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
来源: 刘思濛的日志
社会医学的定义: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1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此外还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律法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连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将自然科学的成就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综合了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
社会医学的任务概括为:通过社会卫生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管理及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价,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四项;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社会医学的发展阶段⑴ 疾病的社会意义取决于疾病发生的频率;⑵ 必须弄清特定疾病最常出现的“形式”;⑶ 社会状况与疾病的具体关系为:社会恶化产生有利于感染疾病的因素,直接引起疾病、影响病情,疾病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状况,特别通过它的后果来影响;⑷ 医疗能否成功取决于社会;⑸ 用社会措施预防疾病或影响病程,要注意病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她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恩格尔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于系统论原则,包括疾病、病人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在这个系统框架中,可以把健康或疾病理解为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组织系统到人,以及由人、家庭、社区、人类构成概念化相联
系的自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再是二元论和还原论的线性因果模型,而是互为因果、协同制约的模型。健康反映为系统内、系统间高水平的协调。恢复健康不是健康的以前状态,而是代表一种与病前不同的系统新的协调。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健康观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而改变的,研究健康与疾病的联系,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一)、消极的健康观(二)、积极的健康观1. 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健康。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这种心理上的完好状态,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 (1)正确认识自我2)正确认识环境(3)及时适应环境3.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2)作为健康人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3)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1医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医疗模式应从治疗型转向预防保健型,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到以健康为主导,从单个患者转向家庭和社区,使医疗防治目标转变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环境协调发展。医学除了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更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医学发展应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积极组成部分。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目的 医学的目的或者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优先战略是,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等四项目的。
健康与疾病相对的概念 所有生物体都会有病,都要经历生长、老化、死亡的过程。因此,可以把健康与疾病看做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或是分度尺。良好的健康在一端,死亡在另一端,每个人都在疾病一健康连续统一体的两端之间的某一地方占有一个位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着。
亚健康状态 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两类 1.现场试验研究 2.调查研究。 现场试验研究又称社区干预试验,它是指在人群中,试行某种卫生措施,与对照人群进行对照,观察该措施对人们的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如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吸烟干预研究等,都属于现场试验研究。 调查研究是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主要任务是了解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等,为制定卫生对策和卫生规划,采取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医学研究包括五个步骤一、选择研究课题 恰当地选择课题是研究工作的首要环节 二、调查设计 确定题目以后,就要根据调查目的进行调查设计 三、实施调查 调查设计确定后,就要严格按照调查设计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及时复核、复查及补漏,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与正确 四、分析总结,解释结果
问卷的设计原则 1.根据假设提出问题 问卷的所有问题都必须依据研究目标来提出。研究目标是根据研究目的拟出的可以衡量的一系列项目。所以,问卷上问题的提出以目标为依据,调查到的资料才能与研究目标相符合,达到研究的目的。 2.问题必须简明易懂 问卷的提问必须用词得当,容易被理解,不抽象,不模棱两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要考虑到应答者的知识和能力等。 3.答案设计必须考虑统计方法 问题的答案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统计方法。否则,有些问题在统计时无法处理或使处理过程变得复杂。
问卷类型 根据问题回答的方式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及界于二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对提出的问题规定了答案,被调查者从给出的答案中进行选择。
三种问卷优缺点1.封闭式问卷的优点:
(1)容易回答,节省回答时间。(2)拒答率低(3)便于整理分析。2.封闭式问卷的缺点:
(1)回答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回答者只能在规定的答案中选择。(2)资料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3)不易觉察到回答者对问题的误解。(4)无法发现笔误。
(二)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只向被调查人提问,不提供预先给出的答案。
1.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1)可以用于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有几种的情况。(2)能让回答者以喜欢的方式详细回答并加以说明和论证,能充分反映被调查者的特点。
(3)可用于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当一个问题有上10种答案时,使用封闭式问卷有一定难度,而开放式问卷却可以很简单地提出。
2.开放式问卷的缺点:
(1)可能会收集到一些无价值或难于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由于是畅所欲言,不受,所以收集到的资料五花八门,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有时甚至需要的资料反而未能收集到。
(2)适用范围有限。特别是用信访法收集资料,不能用开放式问卷。如果用了,仅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和有相当文字表达能力的调查对象。
(3)拒答率较高。因为完成这类提问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人不习惯或不乐意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等,导致回答率降低。
(三)混合型问卷
混合型问卷是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问卷。但通常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多以封闭式问卷为主,只是根据需要,加上少量开放型问卷
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泛影响性(二)恒常性与积累性(三)交互作用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的意义
1.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3.探索卫生状况变化和发展趋势,取得经验教训
社会卫生状况的研究内容
狭义的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指一个社会中人群的健康状况,一般称为居民健康状况。
人群的健康水平的因素,受人类生物学因素,人类行为因素及社会卫生条件的影响。
广义的社会卫生状况研究,除了人群健康状况以外,还应包括社会制度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卫生条件、卫生服务状况及人类的卫生行为等方面。
减寿人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定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该指标主要用于比较特定人群中不同死因。
无残疾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LEFD)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无残疾期望寿命则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这是寿命表方法用于功能状态的研究。运用寿命表的计算原理,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耗的平均期望寿命,从而可得出无残疾状态的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亦称活动期望寿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生活自理能力系指正常人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日常生活所必须完成的活动,如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洗澡等活动。
