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德国经济学家( )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精神资本”的概念。
A. 亚当?斯密
B. 威廉?配第
C.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标准答案:C
2. ( ) 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A. 教育类别结构
B. 教育级别结构
C. 教育专业结构
D. 教育结构
标准答案:B
3. () 作为教师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就是将教师资源的分配由集中管理和决策,通过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的需要将教师资源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
A. 财政配置
B. 地方配置
C. 制度配置
D. 配置
标准答案:D
4. 教育的个人收益是指个人收入增长中可以归因于()的部分。
A. 社会教育投资
B. 个人教育收益
C. 社会资本投资
D. 个人教育投资
标准答案:D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教师资源配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 ()。
A. 就业
B. 分配
C. 安置
D. 配备
标准答案:BC
2. 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客观因素有:
A. 个人的天赋能力
B. 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
C. 未来收益的预期
D. 学校的收费标准
标准答案:ABCD
3. 教育成本按成本支出的时间不同分为:( )
A. 教育固定成本
B. 教育资本性成本
C. 教育经常性成本
D. 教育总成本
标准答案:BC
4. 教育成本按成本负担的主体不同分为:A. 教育社会成本
B. 教育家庭成本
C. 教育个人成本
D. 教育学校成本
标准答案:AC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员支出占教育经常费用比例
A. 错误
V 1. 属于财力资源利用率结构指标是人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3. 下列教育形式中最具营利性特征的是中等教育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4.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是人类增进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教育投资分配的特点为教育投资的重点依经济发展水平而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各级教育生均经费之间的差距越小;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在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 ,教育投资量愈小,教育供给量就不变。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7. 从数量角度评价教育效率,因为在同一级别和类型的教育单位之间,只要师资水平、教学物质技术基础、学生来源等条件大致相似,进行分析、比较是可行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8. 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精神资本”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9. 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均衡主要表现在 :一是数量的均衡;二是结构的均衡;三是地区间的均衡。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对于公平 ,人们不仅有对“量”上的要求,更有对其“质”上的追求,即要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从而实现结果的公平。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1.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精神资本”的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2. 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投入到教育领域内的各种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3. 教育个人成本指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支付的全部成本 ,以及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4.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的论断。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5. 属于财力资源利用率结构指标是生均事业经费支出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6. 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再生产中加以考察的,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7. 教育经济学是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于收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而逐渐成为一门的学科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8. 教师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市场配置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9.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下列那一项属于财力资源利用率结构指标( )。
A. 人员支出占教育经常费用比例
B. 年生均教育费用支出
C. 生均公用经费支出
D. 生均事业经费支出
标准答案:A
2. 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是( )。
A. 社会集资
B. 国家财政拨款
C. 学生学杂费
D. 企业教育投资
标准答案:B
3. 教育产业属于 ( )产业。
A. 第五
B. 第十
C. 第三
D. 第一
标准答案:C
4.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义务教育属于( )。
A. 私人产品
B. 混合产品
C. 准公品
D. 公品
标准答案:D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教育成本按成本支出的时间不同分为:( )
A. 教育固定成本
B. 教育资本性成本
C. 教育经常性成本
D. 教育总成本
标准答案:BC
2.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投资培养和提高了劳动者的 ( ),从而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即教育投资对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或个人收入的贡献。
A. 知识
B. 技能
C. 收益
D. 生产能力
标准答案:ABD
3. 教育成本控制的方法有:
A. 人员控制
B. 资金控制
C. 物资控制
D. 制度控制
标准答案:ABCD
4. 按劳分配含义包括:()
A. 劳动是分配的方法
B. 劳动是分配的前提
C. 劳动是分配的尺度
D. 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标准答案:BCD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 V 1.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 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 》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的论断。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表现为:资源投入;师资状况;教育的单位成本;劳动力需求结构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3. 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2000年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4. 教育的供求关系一般呈现状态四种。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评价从综合角度教育效率时,教育质量系数越接近1,表明教育产品的质量中等。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舒尔茨把形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渠道归纳为五种 ,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徙费用等。