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N型三极管导通时(饱和状态)ce间电压约为0.3V,PNP型三极管饱和导通条件Ve>Vb,Vc>Vb,ec间电压也约等于0.3V。NPN型三极管截止时只需发射极反偏即可,PNP型三极管与NPN型三极管截止条件相同。4、三极管用于开关电路的原理
两个PN结都导通,三极管导通,这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即开关电路的“开”状态,这时CE极间电压小于BE极间电压。两个PN结均反偏,即为开关电路的“关”状态,三极管截止。
5.三极管构成放大器有三种电路连接方式
共射极放大器,发射极为公共端,基极为输入端,集电极为输出端。共集极放大器,集电极为公共端,基极为输入端,发射极为输出端。共基极放大器,基极为公共端,发射极为输入端,集电极为输出端。6、PNP管和NPN管的用法
a.如果输入一个高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低电平时,首选择b.如果输入一个低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低电平时,首选择
NPN。PNP。
c.如果输入一个低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高电平时,首选择d.如果输入一个高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高电平时,首选择NPN基极高电压,极电极与发射极短路路.也就是不工作。
NPN。PNP。
(导通).低电压,极电极与发射极开
PNP基极高电压,极电极与发射极开路,也就是不工作。如果基极加低电位,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导通)。
7、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元件。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一个电阻作用。
共射极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为β,共基极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为α。α的值小于1但接近于1,而β的值则远大于1(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的范围内),所以Ic>>Ib。由于这个缘故,共射极电路不但能得到电压放大,还可得到电流放大,致使共射极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组态
。
)转变为电压放大
8、三极管在电路的应用
由于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小,不能直接驱动
LED,需要加装扩流电路,最简
单的就是加装一个射极跟随器(共集电极电路)足以驱动LED了。射极跟随器的发射极接负载,集电极接地,基极接单片机
共射极接法和共集电极接法的区别
共集、共基、共射指的是电路,是三极管电路的连接状态而不是三极管。所谓“共”,就是输入、输出回路共有的部分。其判断是在交流等效电路下进行的。在交流通路下,电源正极相当于接地
。哪一个极接地,就是共哪个极电路
。
IO口。
共集电极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集电极是输入与输出的公共极;共基极电路----三极管的基极接地,基极是输入与输出的公共极;共发射极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发射极是输入与输出的公共极。 8.1
、NPN管在电路中的应用
区别很大。
首先,你的图有些问题,在会烧元件或者拉低电压的。
Q1应该是共集电极电路吧,Q2算共射电路。此处输入电压一般情况不使用Q1电路,都使用Q2电路。
Q1电路中,随着Q1的导通,E极电压上升,升到E极电压上升到3V(锗管)或2.6V(硅管)时,Q1的BE结电压开始减小,使Q1欲退出饱和状态,如此Q1的电压就钳在3V或2.6V左右,Q1的输出电压相对较低,不可能超过
3V(按锗3V3代表3.3V。
B极、E或C极回路上必须要有限流电阻,不然
管算,BE也得0.3V的压降)。因为Ube=0.7V(硅管)/0.3V(锗管)。
Q1电路无法进入饱和状态?如果Q1进入饱和状态,电流Ic增大,集电极本来就有限流电阻R,Ic*R>Vcc-Ie*Rled? Rled
为LED的电阻。
Q2电路简单,只要BE电压达到0.3V(锗管)或0.7V(硅管),Q2饱和导通,5V电压就加于负载。负载电压不受
B极驱动电压的影响。
综上所述:NPN管(高电平导通)采用共集电极接法时输出电压较低,采用
共射极接法时输出电压相对较高。
8.2 PNP管在电路中的应用
两种接法各有用途,不能说哪种更好
左边是共发射极接法,右边是共集电极接法,由于发射极和基极间的电位只差0.7V,大致可看成Ve=Vb,因此又叫做射级跟随器。
当目的是要驱动一个数字量器件(如继电器
/蜂鸣器)时,左边的共射电路
T1上的压降很小,电源电
/蜂
是最标准的用法:T1要么截止要么饱和导通,导通时
压几乎都落到负载B1上,T1相当于一个开关。采用右图的射随接法继电器
鸣器虽也能工作,但因三极管不会饱和,使得负载得不到接近电源的电压,反而要使三极管的功耗增大,是值得注意的。
左图:拉低T1的基极电平使其导通(限流电阻不可省),仅约0.2V。
右图:拉低T2的基极电平(假设为0.3V),T2虽导通但无法完全饱和,因导通的条件是Vbe(实际应为Veb)上有0.7V,所以T2的Vce(实际应为Vec)=0.3+0.7=1V。
可见左右两种电路在三极管图,负载上得到的电压则较低。
综上所述,PNP管(低电平导通)采用共集电极接法时无法进入饱和状态,采用共射极接法时饱和压降低。
所以在电路中不管是PNP管还是NPN管一般采用共射极接法,即集电极接负载;共集电极接法(又称射级跟随器)有电流放大而无电压放大。
c-e上的压降不同,右图三极管的功耗要大于左
T1即饱和,Vce
如果把三极管当开关用,负载最好接在集电极(不管是NPN还是PNP管),
这样接导通时饱和压降小一点。接在集电极作负载的是电压放大,接在发射极做负载的是电流放大。
不管是NPN还是PNP三极管负载可以接在集电极也可以接在发射极,种接法要根据放大电路的要求来定,负载接在集电极的叫共射放大电路
至于哪,具有电
压放大作用,另一种负载接在发射极的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特点,同样是一种放大电路又称阻抗匹配电路。
8.3 一般典型用法是三极管基极接单片机
IO口(P0-P3)。
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小可以更容易进入饱和状态。三极管的饱和电流由C极负载决定,这里说的是e极上无电阻的情况. 一般说负载大是指电流大,也就是电阻小。
怎么使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极接地,集电极通过负载接大倍数大于集电流。
(此处NPN三极管基极接单片机IO口,发射
5V电源)答案:增加基极电流,使基极电流乘以放
,所以计算时要用你所用一
因为三极管放大倍数有离散性
三极管中可能的最小放大倍数。用最小放大倍数算,放大倍数较大的管子上去也
,放大倍数较
能用,只是饱和深度深些,多少影响点响应速度。用最大放大倍数算
小的管子上去就不能保证饱和。如果单片机输出电流不够就要加放大级。
假如发射极直接接地而不串联电阻,如果三极管是
NPN管,单片机IO口输
PNP
出高电平,则加在三极管的电流会过大而烧毁三极管。另一种情况,假设为
管(E极接Vcc),单片机IO口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烧毁。一般会在单片机与三极管基极间加限流电阻(?)。
驱动蜂鸣器的电路要求工作在饱和状态下是为了提高电源的使用效率是必需条件.比如说使用的蜂鸣器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电阻或采用恒流电路来电流
.
,并不
,这时就要在C极上串
pnp与npn的用法有所不同,一般来说pnp的管子射极接电源,且b极接上
拉以确保关断,npn的管子射极接地,b极下拉。9013是npn管,高电平导通,9012是pnp管,低电平导通。这种做法只适应于相对较高输入阻抗电路,以提高抗干扰特性,防误触发。如果还想可靠点,此电阻上还可加一只石。
103~104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