调整病残生存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又称伤残调整生命年,系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某一人群的 DALY即将该人群的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 year of life lost,YLLs)和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进行综合计算,再以生命年的年龄相对值(年龄权数)和时间相对值(贴现率)作加权调整
全球社会卫生状况简介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健康状况改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各国、各地区之间不仅相同,存在巨大差异,但全球健康状况仍呈现以下特点:一、人群健康状况(一)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普遍性,且改善幅度较大(二)健康状况差距较大,不同程度存
在着健康不公平性(三)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 (四)旧的健康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健康问题又不断出现 二、卫生状况 卫生是指根据情报分析而确定的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的目标、重点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确定卫生目标,并为保证其顺利实现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各国的一项基本职责。追求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一直是各国长期努力的主要目标。三、社会、经济状况 四、人口状况(一)增长概况(二)人口分布(三)人口城市化(四)人口结构(五)人口老龄化 五、卫生服务 六、卫生行为(-)吸烟(二)酗酒(三)药物滥用(四)性病与艾滋病
为什么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背景情况
21世纪的医学以健康促进为目标,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医学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理念的体现和具体表达形式。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1.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2.医疗费用过快增长3.医疗服务效率下降4.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5.疾病谱和医学模式转变6.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增加7.医疗补偿机制不合理8.职能进一步转变9有利于加强预防为主战略10深化城市医疗卫生改革,建立新型城市服务体西11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12将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维护社会稳定13社区服务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14时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社区WHO定义是某种经济的、文化的、种族的或某种社会的凝聚力,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一种社会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是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病人 健康人 亚健康人群 高危人群 重点保健人群
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有力推动城市区域性卫生规划的实施 大大强化全科医疗在社区的实践
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一)社区治疗(二)社区预防(三)社区保健(四)社区康复(五)社区健康教育(六)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七)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与临终关怀((八)社区中医药的融入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以三级预防为主导,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创建健康示范社区 以医疗卫生改革为契机,努力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ppraisal):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是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那些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
个体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主要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以便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之后寿命可能增长的程度。
评价年龄高于实际年龄:说明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即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反之,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死亡率水平亦可能低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数,说明被评价者接受医生建议后采取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可能延长寿命的年数。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不同的量值,评价结果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健康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属于健康型。二)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三)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四)一般性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预期死亡过程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
增长年龄(achievable age)又称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是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相同步骤计算的评价年龄
评价年龄(appraisal age)是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评价年龄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一、资料收集(-)收集年龄别、性别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二)收集危险因素资料二、资料分析(-)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二)计算组合危险分数(三)存在死亡危险(四)计算评价年龄(五)计算增长年龄(六)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研究范畴包括卫生服务的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激励、评价,以及效益效果分析等。
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卫生服务日趋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形势下,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成就、先进的疾病防治技术和方法,并不能保证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还必须相应地调整、改进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工作方式、方法,要有适宜的卫生服务计划、实施、评价管理技术,才能促进生物医学技术与方法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益和效果。
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保护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并不是人们所有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要能否转化为需求,除取决于个体是否觉察到有某种或某些卫生服务需要以外,还与个体的收入水平、家庭人口、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享有的医疗保健制度、地理与气候条件、交通便利程度、风俗习惯以及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提供的服务类型和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研究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求)量、利用量及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分析需要(求)量、利用量的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合理组织卫生服务,评价卫生系统工作效率和潜力,解决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高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也可以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方针、以及加强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康宁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没有病和躯体的虚弱。
卫生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通常所指的卫生费用是指狭义的卫生费用,是卫生费用研究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