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时间:20__年1月12日——20__年2月26日
二、实践主题:献礼青春向祖国
三、实践目的:通过寒假时期的实习,宣扬党的精神,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发扬。
四、实践地点:我的家乡-农村
五、实践内容:
一年一度的寒假从今天就开始了,和往年一样,同学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计划着寒假的实践生活,有去外地旅游的,有每天在家中读自己心爱的书籍的,有要考研学习的,但更多的是领导老师、团组织等关注农村,帮助困难学生家庭,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贯彻精神。
1、经济学院家长会——贯彻精神的典型代表。都是大学生了竟然还开家长会,你肯定没听说过吧,大学时代是思想比较开放、生活比较自主的一个阶段,然而,正是这个平台也拉开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经济学院领导想和学生的家长进行心对心的沟通,更深入的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问题,并且听听家长的心声,于是开辟了一个新创举——开家长会。由于大学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长是基本不可能的,也是学院资源所达不到的。然而,比较幸运的是,今年经济学院家长会地点选在了我的家乡-沂水县教体局。由于这样的机会难得,与这么多学院领导面对面交谈并且提出自己的困惑和家长的疑虑可以说是百年难遇的。于是,我说服我的家长去参加这个会议,克服了农村妇女少“凑热闹”、“惹人非议”等闲言碎语,并且建议他们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正确的锻炼身体等。学院领导做到了,切实的发扬党的精神,关爱同学,真诚交流。我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党的精神,把新思想灌溉到农村,打碎农村旧的、陈腐的思想让他们学会改变旧观念,用新思想评判新事物,我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尽一份力。
2、真情助困,传递爱的力量,弘扬精神的精髓。济南大学一直有个良好的声誉,那就是关爱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每年学校都会拜访一些贫困生,给他们送去食用油、面等物质的支持和冬天人心的温暖。今年也不例外,我作为受助学生之
一,亲身的体会到了来自学院的真情和温暖,精神,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带领下,体现的淋漓尽致。走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其中传递着爱的力量。此次寒假,我的思想上接受了很大的洗礼,以前我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抱怨天公不作美,让自己失去父亲,让家庭陷入经济困难的境地。其实并不是的,在我们的周围,有比我生活的更苦,条件更艰难的孩子,她们需要我们,虽然我的生活条件确实很差,但是在一些方面我能帮得上忙的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比如我的穿小的衣服,不用的书籍等都会捐出去,虽然不是名牌,但是仍然有人急切的需要它们,人家自有真情在,大家互相帮忙,在无形中传递着爱心,达到各有所需,滴水汇成江河,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形成汪洋大海,爱心无处不在。
3、贫困学生学习跟上进度,我帮忙。人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就意味着要负更多的责任,比如在农忙时,在家里不仅得不到家人对自己学习的支持,有时还不得不舍弃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去帮家人干活。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假期有辅导班,报各种艺术班等真是有天壤之别,既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又比农村学生又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自然在学习时间与机会上无法与城市的学生相比。看到这一落后点,又有精神的感召,我决定帮助他们。即使我的力量很小、精力有限,即使只是能够帮助的只是我身边的一些学生,我也乐此不疲。先是我的一个二姑家的弟弟,他今年上高一,他的数学却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我二姑心里很急,但是力不从心,自己是小学文凭,辅导不了;想请家教,又没有那么多钱,我就果断的承担了这个任务,给他制定学习计划,提醒他重点难点,效果很好。邻居家的大爷大娘们看到了,纷纷把他们的孩子交给我,让我给他们辅导,于是,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我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给他们安排了任务,争取让他们更有效的学习,我还给他们安排了上课时间,以使他们的生活与家人的步调大体一致。他们也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个个发愤图强,我在一边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弘扬精神,从我身边的小事做起,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4、农村贫困青年,进城务工,争取机会获得长远发展。农村人的孩子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学习,考入大学,通过大学的平台进入社会,于是就有了留在城远发展的机会;另一个是考不上大学的就在农闲时进城务工,由于学历水平不高,所以只能靠体力打工,等到老了,打不动了,就回家种地,让下一代去拼搏。第二点给我的感受尤其强烈,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同龄的人都去打工了,看看我们的父辈、祖辈都是如此,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人们更
多的不只是靠蛮力打工,而是在自己打工养家的同时,注重学一门技术,以便自己可以长远发展,我想这一改变与国家提供的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密不可分的,而农村青年也响应了这一号召并且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比如我的一个远亲哥哥,学历只到初中,也已经在农村结婚,肩负着抚养家人生活的义务,按理说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钱再去支持他的继续发展,但是他还是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新技术,虽然很累,但是他说为了未来可以轻松一点,现在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说实话,我真是从心里由衷的佩服,不觉得心里产生了敬慕之情,这就是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吗,精神面貌确实非同一般。
六、实践总结:
的精神,在我的身边处处都体现着;不论是学院领导老师还是在我身边的未上大学的农村青年,他们响应的号召,个个朝气蓬发,不仅从各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有一技之长,还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从经济学院的家长会,学院领导亲自与学生家长的亲自沟通,真情助困,传递爱的力量和送上真诚的祝福,帮助贫困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农村贫困青年进城务工的同时获得一技之长,让自己有长远发展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身先立足,敢于冲锋,无论再多的困难,我们更应该努力磨砺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在党的精神的沐浴下,我们大步向前走。虽然像经济学院领导举办的家长会我不是主角,但是身在其中,能处处感受着真诚的关心他人的气息;真情助困,我是受助的一份子,更是能感受到其中浓厚的真情;帮助自己身边的农村孩子补习功课,身体力行,让我激情澎湃,浑然不知身体上的劳累;农村青年思想上的大的转变,开始学习新技术,让自己更适应社会,同时获得长远发展,这种思想上的让人高兴。不论是发生在身边只是感受到的,还是自己亲身参加实践的,我们都能觉察其中的类似一场大变革的气息,正是精神的指引,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做每件事的行动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变化。我们在实践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