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通货膨胀研究
院 系:中南林科大涉外学院
专 业:经管系金融学
年 级:2011级
姓 名:雷芳良 郭欢 何晶 易露 刘倩冰
学 号:20118325
二零零一二年十一月
摘要
通货膨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渗入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事关国家的利益,也和我们自己牵扯着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借鉴了各位前辈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对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影响及
采取的解决措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货膨胀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 通货膨胀
Abstract
Inflation in today's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also penetrated into the our life, can say and our life,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and our own in a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we all lessons from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s of inflation, the inflation cause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and solve measures gives own view, infl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bout inflation, became the various countries' scholars focus.
Key words inflation
目录
1.绪论
1.1选题大背景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方式
1.4预计成果
2.理论铺垫
2.1通货膨胀的定义
2.2通货膨胀的类型
3.针对性描述
3.1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3.2通货膨胀的影响
3.3采取的控制措施
4.实证性分析
5.对症下药
6.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 绪论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对一国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1.1选题大背景
从国家经济这个大视角,通过一系列资料我们可以看到:02年到07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可以看做中国经济周期的繁荣期,经济周期就像一条波浪线,02-07年处在波峰,接下来就会走下坡路,然后进入谷底,再慢慢爬升,又爬到波峰,再继续。08年就是在走下坡路,但是还没有进入谷底,预计明年形势更糟糕,那么谷底有可能是明年或者后年,或者再往后。现在出口企业要么倒闭、要么商品挤压,还没来得及转内销。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为38%,出口下降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巨大。受此影响众多人员失业,减薪,然后国
内消费下降,消费下降的水平比起出口企业商品积压的更厉害,所以物价会回落,然后出现通货紧缩。人民币之前的升值是受西方的压迫,现在贬值是为了促进出口。拉动内需是的4万亿元投资,以及公务员加薪等。人民币贬值对国内经济没有明显影响,因为贬值是相对外币而言。相对与国内商品价值而言,没有变化。
通货膨胀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变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大量的利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就有他的现实意义和必要了。
研究通货膨胀还有重要意义。适度的通货膨胀起到了鼓励消费的作用,对过度的储蓄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但是对于储蓄有很多货币的人,每一次的通货膨胀都是经济规律自身不声不响地掀起的一次“征税”活动,其被“征税”的数量正好与其储蓄的货币财富数量成正比,即货币财富的数量越多,被“征税”的数量也就越多。如果在正常的消费之外已没有什么再可增加的消费,这时,若想不被“征税”,就只有进行投资。投资不但可以抵消通货膨胀所造成的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而且也许还能额外地以利润的形式增加财富。因此,通货膨胀将会像“鬼推磨”一样推动着人们进行投资,这将会使经济进入一个良性的
循环轨道。但是,过度的投资将会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因此一旦通货膨胀超过了一定的幅度,好事将变成坏事。通货膨胀起到了使不同的经济区域朝着平衡趋势发展的作用。当一些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积累了一定量的通货膨胀后,它将会使另一些欠发达地区或欠发达的国家得到发展的机会。
1.2文献综述
1、通货膨胀形成原因
货币主义代表人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在商品总供应量对商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一般商品物价会随之提高。他们断定总开销与商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提高现存货币总量。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
新凯恩斯主义(New—Keynesianism, NK)认为,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
2、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起因
杨柳,李力(2006) 从供给推动方面出发,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表明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同时也是引起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李丕东、陈帅(2008)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在需求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下,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持续顺差,结售汇下,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货币被动投放被认为是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因素。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后果是股票等资产价格持续走高,股票价格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促进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需求扩大,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压力。
刘遵义(2008)认为,金启义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的中国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主要是由于能源产品价格及农业产品(包括食品)价格的上涨所致。尽管最近几个月来,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同比增长率超过8%,但是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core rate of inflation),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中扣除了能源及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作用后,仍然是比较低的,大约在1%~1.5左右。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源头还是农产品与能源的价格。
3、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特点
杨圣明(1993)认为:其一,全球性。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货膨胀。它的出现
不是偶然的,不过是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再现,集中反映出经济全球化中积累的诸多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其二,全面性。这次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粮食和石油大幅度涨价,而是以这两种基础产品为中心的大多数商品同时全面涨价。事实表明,这既不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又不是结构性的价格调整。其中既有实体产品的涨价,又有虚拟产品的涨价。目前我国面临粮价、油价、房价、股价、汇价五大价格问题,且纵横交错、异常复杂。
