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姓名: 谢耀德 学号: 2011333500234 班级: 11工商管理(1)班
目录
一、行业基本情况 ................................................................................. 1 (一)行业概况 .................................................................................. 1 (二)行业基本特点 .......................................................................... 2 二、行业环境分析 .......................................................................... 3 三、行业运行状况 ................................................................................. 5 (一)全国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 5 (二)浙江省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 7 四、行业业务机会 ................................................................................. 9 五、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 10 六、行业风险预警及评价 .................................................................... 11 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12 (一)行业特征 ................................................................................ 12 (二)行业景气指数 ........................................................................ 13 (三)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 ................................................ 14 (四)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 15 (五)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15 八、采取的措施 ................................................................................... 16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概况
纺织是指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过程。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子行业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纺织业属于制造业门类的17大类(代码0C1700),主要包括: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代码0C1710)、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代码0C1720)、麻纺织(代码0C1730)、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代码0C1740)、纺织制成品制造(代码0C1750)、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的制造(代码0C1760)等六个子行业。
由于该分类方法已将染整精加工包含在内,考虑到染整加工的工艺复杂、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占纺织业总体比重较大,因此省行专门对染整加工进行调研并另制订印染行业授信指引。
2、主要原材料
纺织原料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木棉、韧皮纤维(亚麻、苎麻)、叶纤维、果实纤维、毛发纤维、丝纤维(蚕丝)、无机纤维(石棉纤维)、植物蛋白改性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
化学纤维:有机纤维包括再生纤维、聚酯纤维、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等);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等。
3、主要产品分类
纺织行业的产品根据用途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其中:
服装用纺织品:包括棉、印染织物类、毛织物类、丝织物类、麻织物类、色织物类、针织物类、无纺织物类七小类。
家用纺织品:主要指“巾、床、厨、帘、艺、毯、帕、线、袋、植”等十个系列纺织品。
工业用纺织品:即工业用布,用于土木建筑、文体、医疗卫生、农林牧渔、交通、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产业系统的纺织产品的总称。
4、产业链结构
纺织业在制造业中属大的行业,其产业链较长,具体涉及聚酯、化纤、织造、
1
染整、服装服饰、纺织机械等领域,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图表1:纺织行业产业链图示
纤维/纺纱 机织(梭织) 针 织 织 造 编 织 后整理 非 织 造 纺织产业链 服装/家纺/产业 5、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化纤、棉花、棉纱、棉布、丝织品、针织品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占有全球贸易市场1/3左右的份额,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具有行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人力资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也是拉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一个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占比8%。纺织行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区域转移、特色化经营等方式提升竞争力,逐步实现产业升级。2008年纺织行业经历了最为严峻的“冰河时期”,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国家对纺织行业出台的一系列宏观刺激的实施,2009年以来纺织行业已经初现回暖迹象,虽然外销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是内销增长已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行业基本特点
现代纺织是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的生产过程,上、下游产业链极长,也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紧密结合的产物,纺织行业本身具有许多特点:
1、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
纺织的前后工序较多,如棉纺厂的传统工序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拈线等,毛纺厂的工序则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纺织企业需
2
要高度重视前后工序生产作业的连续、均衡、协调,同时需要及时检测、掌握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
2、多机台、轮班作业 大中型棉纺织厂、化纤纺织厂的织造车间少则有几百台、多则有1000~2000台织机;纺纱车间少则有近百台、多则有200~300台细纱机,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纺织企业一般都采取工人每天2~3班作业制,保证了纺织厂连续生产的要求。
3、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于目前国内纺织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许多纺织厂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比重很大,纺织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个纺织厂通常配备几百至几千名职工,尤其是棉纺织厂的职工人数相对更多一些,化纤纺织厂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则配置职工人数相对较少,纺织厂的职工人数基本上与其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成反比。
4、原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 由于国内劳动力、能源的成本相对低廉,因而纺织原料在毛、麻、丝纺织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50%以上、多则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原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纺织企业中的主要地位。
5、纺织品的市场流行期短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纺织原料、工艺流程的不断创新,差异化、功能性的纺织面料不断地大量面世并替代现有产品,纺织品的面料、花色、款式变化较快,加上国内纺织企业的模仿、复制能力极强,纺织品的市场流行周期较短。
