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
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
,
0,,
0.010010001…,π,,,﹣0.333…,
3.1415,2.010101…,
(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中,无理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1,
,
C.5,12,13
D.9,40,41
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6
C.
D.
4.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函数符合条件的是( ) A.y=4x+6
B.y=﹣x
C.y=﹣x+1
D.y=﹣3x+5
5.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m,则m2的值为( ) A.10
B.100
C.28
D.100或28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7.已知函数y=(m+1)A.2 8.估计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 )B.﹣2
C.±2
D.
的值在( )
B.3到4之间
C.4到5之间
D.5到6之间
A.2到3之间
9.若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为( ) A.(3,0) 或(0,﹣3)
10.y=kx+(k﹣3)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B.(3,0)或(﹣3,0)
C.(0,3)D.(0,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
12.在一次函数y=2x+3中,y随x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13.一个实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5,则这个实数是 .
14.如图,在一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柱体状水杯中放入一支13cm长的吸管,那么这支吸管露出杯口的长度是 .
15.一次函数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16.观察下列一组勾股数:6,8,10;8,15,17;10,24,26;12,35,37;…;a,b,c.根据你的发现,写出当a=20时,b= ,c= . 三、解答题 17.计算: (1)(2)(3)(4)(5)
.
18.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
19.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3),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相交于点(2,a),求a的值及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0.某同学想知道操场上旗杆AB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一根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了1米,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的下端刚好能接触到地面的C处(如图),你能由这些条件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2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 (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4,AD=8,求△BDE的面积.
22.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用煤气不超过60m3,按0.8元/m3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1.2元/m3收费.
3
(1)设煤气用量为xm,应交煤气费为y元,写出y关于x(x>60)的函数关系式; 3
(2)已知某用户一月份用煤气80m,那么一月份该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23.如图,lA,lB分别表示A步行与B骑车在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 (1)B出发时与A相距 千米.
(2)B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 小时. (3)B出发后 小时与A相遇.
(4)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 小时与A相遇,相遇点离B的出发点 千米.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5)求出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过程)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
,
0,,
0.010010001…,π,,,﹣0.333…,
3.1415,2.010101…,
(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中,无理数有( ) A.2个
【考点】无理数.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无理数有:0.010010001…,π,共4个.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1,
,
C.5,12,13
D.9,40,41
,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222
【解答】解:A、2+3=13≠4,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B、12+(2
)=(2
),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C、52+122=13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C、92+402=41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6 C. D.
【考点】实数的运算.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原式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原式=|﹣3|=3,正确; B、原式=6,错误; C、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D、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4.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函数符合条件的是( ) A.y=4x+6
B.y=﹣x
C.y=﹣x+1
D.y=﹣3x+5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性质作答.
【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k<0,故A选项错误,
把点(﹣1,2)分别代入B,C,D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
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②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5.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m,则m2的值为( ) A.10
【考点】勾股定理.
B.100
C.28
D.100或28
【专题】分类讨论.
222
【分析】分情况考虑:当8是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得m=6+8;当较大的数8是斜222
边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得m=8﹣6.
222
【解答】解:①当边长为8的边是直角边时,m=6+8=100;
②当边长为8的边是斜边时,m2=82﹣62=28; 综上所述,则m的值为100或28. 故选:D.
【点评】本题利用了勾股定理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要分边长为8的边是否为斜边来讨论.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
【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出点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答】解:点P(﹣1,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1,﹣1),在第三象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7.已知函数y=(m+1)A.2
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 )B.﹣2
C.±2
D.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出m﹣3=1,m+1<0,进而得出即可. 【解答】解:∵函数y=(m+1)∴m2﹣3=1,m+1<0, 2, 解得:m=±则m的值是﹣2.
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
2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得出m+1的符号是解题关键. 8.估计
的值在( )
B.3到4之间
C.4到5之间
D.5到6之间
A.2到3之间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由4<8<9可知2<【解答】解;∵4<8<9, ∴2<∴3<
<3. +1<4.