陈永志、朱炎亮(2010)认为,本轮通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突出,引发因素是流动性过剩,表现在过多的流动性导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结构性通胀爆发。当前我国结构性通胀的形成机理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部门发展的不协调及部门间物价涨落幅度的差异,而流动性过剩则对我国通胀的生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通货膨胀下实行货币的效力问题
刘遵义(2008)认为,我国为农业大国,农产品供应往往有周期性,也会导致价格波动,与宏观没有关系,因此紧缩的货币不能把农产品的价格降下来。能源价格上涨或下降,是由国际市场所决定的,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银行货币所能左右的。货币对于通货膨胀的效用甚小。
阎虎勤、罗凯(2010)从货币数量论关系式出发,以动态分析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的两个判断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是通过建立货币供应扩张系数与时间变量之间的线性模型,如果方程显著有效,则可认为货
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无关 ;第二个条件是通过建立货币通胀 比率与表示通货膨胀率的变量之间的线性方程,如果模型的常数项系数显著不为零,则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有关,反之则无关。二人从理论上证明了造成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性降低的原因部分地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带来的,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具有降低或者抵消通货膨胀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
5、我国通货膨胀解决策略
杨圣明(1993)认为,第一,密切关注通胀效应在国际间的传递,坚决捍卫我国近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通胀会通过明的、暗的、合法的与非法的各种渠道传导进我国或使我国在国外遭受损失。通货膨胀有极大的财富转移效应。国内如此,国际间也不例外。嫁祸于人是常有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强我国货币的性和自主性,提高汇率机制的弹性,以防外部冲击,以防将我国的财富大量转移他人,以防将我国经济发展引入慢轨道。第二,控制国内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然是抑制国内通胀的主要途径。第三,人民币升值要适度。货币的币值变化反映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升降。它具有双重效应。第四,切实解决我国能源资源价格低、环境价格低和劳动力价格低的问题。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眼睛既要向外,同美、日、欧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还要着眼于国内。只有把内与外协调起来,人民币才有巩固的基础。国内价格的“三低”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偏低的根源。所以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尽快主动解决上述国内价格方面的三低问题。
刘遵义(2008)认为,第一,通过“定价限量收购”、库存(储备)及销售行为,稳
定农产品价格;第二,通过长期合同,稳定农产品供应;第三,通过宣布未来的汽油税率及非价格条件来降低预期的远期能源需求;第四,通过长期定价限量收购合同,鼓励代替能源的研发和生产;第五,降低行销分配成本、强化中间环节竞争;第六,提供人民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工具:发行通货膨胀保值债券、重新引进居民保值存款;第七,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优势。
李光军(2008)认为,第一,制定宏观目标体系,建议将核心目标确立为保持国民经济增长9%—10%。第二,将治理通胀置于重要位置,以确保核心目标为前提,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和人民币汇率,抑制通胀。第三,逐渐有序地放宽包括对成品油、电价在内的价格管制,让其随市场波动,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接轨,由市场经济机制发挥主调节作用。第四,增加末端、低端阶层收入水平,直接补贴涨价受害最多和较多阶层,以缩小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重新审视发展高能耗产业的,在确保产业安全前提下主动收缩如石化、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一些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适当利用国际分工体系,提倡以国际委托加工方式增加进口比重。第六,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我国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七,大幅提高资源、能源开发税,出台燃油税,以税收形式抬高资源和能源价格,迫使人们节约使用。第八,明确界定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着乱开采,浪费多,安全性差,所有权益得不到保证,财富严重流失等严重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产权不清晰。只有实现产权清晰,开采企业才能高效开采资源,国家和民众才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1.3研究方式
研究通货膨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1消费者物价指数:它表示的是在不同时期为购买一揽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是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反应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这种指数是由各国根据本国的主要食品、衣物和其它的物品的零售价格以及一系列服务费用用加权平均计算出。
2.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根据大宗商品包括最终商品、中间商品、中间产品以及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
3生活费用指数:是指在不同时点,消费者为达到某一效用(或者福利、生活标准)水平所需要的最小支出之比。 生活费用指数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在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达到消费行为的最优化。
4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它涵盖范围广,包括消费品和劳务、资本品以及进出口商品等,较全面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
1.4预计成果
基本上可以通过研究掌握以下问题:
1,通货膨胀是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总物价水平的上涨,不是个别的物价或者部分的物价。
2,它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偶然的、暂时的都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3,它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比如商品短缺、持币待购等、
4,它是一种货币现象,在通货膨胀不能简单与货币发行过多打等号,货币过多是相对于待实现的商品总量而言的。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还有货币流通速度,它速度的增加也会使得流通中货币过多。
5,不是只要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结构本身的调整变化也会使得物价水平上升。
6,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并非都是靠货币发行,可以采取银行信贷、举借外债、发行国债。
7.在自由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明显上涨,轻微的变化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2 理论铺垫
2.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四层意思:①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所谓一般物价水平是指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总物价水平,而不是指个别物价或部分物价的上涨。②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季节性的、偶然的或暂时的物价上涨均不能称为通货膨胀。③在自由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明显上涨,而轻微的物价上涨就很难说是通货膨胀。在非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以一种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商品短缺、凭票供应、持币待购以及强制储蓄等形式。④高通货膨胀只能在高货币增长率的情况下发生,即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货膨胀率很高的国家,货币增长率也很高我国长期以来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通货膨胀,知道20世纪70年代初才突破这一固有观念,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没有通货膨胀存在的必然性,但有其可能性。在界定通货膨胀的含义中,我国理论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
