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阆中

阆中

来源:九壹网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1985年被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武穆”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6年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

阆中古城(38张) 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文化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阆中滕王阁和杜甫《滕王亭子诗》,可以跟南昌的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映成趣。“状元洞”“状元街”“三陈街”“状元牌坊”“魁星楼”“清棚”等遗迹,又让阆中拥有了完备而丰富的科举文化旅游遗迹。“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天宫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涵盖了道教、佛教、教、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其中,道观的历史在两千年以上,佛寺历史有一千年,教和教历史超过500年,天主教历史也有百余年。目前,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张飞庙旅游区”“东山园林”“锦屏山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

华光楼

“天宫院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区

历史名城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

阆中蒲家大院(18张)

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4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2]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孖、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

阆中学院行署

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城南一条带,城北两个片,城外苦干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87年11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召开,会议对阆中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名城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年4月,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交流会上,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古城的保护、改造、打造已初见成效。 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境内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毁,原本12层,高32米,地震后仅余6层,现已经修复) 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九、饮食文化

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

阆中秦家大院(6张) 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张飞牛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阆中美食

阆中美食素有“八怪”之称,“张飞牛肉熏黑卖,白糖蒸馍红章盖,男女吃醋不争风,窑压清酒飘四海,奉国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赶早台,凉面套勺热臊子,出炉锅魁夹凉菜。”本期我就带大家去品味川北美味的代表——阆中美食。 张飞牛肉是阆中美食的首席代表,最大特色是外表黝黑,内里鲜红,香气四溢,滋味无穷。热凉面就是上面说的“凉面套勺热臊子”了,热凉面和普通凉面并没有太大不同,但独特就在凉面的佐料牛肉臊子上。 冷的凉面淋上热腾腾的牛肉臊子,吃起来有凉面的筋道,又夹着牛肉的香辣,冷热适口,价廉物美。白糖蒸馍看似寻常,却是独一无二的阆中地道小吃,常温下可保存30天,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是中国4大名醋之一,醇香适口,当你在阆中街上看到当地人像喝饮料一样喝醋时,也不要大惊小怪,尝一尝醋做的饮料,说不定你也会爱上那种酸酸的感觉。油茶馓子是我极爱的一种早餐饮食,可惜在成

都,已经多年不见有卖,到了阆中,竟然发现这也是阆中的早点之一,早上起来,到小店吃碗“油茶馓子”,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阆中的牛肉面、羊杂面、酸菜豆花面以及老观的油锁儿等各种面食,风味独特,摊位都不大,也比较简陋,要懂得寻觅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并一一把所有美味吃完,可不是三五天能做到的事情。阆中土特产可用1-4个字来概括: 醋-皮蛋-干牛肉-白糖蒸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