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酸碱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酸碱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来源:九壹网
酸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烧伤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露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身的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组织事故处理、救援和应急的机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44号令)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的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发生泄漏、烧伤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理。 2 事件特征

强酸、强碱等属于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硫酸具有挥发性,储存在药品室通风柜中并采取了防腐措施,但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易发生酸碱液体的泄露、烧伤等事件。酸碱液体的泄漏能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的液体和挥发的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腐蚀性物品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其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腐蚀性,极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和对其他物品的破坏。腐蚀性物品事故处置中,必须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3 应急管理小组

实验室中的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由HSE小组负责。 4 应急处置

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当发生故障有大量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HSE小组,HSE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救助工作并尽早制定相应方法予以解决。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 危急事件的预防

4.2.1.1 运输、装卸及保存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 选择的运输企业必须具备有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资质。

2) 运输、装卸化学危险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2.1.2 存放、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 经常对药品室的通风柜本体、管道、阀门进行防腐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老化的阀门、管道应及时更换,通风柜本体防腐层损坏应及时防腐或更换新设备。

2) 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储藏,应有人专门进行保管及监护,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对盐酸管道、阀门或计量器造成损坏。

3) 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领取及使用,因做好相应的登记备案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实验操作时,因打开通风设备保证相关实验操作区域的空气流通,并佩戴防护装备以保障人身安全。 4.2.2 应急处置方案

发生故障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将情况向转基因育种部HSE小组汇报,HSE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开展工作。 4.2.2.3 突发事件现场的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考虑采用转移法:即将事故容器内的溶液,转移到安全的容器内。

2)突发事件发生时泄漏液漏至地面时,采用围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3)当酸、碱溶液排放到水池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4)用熟石灰对地面存留的酸液进行中和;用稀盐酸对地面存留的碱液进行中和。 4.2.2.4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

1)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危险化学品溶液腐蚀泄漏地点,合理调度运行方式,在人员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采取相应保障措施维持设备运行。 2)危急事件结束后,现场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恢复有关设备系统的运行,保证其他化学品的安全储藏。

3.)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HSE小组因完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向部门相关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4.3事件报告流程见附件 5 注意事项

5.1工作场所及实验室应配备自来水、冲眼专用装置、全身淋洗装置、通风设备、消防设备、器材急救箱,急救酸、碱伤害时用于中和的溶液药品,以及毛巾、肥皂、胶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物品,及抢险工具,工作人员穿专用工作服。

5.2定期检查化学危险品存放,定期对喷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水阀以保证水源充足。 6 附则

6.1本处置方案由中种科技中心转基因育种部 6.2本处置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7 附件

7.1附件一:应急物资与装备 7.2附件二:事件报告流程 7.3常见酸碱应急处置实例 附件一:

应急药箱物资储备一览表

序号 1 2 名 称 止血带、夹板、纱布 创口贴、消毒酒精、白药、紫药水、烫伤膏 数 量 若干 若干 贮藏地点 现场急救药箱 现场急救药箱 备 注 3

用于中和强酸强碱的急救药品、溶液 若干 现场急救药箱 附件二:事件报告流程

危险化学品泄漏、烧伤事件

现场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负责人、危险化学品管理员)

HSE安全小组

立即拨打120、119 及时处理事故现场

泄漏严重有人员伤亡 一般泄漏没有人员受伤

实验操作人员 立即组织救助伤员 恢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以书面形式汇报事故情况 及时处理事故现场

恢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以书面形式汇报事故情况

附件三

强碱应急处置实例(以氢氧化钠为例)

一、环境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2.环境危害

危险特性:该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二、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NaOH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实验服)。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器。

强酸应急处置实例(以、浓硫酸和浓盐酸为例)

泄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理化特性

纯品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酸味,溶于水,在醇中会分解,为强氧化剂,能使有机物氧化或硝化,分子量63.01,沸点78℃(分解),蒸气压8.27kPa(25℃),相对蒸气密度2.17(空气=1),沸点86℃(无水),饱和蒸气压4.4kPa(20℃)。 二、中毒

1.皮肤或眼睛接触

有极度腐蚀性,可引起组织快速破坏,如果不迅速、充分处理,可引起严重刺激和炎症,出现严重的化学烧伤。稀可使上皮变硬,不产生明显的腐蚀作用。

皮肤接触后应立即脱离现场,祛除污染衣物,出现灼伤,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然后以5%弱碱碳酸氢钠或3%氢氧化钙浸泡或湿敷约1小时左右,也可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冲洗,然后用硫酸镁浸泡1小时,尽快就医。