纺织品市场流行期短的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一方面会相应增加纺织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成本,另一方面却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行业环境分析
由于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部门及纺织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的发展规划,在扩大出口、节能降耗、淘汰落实、优化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进步等方面连续出台一些列。近年来发布的纺织行业主要产业如下:
(一)《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 纺织业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强制标准对我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和
3
使用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做了明确的。同时为保持出口的有序增长,国家质检总局将出口纺织品也列入该强制标准的适用范围,促使纺织品出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在纺织行业主动提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后,2005年国家以条例的形式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该条例中参考了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的相关建议,提出了纺织行业相关鼓励、和淘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于促进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我国纺织行业近十年来取得较快发展,但资源、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为保持纺织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2006年4月,国家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四)《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由于纺织行业门类较多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市场竞争力差异较大,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行业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产品出口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0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是国家指导“十—五”纺织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力口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纺织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约束性目标要求。
(五)《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外需不足影响,纺织业生产低迷,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多数企业减产停产。国内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竞争力较差,因此除经济危机影响外,国内纺织业自身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总理于2009年2月4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纺织行业走出低谷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2、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4
4、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5、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调整方向: 短期方面: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为企业减负; 中长期方面:支持出口,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进步支持,调整产业布局,发挥纺织业在维护就业和棉农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行业运行状况
(一)全国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1、全国纺织业发展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之后由于国家大力支持,纺织业有所回升。 2、国内纺织业呈半复苏状态 2008年的106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出口成交额回升5.9%。业内人士指出,各种迹象表明纺织服装行业最糟的阶段已过去,不过在出口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国内纺织业总体上仍处于半复苏状态,行业复苏拐点出现在2010年中期左右。作为出口拉动型行业,纺织服装业对外依存度较高。业内人士表示,出口是决定我国纺织行业前景的关键因素,如果全球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没有真正复原,出口市场需求没有根本性好转,那么纺织行业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回暖。
08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21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7%,
5
与前8个月-11.81%的增速相比回升0.个百分点,数据“好转”显示出口有所恢复,但复苏力度有限。为迎接圣诞节、感恩节和万圣节,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从9月开始进入服饰、玩具和鞋子类商品采购的高峰期,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预计纺织出口在四季度将继续呈现回稳迹象。2010年纺织业出口呈现巨额增长,恢复到2006年水平,表明纺织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慢慢恢复。
3、目前国内纺织业存在主要问题
(1)发达国家整体衰退,全球贸易收缩,出口急剧减少
2008 年,美国、欧盟、日本和仍是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55%。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面临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需求萎缩,进口下降,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纺织产品所受影响大于其他贸易品。10年之后有所回升,情况有所改观。
图表2:纺织服装年度累计出口增速变动情况
(2)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迫使行业进行全面调整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依赖性很大,是历次经济调整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外部市场恶化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一个顽症之一,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适度过剩”或“有些过剩”,有三成左右的认为“严重过剩”。纺织行业面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整个行业将被迫进行结构调整。
(3)中小企业比重高,救助难度大 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99%,每户企业平均就业232人。纺织行业中小企业比重高,救助难度大,行业兼并重组蓄势待发,“弱者越弱,强者更强”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4)标准滞后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软肋”。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遭遇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企业对国
6
外有关纺织品与服装的技术法规、标准等了解甚少,使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4、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的影响