<3,然后可估计
的取值范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估算出
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9.若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为( ) A.(3,0) 或(0,﹣3) 【考点】点的坐标.
3,进而根据x轴上点【分析】根据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可得点P的横坐标为±的纵坐标为0可得具体坐标.
【解答】解:∵x轴上的点P到y轴的距离为3, ∴点P的横坐标为±3, ∵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
∴点P的坐标为(3,0)或(﹣3,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相关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 10.y=kx+(k﹣3)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B.(3,0)或(﹣3,0)
C.(0,3)D.(0,3)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分别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由图象经过的象限确定k的正负,然后根据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于函数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则k<0,所以k﹣3<0,则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所以A选项的图象不可能;
B、由于函数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则k>0,而可能有k﹣3>0,则图象与y轴的交点可能在x轴上方,所以B选项的图象可能;
C、由于函数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则k<0,所以k﹣3<0,则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所以C选项的图象可能;
D、由于函数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则k>0,而可能有k﹣3<0,则图象与y轴的交点可能在x轴下方,所以D选项的图象可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为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 ﹣4 .
【考点】立方根. 【专题】计算题.
【分析】谁的立方等于﹣,谁就是﹣的立方根.
3
【解答】解:∵(﹣4)=﹣,
∴=﹣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定义,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12.在一次函数y=2x+3中,y随x的增大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k的符号,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一次函数y=2x+3中,k=2>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一个实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5,则这个实数是 【考点】平方根.
.
【分析】根据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依此列式计算.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3)+(2a﹣5)=0 解得a=. 则a+3=
,
2
)=
则这个数是(故答案为:
,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解题要注意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之间的关系. 14.如图,在一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柱体状水杯中放入一支13cm长的吸管,那么这支吸管露出杯口的长度是 3cm .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半径我们可以求出直径,沿底面的半径切开圆柱,则平面为一个底为6cm,高为8cm的矩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计算对角线的长度,吸管露出杯口的长度为吸管长减去矩形对角线长.
【解答】解:由题意知AC=6cm,BC=8cm,AD=13cm 在直角△ABC中,BC=8cm,AC=6cm, 则AB=
=10cm,
∴BD=AD﹣AB=13cm﹣10cm=3cm. 故答案为:3cm.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考查了矩形各内角为直角的性质,本题中正确的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是解题的关键. 15.一次函数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别把y=0,x=0代入y=2x﹣3,求出对应的x及y的值,进而得出一次函数y=2x﹣3与x轴及与y轴的交点坐标. 【解答】解:当y=0时,x=;
故一次函数y=2x﹣3与x轴交点坐标为(,0). 故答案为:(,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难度不大,注意掌握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0;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0.
16.观察下列一组勾股数:6,8,10;8,15,17;10,24,26;12,35,37;…;a,b,c.根据你的发现,写出当a=20时,b= 99 ,c= 101 . 【考点】勾股数.
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分析】
22
得出a=2n,b=n﹣1,c=n+1(n≥3,n为正整数),满足勾股数.
.
3=6,b=32﹣1=8,c=32+1=10, 【解答】解:∵n=3时,a=2×
n=4时,a=2×4=8,b=42﹣1=15,c=42+1=17, n=5时,a=2×5=10,n=52﹣1=24,c=52+1=26,… ∴勾股数a=2n,b=n2﹣1,c=n2+1(n≥3,n为正整数).
