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QC活动管理制度

QC活动管理制度

来源:九壹网
  QC活动管理制度(草案)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的持续有效运行,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员工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3 职责

  3.1 技质办是QC质量管理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QC小组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

  3.2 各车间、部门负责搞好本部门的QC质量管理活动。  4 术语

  4.1 QC: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的简称。

  4.2 QC小组: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组织。

  4.3  PDCA: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4.4  4M1E: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ment)、测量(Measure)。  5 制度描述

  5.1  QC活动年度计划的制定

  5.1.1 技质办根据总公司的要求通知各部门编制"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各部门按技质办通知要求的时间,编制"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报技质办。  5.1.2 计划的内容:

a、 QC活动各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时间;b、 小组成员的调整和职责分配;c、 需要公司协调的事项;d、 需要资金。

  5.1.3 技质办负责按总公司的要求和根据各部门编制的"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编制公司"公司QC活动年度计划",向总公司战略管理部进行申报。  5.2  QC活动的审批

  根据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投资规模>50万元的由总公司审批。投资规模<50万元的由技质办、供销办、经营办评审项目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性价比,总工程师、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  5.3 QC小组组建程序

  由部门或部门间根据需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或主攻方向共同协商,组建QC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填写"QC小组注册登记表"和"QC课题评审表"报技质办注册。  5.3.1 QC小组注册

  5.3.1.1 "QC小组注册登记表"经技质办审核后,总工程师批准,编上注册号登记注册。

  5.3.1.2 技质办应每年对QC小组进行重新注册。

  5.3.1.3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以上的QC小组,应取消其注册资格。  5.3.2 QC课题审批程序

  5.3.2.1 QC小组在选择好课题后,开展活动之前,填写"QC课题评审表",报技质办。

  5.3.2.2 技质办按"5.2 QC活动的审批"中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5.3.2.3 QC课题获得批准后,QC小组应立刻开展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时,应及时向技质办汇报,技质办应予以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可更改或取消课题计划。  5.3.3 注册号  

  THQC-04-01

page 1

                 小组编号                 年度

           屯河化纤  5.4 QC小组成员

  5.4.1 QC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部门组成。

  5.4.2 QC小组组长职责:

  5.4.2.1 领导QC小组有效的开展工作;  5.4.2.2 负责办理QC小组的注册登记手续;  5.4.2.3 负责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

  5.4.2.4 负责领导QC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  5.4.2.5 负责QC活动记录的保管工作;  5.4.2.6 负责QC小组成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5.4.2.7 负责QC小组的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5.4.3 QC小组成员的职责

  5.4.3.1 负责依据QD活动计划按时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5.4.3.2 负责向本岗位周围员工宣传质量管理的意义,发动和发现周围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5.5 QC小组的类型

  为了便于对QC小组活动的领导,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把QC小组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5.5.1 现场型QC小组

  以班组和车间操作工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5.5.2 服务型QC小组

  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5.5.3 攻关型QC小组

  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5.5.4 管理型QC小组

  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5.6 QC小组活动的程序

  QC小组活动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QC活动程序图

    

                                                       A  P

                                                        C                                                        D

  5.6.1 选择课题

  5.6.1.1 公司根据实际需要下达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攻关性的课题。

  5.6.1.2 QC小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自身开动脑筋观察发现和用户(下道工序)提出的不满意问题中选题。

page 2

  5.6.1.3 选题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调查表、对比表、排列图、鱼刺图、流程图。  5.6.2 现状调查

  5.6.2.1 收集数据,对选择课题的相关数据到现场进行客观、真实、可比性和时效性的收集。

  5.6.2.2 采用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5.6.3 设定目标

  5.6.3.1 设定目标要与课题相对应,要用具体的数值来表达需达到的目标。课题目标即要有挑战性,又要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5.6.3.2 设定目标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可以用文字和图表分析说明。  5.6.4分析原因 

  运用人、机、料、法、环、测等统计技术,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层层展开,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

  5.6.5 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在诸多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5.6.6 制定对策

  5.6.6.1 针对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和选用合适的对策。分析研究实施对策要有有效性和时效性。

  5.6.6.2 编制实施对策表序号要因对策目标实施地点时间负责人

  5.6.7 检查效果

  在所有要因都得到解决或改进后,应对新的生产或经营状况进行数据收集,并与实施前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预定目标。

