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
知识点:
(一)数列的该概念和表示法、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an,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项(也叫通项)记作an;
数列的一般形式:a1,a2,a3,……,an,……,简记作 an。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①an表示数列,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an= fn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通常用来代替,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 (4)数列分类:
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5)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6)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1.Sna1a2a3an
S1aa 2.ini1SnSn1nn1 n2S1题型一 应用anSnSn1(n1)求数列通项 (n2)【例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求其通项公式. 解析:当n1时,a1S13121,
当n2时,anSnSn1(3n2)(3n12)23n1
1又a11不适合上式,故ann123题型二、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
【例2】根据数列an的首项和递推关系,a1求其通项公式 解析:因为an1an14n21111所以a2a1()
213111a3a2()
235111a4a3()
257…,…,
111anan1()
22n32n1(n1)(n2)1,214n21
an1an14n21
,所以an1an111() 22n12n1以上(n1)个式相加得
11(1) 22n114n3即:an1 4n24n2 ana1【点拨】:在递推关系中若an1anf(n),求an用累加法,若累乘法,若an1panq,求an用待定系数法或迭代法。 课外练习 1、设an( C )
A.an1an B.an1an C.an1an D.不能确定 解:因为
1112n22n3n1
1102n32n2an1anan1f(n),求an用an111,(nN),则an1与an的大小关系是n1n22n1所以an1an,选C.
2,(n1)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4n1,则an
2n5,(n2)2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小项分别是a10,a9 解:构造函数yn98n99(nN),则数列an的前30项中最大项和最
x98x9919998x99
由函数性质可知,函数在(,99)上递减,且y1;函数在(99,+)上递增且y1
又99(9,10)a10a11a12a301a1a2a9a10最大,a9最小
(二)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为常数), 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 前项和
性质:是等差数列 (1)若,则
(2)数列a2n1,a2n,a2n1仍为等差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2d;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4)若是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为,则
(5)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项, 即: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 (6)项数为偶数2n的等差数列
,有
S2nn(a1a2n)n(a2a2n1)n(anan1)(an,an1为中间两项) S偶S奇nd,
S奇S偶an. an1(7)项数为奇数2n1的等差数列
,
有
S奇S偶n. n1S2n1(2n1)an(an为中间项),S奇S偶an,
11.等差数列an中,a4a6a8a10a12120,则a9a11的值为(C)
3A.14 B.15 C.16 D.17
11222120解:a9a11a9(a92d)(a9d)a816
3333352.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则前 项的和最大。 解:S9S12,S12S90
a10a11a120,3a110,
a110,又a10∴an为递减等差数列∴S10S11为最大。
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S110S100,成等差数列,公差为D其首项为 解:∵S10,S20S10,S30S20,S10100,前10项的和为S10010
10010109D10,D22 2又S110S100S1010DS1101001010(22)110
n(n1)y50n9812n42n240n982(n10)2102
2所以当n10时,ymax102
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
①求出公差d的范围,
,S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②指出S1,S2,danf(n)nanSnan\"n2\"
解:①S126(a1a12)6(a3a10)6(2a37d)0
247d0d24 713(a1a13)1313又S13(a3a11)(2a38d)0
222248d0d3 24从而d37②S126(a6a7)0S1313a70a70,a60S6最大。
5.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10项的和,则其公差等于( D )
A.1C.323B.13 2D.3
6.已知等差数列an中,a7a916,a41,则a12等于( A ) A.15 B.30 C.31 D.
解:a7a9a4a12a1215
7.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414,S10S730,则S9=54 8.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030,a2050 ①求通项an;②若Sn=242,求n 解:ana1(n1)d
a1030,a2050a19d30 解方程组a19d501a121an2n10d2由Snna112nn(n1)d,Sn=242 2n(n1)2242 2解得n11或n22(舍去)9.已知数列an中,a13,前n和Sn①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②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n1)(an1)1 21③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TnM对一切正
anan1整数n都成立?若存在,求M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1解:①∵Sn(n1)(an1)1
21Sn1(n2)(an11)12an1Sn1Sn1(n2)(an11)(n1)(an1)2整理得,nan1(n1)an1(n1)an2(n2)an11(n1)an2nan1(n2)an1(n1)an
2(n1)an1(n1)(an2an)2an1an2an∴数列an为等差数列。 ②a13,nan1(n1)an1
a22a115a2a12即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
ana1(n1)d3(n1)22n111 anan1(2n1)(2n3)③11122n12n31111111Tn()235572n12n3 12(1132n3)又当nN时,T1n6要使得TnM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只要TnM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M的最小值为
16。 M≥
16,所以存在实数M使得
2.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为常数,),. 等比中项:成等比数列,或. 前项和:(要注意!) 性质:是等比数列 (1)若,则
(2)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n. 注意:由求时应注意什么?
时,;
时,.
例:⑴在等比数列an中,a1a633,a3a432,anan1 ①求an,
②若Tnlga1lga2lgan,求Tn
⑵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50,则有等式
a1a2ana1a2a29n(n2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
的在等比数列bn中,若b191则有等式 成立。 解:⑴①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
a1a6a3a432又a1a633,a1a6 解得a32,a1
16a111所以6,即q5,qa1323221所以an32()n126n2 ②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lgan是等差数列,因为
lganlg26n(6n)lg2,lga15lg2 (lga1lgan)nn(11n)所以Tnlg222⑵由题设可知,如果am0在等差数列中有
a1a2ana1a2a2m1n
(n2m1,nN)成立,我们知道,如果若mnpq,则amanapaq,
而对于等比数列bn,则有若mnpq,则amanapaq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若
bm1,则有b1b2bnb1b2b2m1n(n2m1,nN)成立,在本题中 则有b1b2bnb1b2b37n(n37,nN)
3.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求差(商)法 例1:数列,,求
解: 时,,∴ 时, ② ①—②得:,∴,∴ [练习]数列满足,求
解:注意到,代入得又,∴是等比数列,
;
时, (2)叠乘法
例2:数列中,,求 解: ,∴又,∴
.
(3)等差型递推公式
例3:由,求(用迭加法) 解:时,两边相加得
∴
[练习]数列中,,求() (4)等比型递推公式 例4:(为常数,)
解: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
令,∴,∴是首项为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5)倒数法 例5:,求
解:由已知得:,∴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
① (附:公式法、利用
anS1(n1)SnSn1(n2)、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或等比
an1panq或an1panf(n)、待定系数法、对数变换法、迭代法、数学归
纳法、换元法)
4. 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1) 裂项法
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例6: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
解:由 ∴
[练习]求和:
(2)错位相减法
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求数列(差比数列)前项和,可由,求,其中为的公比.
例7: ① 解:
②
①—② 时,,时, (3)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相加
[练习]已知,则 解:由∴原式 (附:
a.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我们在学知识时,不但要知其果,更要索其因,知识的得出过程是知识的源头,也是研究同一类知识的工具,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 b.用公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Sn可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再计算。 c.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裂项相消法是将数列的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得前后项相抵消,留下有限项,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d.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的形式。即若在数列{an·bn}中,{an}成等差数列,{bn}成等比数列,在和式的两边同乘以公比,再与原式错位相减整理后即可以求出前n项和。 e.用迭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迭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an}满足an+1=an+f(n),其中f(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把这个式子变成an+1-an=f(n),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an ,从而求出Sn。 f.用分组求和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所谓分组求和法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g.用构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所谓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