2007年10月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已经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了持续深层次的影响,外部经济体进入增长率放缓的时期。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整体步入低迷阶段,经济增长减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更深,致使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出口急剧减少。2008年中国纺织业面临需求疲软、出口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难等艰难局面。金融危机中纺织行业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的风险也充分显现,外需的急剧下降促使企业转向扩大内销渠道的建设,农村市场潜在需求的释放,使行业国内销售成为一大亮点。
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得我国纺织行业需求疲软、出口急剧减少、经营效益下降、融资艰难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减轻,并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同时及时出台产业和规划,将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调整的空间,落后产能大范围的淘汰和国家对行业方向性的指导使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优势企业将进一步整合。
(二)浙江省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1、浙江省纺织业概况
纺织工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4季度,浙江省纺织业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491.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70亿元;浙江省的纺织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26.46%;从所有制形式来看,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
浙江省主要纺织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纯化纤布、帘子布、丝织品、呢绒、针织服装、袜子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纺织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其中:化纤制纺织品、麻制纺织品、丝制品出口占第一位。
浙江省与国内的纺织大省如江苏、山东、广东相比,具有纺织产业链完整、行业聚群明显、专业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且从业企业数量最多,但是在产品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平衡、企业单体规模等方面处于劣势,缺少在纺织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号召力的企业。
目前浙江纺织业已形成一大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基地,并形成各地域不同纺织特色:主要有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湖州绢丝、毛纺业,诸暨、义乌的织袜业,义乌的无缝内衣业,宁波(象山)的针织业、家纺布业,海宁的经编业,余杭、海宁的装饰布业。
2、浙江省纺织业整体经营情况
2012年4季度,浙江省纺织业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491.06亿元,同比下降
7
0.38%,环比增长8.45%;实现利润总额73.70亿元,同比下降7.96%,环比增长23.67%。。今年前三个季度我省纺织品产销量均为负增长,其中第三季度与第一、二季度相比,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等经营指标有所好转,下降幅度逐步收窄,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复苏迹象。
3、浙江省纺织业整体财务情况
图表3:浙江省纺织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主要财务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 利息保障倍数 总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销售利润率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 行业亏损面 3.18% 1.99% 21.08% 0 -0.12% 1.04% 浙江省平均值 65% 2.87 0.65次 1.14次 8.51次 5.63次 比上年同期增减 -0.55% 0.32% -0.08次 -0.15次 -0.46次 -0.56次 营运能力指标 4、浙江省纺织业细分市场分析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纺织业的细分,对浙江省纺织业各细分子行业进行统计,从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企业数量等维度进行比较,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子行业,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子行业,纺织制成品制造子行业分别居纺织业的前三位。单纯从盈利能力来看,则是麻纺织子行业、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子行业居前两位,但两者在我省纺织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整体的影响力较小。
图表4:浙江省纺织业各细分行业对比情况(单位:千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各细分行针织品、纺织业各棉、化纤纺毛纺织业有关 丝绢纺织纺织制成编织品及子行业汇织及印染和染整麻纺织 指标(09及精加工 品制造 其制品制总 精加工 精加工 年8月底) 造 销售267712593 137046209 6958203 747711 24062202 38813792 60084476 收入 销同比售增长 收占行入 业比重 -3.53 4.31 -15.34 -56.16 -45.21 4.8 8.73 100 51.19 2.6 0.28 8.99 14.5 22.44 8
利润8512870 4230616 267827 32016 650861 1196224 2135326 总额 利同比润增长 总占行额 业比重 企业数量 企同比业增长 数占行量 业比重
-3.58 5.29 -20.19 -46.58 -39.49 -4.88 2.54 100 49.7 3.15 0.38 7.65 14.05 25.08 8521 7.59 3154 296 23 799 1432 2817 12.12 5.34 -8 -19.05 12.23 10.99 100 37.01 3.47 0.27 9.38 16.81 33.06 四、行业业务机会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内、外需不足给国内纺织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国
务院相继出台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颁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纺织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对纺织行业恢复发展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纺织行业面临的环境优于往年。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有利于从上扶持和引导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行业调整方向,同时规划也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效果显现,内需市场逐步扩大将为纺织行业提供业务发展空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比将近50%的美、日、欧三大传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但是俄罗斯,拉美,非洲等国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给纺织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机遇。因此,在当前纺织业尚未全面复苏的情况下,纺织业仍存在一定的授信业务机会,同时也是我行利用金融危机进行纺织业客户结构调整的机会。
从中长期来看,在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将受益,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我行可优先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具备优势以及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适度支持有稳定订单、开工率较高的企业,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项目、优质骨干纺织企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的授信支持力度。
9
