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7

2011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7

来源:九壹网
2011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 7

1.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石蜡熔化 C.酒精燃烧 D.二氧化碳气成干冰 2.石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油状物,经过汽化、冷凝分离后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单质 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

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4.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5. 科学家们研制了“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

气”中氮气含量约占70%,氧气占20%以上,此外,还有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监测各种气体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没有这种气体

B.在航天飞机上,应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各成份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小,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6.“三鹿”等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造成部分婴幼儿肾

结石。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每个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D.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8.6% 7.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① D.①②③④ 8.下列措施一理由之间,其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C.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真空包装食品——防止缓慢氧化

9.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原子 B.②易与③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C.①②③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①②表示的粒子的性质一定相同

10. 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此时生生的C质量为( ) A 3g B.4g C.5g D.6g 11. 试管里盛有黑色粉末,加热后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黑色粉末是( ) A.氧化铜 B.木炭粉

C.铁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D.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钙元素 B、氧、硅、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依次升高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依次降低 D、HNO3、HN3、NO、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降低

13.交警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检测仪中含有一种成分是

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14.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

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15.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 )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做制冷剂

B、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石墨质软,可用作玻璃刀

17. 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1:1,这种气体是( ) A、H2S B、SO2 C、NO2 D、CO

18、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作法不可取的是( )

A、停止生成化工产品 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气 C、降低机动车辆尾气污染 D、大量植树造林

19.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9g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

物质质量 田 乙 丙 丁

反应前 25g x 5g 5g

反应后 8g 23g 5g 8g

20. 某温度时,有100g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正确表示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或溶解度(S)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 )

C CS S 0 A t 0 B t 0 C t 0 D 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