眼睛接触后应立即脱离现场,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尽快就医。 2.食入

引起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剧烈灼热性疼痛。口唇、口腔和咽部可见灼伤、溃疡,吐出大量褐色物。严重者可发生食管、胃穿孔及腹膜炎、喉头痉挛、水肿、休克。

食入后急救中可用牛奶、蛋清口服,禁止催吐、洗胃。 3.吸入

蒸气有极强烈刺激性,腐蚀上呼吸道和肺部,急性暴露可产生呼吸道刺激反应,引起肺损伤,降低肺功能。在接触时也可不出现反应,但是数小时后出现迟发症状,引起呛咳、咽喉刺激、喉头水肿、胸闷、气急、窒息,严重者经一定潜伏期(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后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

急救中,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如无呼吸器,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稀溶液浸湿的毛巾掩口鼻短时间进入现场,快速将中毒者移至上风向空气清新处。注意保持中毒者呼吸通畅,如有假牙须摘除,必要时给予吸氧,雾化吸入舒喘灵气雾剂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如果中毒者呼吸、

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中毒者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应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吸氧,肌肉注射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0.5~1.0g。 三、泄漏处置

小量泄漏时,可用干土、干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围堵或引流等方式将泄漏物收容起来。建议使用泥土、沙子作收容材料。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废水必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耐腐蚀泵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有盖的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将废液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生成中性的盐溶液,用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四、火灾 1. 火场特点

本身不燃,但能助燃。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蒸气中含有多种有毒的氮氧化物,与蒸气接触很危险。 2. 灭火建议

在灭火过程中建议做下列处理:

(1)如有可能,转移未着火的容器。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2)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在上风向隐蔽处灭火。

(3)用水灭火,同时喷水冷却暴露于火场中的容器,保护现场应急处理人员。

(4)收容消防废水,防止流入水体、排洪沟等性空间。 (5)消防废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硫酸泄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硫酸泄漏事故的特点 1.硫酸的理化特性

硫酸属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分子式为H2S04,纯硫酸是无色、无臭、透明、黏重的油性液体。硫酸的结晶温度是随着H2SO4含量的不同而变化,但无规律性。92%硫酸为-25.6℃;93.3%硫酸为-37.85℃;硫酸为0.1℃;100%无水硫酸则为110.45℃;20%发烟硫酸为2.5℃,65%发烟硫酸为-0.35℃。硫酸的沸点,当含量在98.3%以下时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98.3%硫酸的沸点最高,为338.8℃。发烟硫酸的沸点是随着游离S04的增加,由279. 69C渐至44. 7℃。当硫酸溶液蒸发时,它的浓度不断增高,直至98.3%后保持恒定,不再继续升高。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差别。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碳、硫等共热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硫酸能直接和金属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浓硫酸在高温时能使银等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浓硫酸与氢能还原成so2、S,甚至H2S。浓硫酸对金属铁有钝化作用。稀硫酸无氧化性,不能溶铜、银,但可与锌、镁、铁等金属反应,被置换出氢并生成硫酸盐铁和稀硫酸发

生反应。铅能耐稀硫酸,但不能耐浓硫酸。浓硫酸和稀硫酸均能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2.泄漏事故特点

(1)造成人员伤亡

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危险化学品,如果将浓硫酸溅到衣服上,它会立即使衣服的纤维素碳化,使衣服上出现小洞。如把硫酸溅到皮肤上,能迅速灼伤人体皮肤。硫酸可经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被迅速吸收,对人的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硫酸进入人体后,主要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严重时则会夺去人的生命。人吸人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如吸人高浓度酸雾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人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2)腐蚀设备设施

浓酸酸既是一种强腐蚀剂,同时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当硫酸容器或储罐发生泄漏,大量的硫酸流经之处,都会对硫酸后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腐蚀和氧化,有的会造成致命的损坏并无法修复。

(3)严熏污染环境

硫酸的酸性和强腐蚀性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量硫酸泄漏之后,浓烈和具有强刺激性的酸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人或动物呼吸后,则会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导致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大量泄漏的硫酸流散到农田,则对农田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耕种,甚至造成农田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