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化课程的开展
作者:王丽娟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12期
区域化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化课程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能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其快乐发展,使其交往能力、自信表达与表现、自主思考与判断、自我组织管理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吉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将“尊重并引导幼儿个性化、自主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开展区域化课程。 一、角色区: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扮演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以“生活仿真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强化了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应性关系,增强了社会性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角色区活动“甜甜面包店”中,乔乔扮演服务员,他很兴奋,站在收银台前大声地招呼:“面包店开门了,大家快来吃啊!”等招待客人坐下以后,乔乔又跑到建构区里,招呼小朋友都来“面包店”,而这时“面包店”里的小客人却没人服务。老师说:“服务员请收拾桌子!”在老师的提醒下,乔乔回到“面包店”里,开始招呼客人、收拾桌子。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了“服务员”的工作职责,并针对能不能随便离开“面包店”等问题进行探讨。
在之后的活动中,由轩轩和佳佳扮演“服务员”,他们增加了“微波加热”和“推荐面点”两个游戏环节。佳佳每次给客人上餐前都要问一问:“需要加热吗?”轩轩会向“小顾客”推荐“新品面包”,有时候,他会到美工区(面点操作间)说:“有客人想吃大饼,能做吗?”“小厨师”马上根据客人的要求制作了“大饼”……由此可见,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扮演,知道了服务员的工作和顾客购买、品尝食物的流程。
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使其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表现,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此这般,便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得以良好发展。
二、科学区:激发探索的欲望
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并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是幼儿科学发展的核心目标。幼儿的好奇心应该得到充分的开发与保护。对此,教育者应该正确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观察和研究,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例如,在进行“和面面”活动时,幼儿看到了各色面粉。起初,大家多是用手摸一摸,或是将面粉抓起来玩一玩。但后来,当乔乔说出“我要尝尝”之后,其他幼儿也都跃跃欲试。于是,大家都用手指蘸着面粉品尝起来,有的幼儿说是面条味,有的说是酸味,还有的说是甜味…… 在和面时,子琪和王宝默契合作,他们俩一个加水,一个和面。刚开始和出的面团很软,王宝说:“要加点面粉。”但是,加了面粉后,面团又变干了,他们就再加水,在不小心加多了水后,他们发现:直接用瓶子倒水,容易倒多了。之后,在教师的建议下,他们将水倒进碗中,用小勺取水,最后,和出的面团终于软硬适中了。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发现幼儿手持大瓶倒水时难以控制,不妨投放不同大小的瓶子或量杯,如此这般,幼儿可以先将水倒入小杯。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观察,师幼共同探索出“一碗面粉加几勺水”,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创意区: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体现
艺术是人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区角活动应当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理解他们表现美的行为,并适当地给予正确引导。
例如,在美工区“我是小小面点师——制作彩色面条”活动中,教师先分别要求幼儿制作1厘米宽和0.5厘米宽的面条纸。23名幼儿中,有15名幼儿能正确使用剪刀,其中10名能够熟练使用剪刀沿直线剪,并能注意边线吻合。大家对“剪面条”这一活动很感兴趣,尤其是随着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知道自己制作的“面条”要拿到“面点屋”出售,都积极参与。
宁宁、晨宇、小姿等小朋友能够熟练使用剪刀,他们都会选择剪0.5厘米宽的面条纸。一涵和小黑因为使用剪刀时感到吃力,0.5厘米宽的纸对他们而言太细了,所以选择剪1厘米宽的面条纸。经过了一周的练习,他们都有了进步,虽然中途容易剪偏、剪断,但知道沿着直线剪。子萱、昕淇尚不会使用剪刀,所以教师让他们先将其他小朋友剪出的“长面条”剪成一段一段的“短面条”,使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幼儿在拾落叶的过程中,对叶子的颜色很感兴趣。所以,教师组织幼儿装饰一棵五彩斑斓的“树”。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集体观察,相互讨论,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教师将一棵小树摆设在空地上,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树叶,用色彩斑斓的“树叶”装饰小树,将自己看到的树叶颜色都加以展现,甚至可以将多种颜色涂画在一片树叶上。拿到油画棒后,美佳首先选择了红色,她说:“我昨天在小区看见红色的树叶了。”白白说:“我看幼儿园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我先用绿色。”听了他们两个的对话,其他小朋友也开始回忆自己看到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最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涵涵用了红色、粉色、绿色、紫色、橘色等多种颜色完成了她的作品。在撕纸时,美佳非常小心地撕出了完美的椭圆形叶子。
在分享环节中,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画的“树叶”是最漂亮的。王梓说:“我画的是桃树的叶子。”李姿说:“我撕的是彩虹叶子。”直到活动结束,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叶子”。
四、建构区:大胆创作的自由天地
建构创作游戏也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体现,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区域化课程中,幼儿园每周都会制订相应的建构主题,孩子们可以综合运用拼接、叠加等方法,大胆创作。
例如,在建构区“我家小区”活动中,幼儿的建构重点是搭建“我家小区”。起初,大家都喜欢用插接玩具建构“高楼”,教师说:“大家再想一想,自己家的小区里还有些什么?”于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子琪建构了“滑梯”和“小桥”,如此这般,“小区”里就有了“游乐场”。子轩插了一根弯弯的物体,并告诉大家这是“健身器”,于是,“小区”又有了“健身区”。还有的小朋友仍然喜欢搭建上周的主题“面包店”,熙熙小朋友用插接玩具插了一张“餐桌”和三把“小椅子”。乔乔更具创意,用大型插接玩具制作了一辆“大货车”,他告诉教师:“这是运送面包的面包车。”子良和欣然制作的“生日蛋糕”和“生日帽”,还有装运“蛋糕”的“托盘”等,都非常形象。 虽然,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建构主题,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由此可见,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同时,幼儿也给教师带来了无限惊喜。
例如,在此前以“面包店”为主题的建构活动中,幼儿没有局限于“面包店”的搭建,而是拓展思维,搭建了“面包车”等与之相关的事物。这周,为了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选择以“我家小区”为建构活动主题,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地想象、创造。幼儿完成了“楼房”“健身区”和“游乐区”的搭建之后,仍然兴致盎然,继续搭建了“花园”“停车场”等场所。 五、语言区:口语发展的摇篮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口语的发展。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说话,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倾听机会,促进其专注力的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阅读区投放各类图书、图片、资料和播放故事的小音箱等阅读材料,摆放彩色装饰布、彩纱等表演类材料,存放废旧图书、彩色笔、订书器、胶带、透明整理袋等操作类材料,等等。如此这般,幼儿便可以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和手偶,并大胆地讲述故事内容和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幼儿能有序地阅读图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并且积极参与故事表演活动。
总之,幼儿园区域化课程模式的开展,令我们见证了教育实践的无限可能性与重要性。我们在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区域化课程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能够主动说、主动学,他们不仅很有主见,不畏争论,也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見,幼儿园区域化课程的开展对幼儿终身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