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来源:九壹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1 / 27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

2 / 27

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3 / 27

过程与方法:

1、 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 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 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 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 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 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4 / 27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5 / 27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 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 倒入相同的水。

6 / 27

③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 分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 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3.肥沃的土壤

一、 教学目标:

7 / 27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 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 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8 / 27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9 / 27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10 / 27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教学反思

11 / 27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4课、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 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 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 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12 / 27

3、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13 / 27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4 / 27

1、 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 完成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15 / 27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准备: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16 / 27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7 / 27

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 讨论,发表意见

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 积极发现问题

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2、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8 / 27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9 / 27

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学生回答。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认识茎的作用。

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学生交流。

20 / 27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3、叶和花

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1 / 27

2.知道花的构造。

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材料:

各种形态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直接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 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

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

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

22 / 27

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

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

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

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

二、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

指名认花的各部分。

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织学生说。 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23 / 27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三、 认识花的构造

四、 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回顾和解释

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谁来说一说?

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4课: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4 / 27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哪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挂图以及图片,一些食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平常吃什么?

生回答

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植物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25 / 27

了解植物的用途

A:出示图片:棉花、枸杞子、各种蔬菜、燃料、建筑材料

B:分组研究

C:大组交流

D:小结:

棉花就可以用来进行纺织,做衣服。各种蔬菜都是我们平常必须要的。还有一些建筑材料可以制作家具。还有……

(1)了解我们吃植物的哪一部分。

A:出示图片:土豆、花生、香焦、南瓜、大豆、青菜。

B:分组研究:我们吃它们的哪一部分。

C:大组交流。

D:小结:

土豆是吃的茎,香焦是吃的果实,南瓜是吃的果实,青菜是吃的茎和叶,山芋吃的是根。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

26 / 27

A:出示:一棵植物图

B:指出:叶、花、果实、茎、根、种子。

分组研讨:一棵西红柿植物。并进行记录。

C:大组交流:

D:小结:

一棵西红柿植物,有根、茎、叶、果实和种子,我们吃的是果实。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27 /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