五、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浙江省的纺织品出口不仅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中也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在浙江的对外贸易中,纺织品是仅次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大类商品。然而目前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比较有限,且大多数的研究是集中在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没有专门针对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的研究。金融危机以后,浙江经济受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外贸总量迅速下滑拖累,增速明显下滑。
1 量增价跌
近年来,因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中国取消了服装和纺织品的配额,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曾一度出现“井喷”。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出现了量增价跌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极少部分是由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争相压价外,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缩了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浙江的纺织业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纺织品出口占全国总量的1/5;2009年浙江印染布产量276.00亿m,占全国56.00%;2010年1-9月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面料产量合计为474.77亿m,比上年同期增加17.67%,其中浙江省为112.80亿m,占全国的23.76%,位列各省市第一。
因浙江省出口的纺织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提价空间有限,所以,原材料的涨价无法体现到出口产品价格之中。结果就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服装出口更是如此,内外因夹攻,多数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里生存。
2 低档产品居多 在中国,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技术含量较低,纺织品出口通常是以量取胜,出口的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浙江亦不例外,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
浙江省部分纺织品企业甚至不顾行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来竞争来取得优势的问题比较突出,出口的产品又是以毫无特色的中低档产品为主,这种无序竞争也遮挡了企业做出长远计划的目光,而一味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这些中低档纺织品的大量出口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形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3 竞争无序
竞争风险是指纺织品生产企业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与其选择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因浙江省纺织品出口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同行残杀,相互压价。结果,造成竞争无序,不仅损害企业利益、行业利益、国人同胞的利益,同时给国家的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
10
比国外反倾销、设限、“特保”更具危险性。其后果是不仅干扰出口秩序,影响出口效益,还危及国际市场的稳定。特别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而面对失去配额的国际纺织品市场,一方面,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大量涌出;另一方面,因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无序竞争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如笔者提到的浙江省部分纺织品出口已经出现了数量与价格增长明显不同步的现象,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4 低价优势难以存续,中小企业将举步维艰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排头兵中小型私营企业,因其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缺陷,使得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境地。而对于浙江省纺织品中小企业而言,更加致命的打击可能是,人民币升值将显著增加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使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被迫搬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打破现有的面向国际市场的行业格局.
六、行业风险预警及评价
图表5:浙江省纺织业风险预警及评价情况 风险点 风险 风险预警评价 目前纺织行业面临的环境优于往年,积极提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恢复带来负面影响;国外进口商偿付能力波动幅度较大,纺织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于出口占比较高的外向型纺织企业授信应适当谨慎。 三季度柯桥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原料类、家纺类价格指数不等量下跌,制约了总类价格指数的回升幅度。因此,虽然市场风险不大,但仍不应忽视。 棉花价格小幅度上扬,涤纶、锦纶、氨纶等化纤原材料旺季没有预期火爆,导致行业成本风险不大。相比之下,粘胶长短丝上涨幅度最大。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纺织业各子行业中,麻纺织行业经营相对较差。 浙江省纺织业各经营指标略低于全国纺织业的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浙江省纺织业的经营情况略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 11
地区风险 市场风险 成本风险 细分行业风险 经营绩效风险 不同所有制企业风险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纺织业中,集体企业的经营较差。 综合评价
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特征
行业运行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受到市场投机、宏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在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不同,对宏观经济和宏观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运行特征。从银行资产组合的角度考虑,应重点从各行业运行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行业的周期性、成长性和重要性(即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周期性
近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下,强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出口形势、宏观影响程度大,在形势好时业务机会较多,形势差时不确定性相对较高。弱周期性行业对宏观经济、宏观的敏感性较低,发展相对平稳,但业务机会相对较少。纺织行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行业,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敏感性较强。
2、行业成长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将平稳增长的预期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增长模式将影响不同行业的成长性,业务机会呈现差异性,在资产组合中对于高成长行业应相应提高配置比例,对于成长性一般或较低的行业应维持份额甚至逐步降低资产配置比例。2008年纺织行业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资产和负债增速均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2009年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明显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内纺织行业成长性较为一般。
12
图表6:纺织业、服装鞋帽、化纤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全社会平均水平比较: 3、行业重要性
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可以预期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获得适度的国家扶持,业务机会相对较多,资产组合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础配置。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在GDP中占比较大,但从2004年以来,纺织业在GDP中占比已从9%下降至2012年的5%左右,纺织行业对GDP的贡献度逐步降低,但仍属于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行业。