  5.6.7.1 完成预定目标,说明已解决问题,进行下一步骤,巩固取得的成果。  5.6.7.2 未达到预定目标,应从要因和对策是否准确中进行分析和研究。返回到5.6.4分析原因处重新开始进行PDCA循环。  5.6.8 制定巩固措施

  5.6.8.1 把"实施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工艺参数、规章制度等)初步纳入到有关制度或操作规程中。  5.6.8.2 经常检查是否按照有效措施更改的方法进行工作。  5.6.8.3 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  5.6.9 总结及今后打算

  5.6.9.1 通过此次QC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其它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那些活动中发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5.6.9.2 总结活动过程中,那些是成功的,那些是不成功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措施。

  5.6.9.3 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如,员工质量意识、问题意识、

page 3

参与意识、改进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的增强等。  5.7 评审和验收

  5.7.1由QC课题小组将完整的QC活动资料报技质办,技质办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该课题进行真实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评审。  5.7.2 评审内容

  5.7.2.1 QC成果所展示的活动全过程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

  5.7.2.2 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做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以及所用的数据是否完整、正确、有效。

  5.7.2.3 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5.7.3 验收:根据评审结果,技质办按综合评分进行统计,80分以上为合格QC成果,并做出验收结论。   5.8 评比和激励

  5.8.1 获得验收合格的QC课题,由技质办初步选择出优秀的课题,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参加总公司举办的QC成果发布。

  5.8.2 每年1月份,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上一年度验收合格的QC课题进行评比。

  5.8.3 评比标准:课题的符合性(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和统计技术使用是否准确)、有效性(问题是否完全解决,解决了百分之几等)、创新性和效果(经济效果和无形效果)等。

  5.8.4评比设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  5.9 检查考核

  5.9.1 各部门应严格按计划进行QC活动并保存相关记录。技质办每月至少进行一次QC活动的检查,并按《生产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5.9.2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的QC小组,应取消其注册资格。  6 相关文件

  6.1 《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6.2 《总公司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6.3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6.4 《生产管理考核办法》  7 质量记录

  7.1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7.2 "QC课题评审表"

  7.3 "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  7.4 "公司QC活动年度计划"  7.5 "实施对策表"  7.6 "QC成果评审表"  7.7 "QC活动检查表"  7.8 "各种统计记录表"QC小组注册登记表小组名称小组类型注册号组长职务学历

page 4

副组长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成员职务职务

page 5

技质办意见:

                                  主任:               日期:总工程师意见:

                                  签名:               日期:QC课题评审表课题名称QC小组名称QC课题现状描述:

目标:措施:

需要资金和协调事项:

技质办评审意见:

     日期:

经营办评审意见:

page 6

     日期:

供销办评审意见:

  日期:总工程师:日期:

生产副总经理:日期:总经理:日期:董事长:

日期:

QC成果评审表

  QC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分值得分1

选题

1) 所选课题是否与公司方针目标相结合,或是小组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2) 现状是否清楚的了解,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3) 现状已为制定目标提供了依据。

4) 目标设定不要过多,并有量化的目标值和依据。15

原因分析

1) 是否针对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是否明确;2) 原因分析是否直接可以采取对策;

3) 是否对所有末端因素都进行了要因确认,要因是否在末端因素中选取;并且是用数据客观的证明要因;

4) 统计技术运用正确、适宜。25

page 7

对策与实施

1) 是否对要因逐条制定了对策;

2) 对策是否案5W1H的原则制定,每条对策是否在实施后都已检查其完成(达到目标)及有无效果;

3) 大部分的对策是由本小组成员实施的,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4) 统计技术运用正确、适宜。254

效果

1) 活动前后对比,检查其改进是否有效果,是否达到制定的目标;2) 取得的成果计算真实,无夸大;3) 是否对无形效果进行了描述;

4) 改进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是否已纳入有关制度和规程,并持续实施;5) 改进后的效果是否能持续和巩固在良好的水平。25

6特点

1) 课题是否具体务实;

2) 活动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10总体评价

总得分

                                             评委:                                                            日期:               1(1),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更多免费下载,尽在1(1)

page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