集常用计算公式

地震勘探采集常用计算公式

来源:九壹网


1 波速

=f=T

-波速,m/s;

-波长,m;

f-频率,Hz;

T-周期,s。

2 视速度与真速度的关系

VsinVa

Va-视速度,m/s;

V-真速度,m/s;

—入射角(射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3 波阻抗 Z=V

Z-波阻抗,g/s.cm2×104;

-密度,g/cm2;

V-波速,m/s。

4 反射系数(垂直入射时)

2v21v12v21v1

RR-反射系数,(无因次量);

1v1-介质1的波阻抗,g/s.cm2104;

2v2-介质2的波阻抗,g/s.cm2104。

5 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12x4h24xhsinv

t-界面倾角,(0);

h-界面的法线深度,m;

v-波速,m/s;

x-炮检距,m;

t-传播时间,s。

注:界面的上倾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一致时公式中的用“+”号,界面

的上倾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时公式中的用“-”号。

6 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正常时差(计算动校正量的精确公式)

x2tt2t0v

20x2t22vt0 近似公式:

t-时差,s;

t0-炮检距为x的垂直反射时间,s;

x-共反射点迭加道的炮检距,m;

v-对应t0的地震速度或者动校正速度,m/s。

7 组合井距经验公式

13d=2r=3q

d-组合井距,m;

r-起爆时形成的塑性带半径,m;

q-药量(单井),kg。

注:该公式只适用于所有组合井的药量相等的情况下。当各井药量不同时,要分别计算出塑性带半径r后再计算组合井距d。

8 低速带测定公式

v0t121(v02)v1h0

v02)v1v12)v2

h1v1t221(v12)v2v1t0v01(1(v0-直达波时距曲线算出的低速带波速,m/s;

v1-折射波Ⅰ的时距曲线算出的低降速带波速,m/s;

v2-折射波Ⅱ的时距曲线算出的基岩波速,m/s;

t1-折射波Ⅰ的交叉时,s;

t2-折射波Ⅱ的交叉时,s;

h0-低速带厚度,m;

h1-降速带厚度,m。

9 由迭加速度求均方根速度

vRvacos

vR-均方根速度,m/s;

va-迭加速度,m/s;

-界面倾角,(o)。

10 垂向分辨能力计算公式

4VTmV44fmB(无相干干扰时)

B2VTmV22fm(有相干干扰时)

B-地层厚度,m;

-反射波波长,m;

V-地层波速,m/s;

Tm-反射波周期,s;

fm-反射波主频,H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