22
当a=20时,n=10,则b=10﹣1=99,c=10+1=101,
故答案为:99,10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以及数据变化规律,得出a与b以及a与c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17.计算: (1)
(2)(3)(4)(5)
.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 【分析】(1)先把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即可;
(4)根据数的开方法则分别计算出各数,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5)先根据0指数幂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原式=3=2
;
﹣
(2)原式=12+18﹣12=30﹣12
;
(3)原式=5﹣3﹣4 =﹣2;
(4)原式=4﹣3+3=3
﹣2;
+1﹣(
﹣1) ﹣3
(5)原式==3+1+=3+
﹣1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熟知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解答】解:△ABC各顶点的坐标为A(﹣3,2),B(﹣4,﹣3),C(﹣1,﹣1); △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如图中△A1B1C1.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作图,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是: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
19.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3),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相交于点(2,a),求a的值及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分析】把交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将点(0,﹣3),(2,1)代入y=k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答】解:∵点(2,a)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 ∴a=2×=1;
将点(0,﹣3),(2,1)代入y=kx+b得:
,
解得:
,
∴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问题,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20.某同学想知道操场上旗杆AB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一根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了1米,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的下端刚好能接触到地面的C处(如图),你能由这些条件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旗杆的高度.
【解答】解:已知AB为旗杆的高度,AC=AB+1,BC=5米,求AB的高度. 因为AB⊥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所以旗杆高度为12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2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 (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4,AD=8,求△BDE的面积.
=
=1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1)由折叠可知,∠CBD=∠EBD,再由AD∥BC,得到∠CBD=∠EDB,即可得到∠EBD=∠EDB,于是得到BE=DE,等腰三角形即可证明;
(2)设DE=x,则BE=x,A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的值.
【解答】解:(1)△BDE是等腰三角形. 由折叠可知,∠CBD=∠EBD, ∵AD∥BC,
∴∠CBD=∠EDB, ∴∠EBD=∠EDB, ∴BE=DE,
即△BDE是等腰三角形;
(2)设DE=x,则BE=x,AE=8﹣x,
222222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B+AE=BE即4+(8﹣x)=x,
解得:x=5,
AB=×5×4=10. 所以S△BDE=D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勾股定理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
22.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用煤气不超过60m3,按0.8元/m3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1.2元/m3收费.
3
(1)设煤气用量为xm,应交煤气费为y元,写出y关于x(x>60)的函数关系式; 3
(2)已知某用户一月份用煤气80m,那么一月份该用户应交煤气费多少元?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先根据不超过60m的部分乘以0.8元/m,再加上超出的部分乘以1.2元/m,即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3
(2)分不超过60m,超过60m两部分,分别计算煤气费,再把它们相加即可求解.
3
3
3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y关于x(x>60)的函数关系式为y=60×0.8+1.2(x﹣60)=1.2x﹣24(x>60); 60+1.2×(2)0.8×(80﹣60) =48+24 =72(元).
答:一月份该用户应交煤气费72元.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用“移多补少”的思维方法,此题难度一般,需细心思考,认真分析.
23.如图,lA,lB分别表示A步行与B骑车在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 (1)B出发时与A相距 10 千米.
(2)B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 1 小时.
(3)B出发后 3 小时与A相遇.
(4)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 离B的出发点
千米.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小时与A相遇,相遇点
(5)求出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过程)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出发时时间记为0,由此即可确定B出发时与A相距多少千米;
(2)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以S没有改变,由此即可确定修理所用的时间; (3)若A与B相遇,那么图象有交点,由此根据图象即可确定B出发后多少小时与A相遇;
0.5=15千米/小时,那么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4)由于B开始的速度为7.5÷
时的速度前进,根据和A相距10千米可以列出方程求出相遇时间,然后就可以求出相遇点离B的出发点的距离;
(5)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解:(1)依题意得B出发时与A相距10千米;
(2)B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1小时; (3)B出发后3小时与A相遇;
0.5=15千米/时,A的速度为(22.5﹣10)÷3=(4)∵B开始的速度为7.5÷并且出发时和A相距10千米, 10÷(15﹣
)=
(小时),
×15=
千米;
(千米/时),
相遇点离B的出发点
(5)设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s=kt+b 则有
解得k=,b=10,
t+10.
∴A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s=故答案为:10;1;3;
;
;s=
t+1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比较复杂,内容比较多,主要图象的信息解决问题,最后还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