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表
课题: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年级: 初中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45分钟 讲授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操作等活动形式,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过程、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关键点 教学条件 教学准备 任务设计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个带有一块黑板和粉笔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师 学生 1.做幻灯片,编写教案 2.备课,熟悉教学过程 对要上的内容提前预习 边讲边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最后留3-5分钟来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1、讲授法 2、直观演示法 3、举例法 4.观察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教师打开上节课课堂练习完成的“账目表”,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文 学生观察“账目表”,字和数字的对齐方式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引出计算机处理数值型数据和文本型数据的方式不同。由此导入课题。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Excel处理数值型数据和文本型数据的方式不同。 使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类型数值的输入方法和显示形式。 新 课 教 学 过 程 1.数据的输入 (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 方法一:单击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直接输入数据。方法二:先单击单元格,再单击编辑栏,可以在编辑栏中编辑或添加单元格中的数据。 (2)输入数值 教师演示输入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强调: ①输入纯分数时,要先输入0和空格,否则系统会按日期处理。 ②单元格中可显示的数值长度为11位,超过11位时,以科学记数形式表示。 ③在单元格中,系统默认的数值显示方式是右对齐。 (3)输入文本教师演示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屏幕显示内容并上机练习。 教师强调: ① 统默认的文本显示方式是左对齐。 ②如果需要将数字作为文本处理,需要在开始时先输入一个单引号“’”。 学生学习两种输入数据的方法,并上机实践。 学生学习不同类型数值的输入方法和显示形式,并上机练习。 学生学习输入文本的方法,观察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时屏幕上的显示形式,并上机练习。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4)输入日期和时间 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9页例3的要求,输入日期和时间。 2.修改数据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修改数据的方法: (1)输入过程中出错:用Backspace键删除错误的字符,然后输入正确的内容。 (2)输入完毕后发现错误: ①按Delete键,删除数据,再重新输入。 ②输入新的数据将原来的 内容覆盖。 ③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数据,可双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然后移动光标进行修改。 3.利用公式计算 (1)公式的组成教师讲解公式的组成,强调: ①首先必须输入“=”,表示将要输入的是一个公式。 ②所有参与公式运算的数值和符号都必须是西文半角字符。 ③运算符与数学上的表示不同。 (2)输入公式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输入“=(9*2)^2”,按回车键确认,由学生观察并回答单元格与编辑栏显示内容有什么不同。 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修改数据。 学生听教师介绍,学习公式的组成。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输入日期、时间的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教师强调的几点,都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课 堂 练 习 完成课后练习4 学生上机实践,完成课堂练习 可以让学生互相协助,互相交流,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开 放 式 总 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①Excel数据分为字符和数值两类,字符型数据不能参加运算。②输入数据要认真细致。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对所学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课后 作业 拓展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完成课后练习5 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 自我 评价 与 反思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学内容的总结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次课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要使课堂气氛能够再多活跃点。 不断自我评价,注意下次应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