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单项选择7含解析新人教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单项选择7含解析新人教

来源:九壹网
人教历史高考一轮基础习选题:单项选择(7)

1、(2018·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26)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答案 C解析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

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在近代中国内地农村仍以小农经济为主,说明近代经济发展有限,故选C项。

3.在光绪帝最后的书单中,有不少财政方面的书籍,如《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欧洲财政史》等,这些书籍常常开篇即财与私财、皇室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分。这表明了(  )

A.光绪帝力主君主立宪

1

B.财政人才的立宪梦想C.清末新政侧重于财经D.“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

解析:选B。从“这些书籍常常开篇即财与私财、皇室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分”,可反映出书中内容强调了民众和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以君主为核心,具有君主立宪色彩,故选B项。

4.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铁路电报电灯

上海1876年1871年1882年

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解析:选C。观察表格,从东部沿海城市上海与西南内陆城市重庆时间对比,不难看出重庆要比上海要晚,故选C项。

5.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实行文化钳制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解析:选C。《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故选C项。

6.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

重庆 1934年 1886年 1906年

2

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解析:选C。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可知,通过条约中国可获得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故选C项。

7.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存在基础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C.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国情

解析:选C。代议制民主政治不可能丧失存在基础,故A项错误;议会依然能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旨是“议会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有用处的另有其人,即为首相,故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适合英国国情,故D项错误。

8.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选B。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选B项。

3

9.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  )

A.抑制商业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放松对商业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从六朝的诗歌中只涉及富商到唐代除了涉及到富商也涉及到中小商人,体现了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选D项。

10.1912年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欲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自然成一。”这表明宋教仁(  )

A.坚持国民路线B.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C.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D.认为组阁已成定局

解析:选C。据材料中“须有政党内阁”,“今即处此地位”,论述政党政治的必要性,宋教仁是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的主要筹建人,故选C项。

11.《全球通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选A。据题干“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是战时主义,该充分调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选A项。B、C两项

4

与战时主义不符,排除;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战时主义没有关系,D项错误。

12.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解析:选A。据题干中提到“1936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保障农场主的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布局的调整,故D项错误。

13.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B.美国和平演变导致苏联实力下降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解析:选D。根据“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可知苏联经济结构极不合理,重工业发展过度,农业发展不足,这是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恶果,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导致苏联的解体,从而使国际政治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故选D项。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