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明瑟收益率的含义是在相同工作年限条件下,多接受一年教育的就业者收入比未接受该年教育的就业者的收入的变化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8. 20世纪60年代后教育经济学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教育的个人收益是指个人收入增长中可以归因于个人教育投资的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是同一而是划分为不同部分的,教育是将人们分配到相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1. 教育的供求关系一般呈现状态一种。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2. 私人产品的特征: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非受益的排斥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3.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义务教育属于公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4. 在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 ,教育投资量愈小,教育供给量就愈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5. 教育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6. 教育的供求关系一般呈现状态两种。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7.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8. 教育级别结构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9. 教育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等的预期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学生数量的范围内,其费用总额随着学生数量增减而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是 ( )。
A. 教育变动成本
B. 教育显成本
C. 教育隐成本
D. 教育固定成本
标准答案:A
2. 以下教育服务中最不具有公品性质的是 ( )。
A. 高等教育
B. 成人职业教育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因素有:( )
A. 社会人口状况;
B.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C. 社会和国家
D. 社会政治情况;
标准答案:ABC
V 1. 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
2.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包括:()、社会力量捐资与集资的办学经费(社)、教育专项基金(基)及融资等。
A. 财政预算内拨款(财)
B. 城乡教育费附加(税)
C. 学杂费(费)
D. 校办产业
E. 勤工俭学与学校的社会服务收入(产)
标准答案:ABCDE
3. 教育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等的预期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A. 知识
B. 技能
C. 收入
D. 社会地位
标准答案:ABCD
4. 教育成本按成本属性不同分为:
A. 教育固定成本
B. 教育显成本
C. 教育变动成本
D. 教育隐成本
标准答案:BD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分为教育变动成本和教育人员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2. 教育的供求关系一般呈现状态三种 。A. 错误
V 1. 教育成本按教育成本表现形式不同 ,
B. 正确
标准答案:B
3.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义务教育属于公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教育的类别结构应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适应。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系统中的各子系统 、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前提下,个人的教育需求主要受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当教育价格上升时,教育收益就下降,教育需求则相应减少;反之,教育需求则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教师资源配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就业安排。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1993年10月 ,党、决定实施包括中小学在内的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是:制度脱钩、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生师比较高 ,证明教师资源的供给能力较高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经济相关的领域,故它的研究更多地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这也就使得教育经济学具有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交叉的特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1. 教育成本按成本所依附的实体不同,分为教育总成本和教育固定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2. 工资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具体体现。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3. 教育投资是指在筹措和分配教育经费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方法等,是协调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4. 公品亦称公共物品 ,是指这些产品和劳务的利益为全社会共同享有,而不能为任何一个人而单独享有,如国防、社会治安等。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5. 教育成本按与提供的教育服务是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分为教育直接成本和教育间接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6. 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供小于求。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7.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8. 决定教育投资比例的最基本因素是科学技术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9. 教育费附加是指为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补贴教师工资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而由税务机关在城乡普遍征收的专项费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教育经济学是( )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标准答案:B
2. 英国经济学家 ( )在其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的论断。
A. 威廉?配第
B.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C.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D. 亚当?斯密
标准答案:D
3. 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A. 1988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2000年
标准答案:C
。
)
4. 下列关于生师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师比是个具有双重内涵的教育评价指标。
B.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利用率较高。
C.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的供给能力较高。
D. 生师比属于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设置教育成本核算项目应遵循:
A. 有用性原则
B. 简单性原则
C. 完备性原则
D. 连续性原则
标准答案:ABCD
2. 公品具有的特征:()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 消费的非竞争性
C. 受益的非排他性
D. 消费的竞争性
标准答案:ABC
3. 教育投资分担的主体主要有:
A.