第一,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画等号。这是因为,货币过多时相当于待实现的商品总量来说的。不可否认,货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依据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不单是商品价格总额,还有货币流通速度。在商品总量和货币量相适应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会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所以,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过多简单相等。
第二,不能将通货膨胀与物价画上等号。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绝不能反过来
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有通货膨胀引起的。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物价结构本身的调整和变化会是物价总水平上升,商品成本构成或劳动生产率变动也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而这些物价上涨都不应视为通货膨胀。同时,在一些采取不同的物价管制水平的国家,过多的货币供应并非都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第三,不能将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画等号。依据现实资料分析,通货膨胀对M。和M1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并非都是靠货币发行,还可以采取压缩银行信贷、举借外债、挖掘库存、发行国家债券等。同时,财政赤字造成的通货膨胀一般是先在M1中表现的。
2.2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可以根据以下各种形式划分成多种类型:
㈠ 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实际上以物价总水平上涨多少来划定通货膨胀的类型,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所界定的标准也不同。在此主要介绍萨缪尔森在宏观经济学中所描述的三种类型。
⒈温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唯一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物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人们乐于在
手中持有货币,因为这些钱的价值在一个月或一年当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会很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因为他们有把握肯定自己买卖的商品价格不会超出现行价格水平太多。
⒉急剧的通货膨胀
党物价水平以每年20%、100%、200%或者更高的速率上涨时,这种通货膨胀便成为急剧通货膨胀。这种急剧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出现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⒊恶性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完全失控,物价涨幅惊人。虽然存在急剧通货膨胀的经济似乎还可以生存下去,但当恶性通货膨胀像瘟疫一样袭来的时候,便会使整个经济窒息。
㈡ 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
⒈公开型通货膨胀
公开型通货膨胀也称为开放性通货膨胀,是指对物价水平不加管制,价格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只要出现通货膨胀,就表现为表现为价格水平的明显上涨。
⒉隐蔽型通货膨胀
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为压抑型通货膨胀,是指通过价格控制、定量配给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抑制物价的上涨。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没有上升,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却在下降。市场上商品供应紧张,黑市活跃。这类通货膨胀不能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而只能以排队抢购,凭票购买、有价无货以及产品质量下降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就存在这种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当时的物价指数并不反映真实的通货膨胀程度。
㈢ 按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划分: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而划分的通货膨胀的类型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是需要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通货膨胀。
3 针对性描述
3.1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自从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就一直处于一个通货膨胀的状态,物价涨幅也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以食品的价格涨幅较高,特别是粮食、肉禽、蛋的价格上涨的最快,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居住价格也居高不下,还有就是工业生产资料,主要表现在采掘业和原材料。
导致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货币的投放量过多,现在我们是项目在主
导社会经济,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为65万亿人民币,大约为10万亿美元,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是6万亿美元。美国2010年的货币发行量是8万亿美元,比中国要少,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却是14万亿,比中国要多。这说明,中国发行的钞票比生产出的商品要多很多,导致现在中国人手里都有钱却又不值钱。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对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需求量,就会发生纸币实际贬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其次就是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快速的发展,可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却在快速的倒退,就说农业,中国以前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现在我们自己种田还不如进口粮食,因为我们手里有钱,所以我们发展流通领域消化劳动力,现在运输业红火,年年都在拓展公路,就我们这样全民的去搞运输,却没有人愿意去发展实业,没有人愿意去养猪,为什么,因为猪肉涨价,最后获利的竟然不是养猪的人,而是那些搞流通领域和商业系统的人,这样的社会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懂,经商才是出路,然后就全民奔去经商,结果就是,又通货膨胀了。再则就是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制上出了问题了,我们进军海外市场的巨大损失需要依靠我们内部来消化,这必然会引起内部的物价上涨。
3.2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胀还导致了我国能源、原材料等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劳动、土地、物流等成本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产品成本的上涨快于制成品出售价格的上升,从而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的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发生温和通胀的同时,担心会发展成为严重通胀,所以会出台一系列的价格管制,例如电价,暂缓水价和天然气的价格,这些也许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控制通胀,可是却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再者,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劳动者努力的工作,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