上述行业运行特征的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根据以上三方面因素分析,纺织行业运行特征简要概括如下表: 行业 纺织业 周期性特征 强周期性 成长性特征 一般(放缓) 重要性特征 较重要 行业前景判断 一般 (二)行业景气指数
行业景气指数由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发布,它是综合反映某行业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行业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数值越大,景气度越高。
13
图表7:纺织行业景气指数变动表
2001~2009年纺织行业景气指数表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2001年12月2002年12月2003年12月2004年12月2005年12月2006年12月2007年12月2008年12月
2003年以来,纺织行业景气指数稳步上升,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下游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不断下滑,行业景气指数随之大幅下滑,景气指数下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2009年在国家积极财政及宽松货币的刺激下,行业景气指数逐步回升,表明行业出现一定的复苏迹象。
(三)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
统计显示,作为行业景气度的一个直观指标,纺织和服装两个子行业的PMI指数均从2008年10月开始快速下滑,并在2009年1月出现05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也与行业景气度的时间节点十分吻合。而从2009年3、4月份开始又逐渐回升至50的临界值,第三季度纺织和服装两个子行业的PMI指数依然在50左右徘徊,表明已经止住了年初急速下滑趋势。
图表8:纺织业PMI指数变动表
最近一年以来纺织业PMI指数变动表60504030202008.092008.102008.112008.122009.012009.022009.032009.042009.052009.062009.072009.08PMI指数
14
(四)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由于纺织品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因此未来经济的走势,影响着纺织业的需求增速。由于2008年底国家采取的保增长措施效应正逐步体现,2009年全年GDP“保八”无忧;按照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2010年全年GDP增长有望实现8.5%~9%。
图表9:中国GDP增长走势及预测情况(资料来源:高盛全球经济)
(五)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宏观后,纺织业最糟的时刻基本过去,在2008年底纺织品价格触底之后,2009年纺织品价格维持振荡盘整格局;在各国经济刺激和市场调节作用下,2010年中期全球几大经济体经济形势会有所复苏,纺织业外部需求有望开始转好,纺织品出口将扭转负增长局面。
对纺织业中期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我国宏观经济触底回升有助于行业的复苏,扶持营造宽松环境支持行业企稳好转,预计2010~2011年纺织品价格逐步回升、出口市场逐步恢复,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但纺织服装业的全面复苏有待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好转,因此预计纺织行业全面复苏需3~5年。
2、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调结构、转方式”,鼓励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经济、新兴战略产业、民生工程等方面,从2009年以前的粗放经济增长转为集约经济增长,高碳经济成为低碳经济、黑色经济变成绿色经济。因此纺织产业结构调整要踏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步伐,打造“绿色产业链”将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随着消费升级及需求的增长,预计麻、棉花、蚕丝等天然纤维及差别化、功能性化纤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麻纺织业经营能力有望为子行业中最
15
好。从纺织品应用领域来看,预计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未来之星”。 4、行业内两极分化,优质企业面临更高的发展机遇。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管理水平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会在困境中进一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
八、采取的措施
1、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转型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无疑是浙江纺织品企业改革非常重要和最为根本的一点。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浙江的纺织企业更应该以压力作动力,借此契机,转变经营观念、合理产业结构、转变促进外贸增长的方式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除了优化产业结构外,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创新,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据《2012-2016年中国纺织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改善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状况,促进浙江纺织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要调整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速企业转型,努力提高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在目前纺织品出口还比较混乱,而干预又违反自由贸易的原则之下,特别需要一个权威、“带牙齿”的行业协会。既能起到组织、引导作用,如做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投资预警机制,合理保护产业安全,加强对重点、敏感产品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变化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以利企业快速反应、规避风险、对自身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地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评估;又能起到自律和约束作用,如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设立行业惩罚标准,每当有企业违背了行规,能够加以惩罚,制止同行间的残杀,并防患于未然,使整个纺织业的出口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3 、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开拓新市场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浙江省纺织品企业要注重贸易观念上的创新。当前纺织品出口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这种竞争不仅导致本行业之间无序的价格战竞争,更是不断招致反倾销案件的调查和制裁,这样也往往会造成出口市场萎缩和恶化出口环境,企业追求的出口数量优势也就难以实现了。首先,针对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这种经营模式,我们要重新评估在不将危机转嫁到国外的前提下,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达到经济增长能真正回到应该主要依靠的国内市场,而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模式上来。其次,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主导作用固然需要继续发扬。但还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的自主权,鼓励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16
浙江纺织品的外贸出口市场长期集中在美、欧和以日、韩、、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但是这些市场有着较高的进入标准,也是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最为集中的地区。所以企业应该重新定位销售市场和产品,转移出口方向,在努力稳定欧盟和美国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非洲,南美洲以及俄罗斯等市场,同时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以此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