B. 企业(社会)
C. 个人及家庭
D. 学校
标准答案:ABC
4. 教育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等如何计入成本。
A. 后勤支出
B. 科研支出
C. 与教学无关的附属机构支出
D. 校办企业支出
标准答案:ABCD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 V 1. 工资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具体体现。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1988年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4. 生师比属于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5.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前提下,个人的教育需求主要受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当教育价格上升时,教育收益就下降,教育需求则相应减少;反之,教育需求则下降。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6. 行政手段不是调节的主要手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7. 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根据主要是根据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定。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8. 教育效率就是教育资源投入与教育成果之间的比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9.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内容和生产要素的论断。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0. 研究教育效率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质设备管理,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在教师劳动力市场上,市场配置是基础性的配置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2. 教育投资分担的原则是民主原则;能力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3.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学生数量的范围内,其费用总额随着学生数量增减而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是教育显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4. 对教育供求的结构进行考察,即具体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别教育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5. 教育成本按教育成本形态不同,分为教育固定成本和教育变动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6. 教育的布局结构应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适应。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7. 教育机构税收的减免属于企业投资的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8. 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供大于求。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 ,在教师劳动力市场上 ,市场配置是基础性的配置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一、单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V 1.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前提下,个人的教育需求主要受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当教育价格上升时,教育收益就下降,教育需求则相应减少;反之,教育需求则( )。
A. 下降
B. 不变
C. 减少
D. 增加
标准答案:D
2. 下列关于生师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师比是个具有双重内涵的教育评价指标。
B.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利用率较高。
C. 生师比较高,证明教师资源的供给能力较高。
D. 生师比属于人力资源利用率指标。
标准答案:C
3. () 是中小学工资构成中的变量部分。它具体、直接、灵活地反映着教职工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工资制度中具有特殊的职能。
A. 奖金
B. 补贴
C. 津贴
D. 效益工资
标准答案:C
4. 教育成本核算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对学校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A. 手段和方法
B. 方式和办法
C. 科学和方法
D. 手段和形式
标准答案:A
二、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A. 教育投资的非盈利性;
B. 教育投资的连续性;
C. 教育投资的固定性;
D. 教育投资的递增性;
标准答案:ABCD
2. 教育资源的配置形式:()
V 1. 教育投资的特点表现在:
A. 计划型资源配置方式
B. 市场型资源配置方式
C. 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
D. 结构型资源配置方式
标准答案:ABC
3. 教育成本按与提供的教育服务分为:
A. 教育经常性成本
B. 教育直接成本
C. 教育固定成本
D. 教育间接成本
标准答案:BD
4. 公品具有的特征:()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 消费的非竞争性
C. 受益的非排他性
D. 消费的竞争性
标准答案:ABC
三、判断题(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 V 1. 准公品兼有公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2. 教育产业属于第一产业。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3. 工资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体现。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4. 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 ,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5. 教育投资分担的原则是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6.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地区之间和各学
校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7. 当前我国教育供求在总量上主要表现为供大于求。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8. 教育类别结构是指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在整个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9. 教育效率就是教育资源投入与教育成果之间的比率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0. 对整个教育领域的宏观管理职能:在教育发展中应由行政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法制管理、间接管理为主,并逐步退出教育微观管理领域,这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职能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1. 我国现行教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教师工资整体水平还较低;教师工资水平差距较大;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2. 在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投资量愈小,教育供给量就愈大。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3. 明瑟收益率是利用明瑟收入函数计算出的教育边际收益率,反映了受教育者多受一年教育而在收入上的变化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4. 生师比是个具有双重内涵的教育评价指标。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5. 教育效率综合评价指标的是年教育投资合格生率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6. 教育资源的三种配置形式:计划型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型资源配置方式;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7. 教育效率综合评价指标的是中小学的班师比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A
18. 我国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1993年 。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19.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和运用的广阔前景,人力资本理论再次为人们所关注,并由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答案:B
谋学网www.mouxue.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