由要求增加工资,若是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生产情绪,自然也会影响到劳动率的提高。
通货膨胀对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也会存在影响,进口的价格被迅速的拉高,而出口的价格却涨不上去,使贸易条件恶化,导致我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过去同样多的东西,让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收入转入到了其他国家。而且,我国大多数人属于依靠工资和薪金过生活的基层人民,而工资存在刚性,在通货膨胀的时期里,工资的增长往往滞后于物价,所以会影响到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通货膨胀会使借债者的实际债务负担减小,有损于债权人,而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自然也是深受其害的。
3.3采取的控制措施
面对中国国内目前的通胀情况,首先央行应该实行货币从紧的,提高准备金率,从而实现经济“软着陆”。中国通胀的实质是货币问题,因为资金的供给过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必须转变思路,有针对性,有计划的逐步的收紧货币,让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慢慢地减少。可以让银行发行国债,期满后在买回,这可以让国家回笼一部分资金。其次,应该要象征性的开征房地产税,抑制房价过快的增长,房地产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价格的重要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限价限购”的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可是毕竟都只是应急措施。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全国范围的开征房地产税才是大势所趋。要搞好股市,坚决围堵国际“热钱”的涌入。增加农
产品的供给,稳定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防止通货蔓延,目前国内因为农产品的价格普
遍上涨较快,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支出,为了稳定社会,必须增加农产品的供给,保证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
4实证分析
1988-19年,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分别比上年涨19.8%和18%。1993-1994年又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分别比上年上涨14.7%和24.1%。导致这两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有性因素,性因素和一般性因素。这些因素使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成本推动的原因,也有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可称之为混合型通货膨胀。
造成1988—19年严重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推动了物价的上涨,形成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工资增长过快和改革以后连续调整过低的原材料价格产生了通货膨胀螺旋,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某些关键产品的供求失衡,例如一些初级产品的短缺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以外,1988年以前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使得本来已近很旺盛的社会需求更加过旺,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人们争相购买商品,进一步加剧了商品供求矛盾,推动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1991年和1992年我国经济增速上升,经济增长源于强劲的投资拉动。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7.6%。货币信贷严重超经济增长。1990年,1991年的货币供给量m分别比上年增长19.1%和24.2%。M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26.5%。1992年我
国市场货币流通量增长率为26.7%明显过高。造成这次货币过量投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集资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国家银行资金大规模流出。这说明控制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市场货币流通量。1993年上半年国内需求扩大进一步加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仍然旺盛,消费需求也明显加快。社会总需求不断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5对症下药
在治理1988—19年间的通货膨胀时,我国主要使用了紧缩性的货币。通过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庭存款准备金比平和严格控制再贷款规模措施,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职工工资增幅比上年下降9%,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增幅也大大下降,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涨幅逐月回落。
1993年7月至12月,我国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三乱”抑制房地产,股票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形势。1994年,我国在财政,税收,金融(包括外汇)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使用货币进行宏观方面也有变化。这一阶段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措施主要有:
第一,银行紧缩信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已发放的限期收回,规范银行间的资金拆借,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拆借,收回原属于省级分行的7%的贷款规模调剂权并集中到总行,再贷款只针对专业银行总行。
第二,加强对利率的调节和控制。银行在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银行
存贷款利率。同时对3年以上定期存款实行保值。1995年又两次提高了银行的在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的法庭贷款利率。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再贷款压力,对抑制通货膨胀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加强对基础货币的管理。银行基本停止了对财政的透支和贷款,其比重由1993年的9.3%降为1994年的2.5%1995年实行结售汇银行外汇头寸制。头寸以内的结售汇资金由结汇银行垫付,头寸以外的由银行提供,极大地缓慢了基础货币供应的压力。银行大幅度降低了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其比重由1993年的78%降至1994年的20.1%
第四,加强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由于贷款限额已不能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发挥主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对总需求的能力。1995我国首次将货币供给量列为银行货币的目标。经过四年的宏观,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威廉·布雷特、罗杰·L·兰塞姆 《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丕东、陈帅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评述》-上海金融,2008(3)
【3】杨圣明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财经贸易,1993(7)
【4】刘遵义 《比较---治理通货膨胀的策略》-中信出版社,2008
【5】阎虎勤、罗凯 《货币供应、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自经济变量找寻》-资本市场,2010(12)
【6】陈永志、朱炎亮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10(11)
【7】杨柳,李力 《对1996-2005年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研究》-理论月刊THEORY MONTHLY,2006(1)
【8】李光军 《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中国经贸 ,2008(20)
【9】罗斌《金融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